卡拉恰伊族
北高加索地区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苏联卡拉恰伊—切尔克斯自治州,少数分布在中亚哈萨克共和国。约13.1万人 (1979年)。属欧罗巴人种高尔干高加索类型。其先民可纵到青铜时代就已居住在北高加索西部山区的古老居民,后逐渐吸收阿兰人、保加尔人、奇普察克人等成分,于13—14世纪形成民族。15—18世纪受土耳其统治,19世纪上半叶被沙俄兼并。1918年和1920年两次建立苏维埃政权,1922年成立卡拉恰伊—切尔克斯自治州。讲卡拉恰伊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信伊斯兰教,多属逊尼派。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兼事农业和手工业。十月革命后,由游牧转为定居,工农业得到全面发展。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有化工、机器制造和建筑材料等。近年来还发展了疗养和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