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卡尔纳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1891—1970Ka’ernapu,R·Carnap

美籍德国哲学家,逻辑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1891年5月18日生于德国隆斯多夫,1921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926年到维也纳大学任教,成为“维也纳学派”的成员。1935年去美,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1941年加入美国籍,1954年出任加利福利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哲学教授,1961年退休。1970年9月14日死于圣莫尼卡。
在哲学上他曾提出一切关于世界的概念和知识最终都来源于直接经验,哲学问题都是语言问题的观点,认为哲学就是科学语言的逻辑,哲学方法就在于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哲学上不同学派的争论仅仅是哲学家选择了不同语言的结果。在纽拉特的影响下,他转向物理主义,认为物理语言可以表达全部知识,积极投身于“统一科学运动”,试图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统一到物理语言的基础上来。由于理论概念难以还原为可观察概念,他放弃了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确定命题意义的证实原则,从事于观察证据的定量研究,提出了逻辑概率理论,即根据概率值来确定科学假设的意义,构成了他用以取代证实原则的确认原则。在A·塔尔斯基的影响下,他又用语义学概念来解释模态逻辑概念。这一系列的改进都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他的主要著作有《世界的逻辑结构》、《语言的逻辑句法》、《语义学导论》等。

☚ 维也纳学派   艾耶尔 ☛

卡尔纳普1891—1970Rudolf Carnap

美籍德国学家、逻辑学家,逻辑实证主义的重要代表。1929年,曾同他人合作起草的《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派》,标志了维也纳学派的正式诞生。1936年赴美讲学后留居美国。着力于逻辑句法和语义学等领域的开拓工作。认为形而上学的全部陈述毫无意义,因而要加以抛弃。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科学命题进行逻辑分析,只有经验命题和逻辑命题才有意义。宣称当并且仅当一个词句是可证实时,它才是有意义的,而且它的意义即是它的证实方法。主张用确证来代替证实,力图用人工语言取代自然语言,用形式的说话方式取代内容的说话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理主义理论,以建立统一科学。主要著作有《世界的逻辑构造》、《语言的逻辑语法》等。

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1891—1970

逻辑实证主义的重要代表,维也纳小组的领导人之一。原籍德国,曾在维也纳大学和布拉格大学任过教,二次大战前迁居美国。认为任何可设想的科学的陈述,凡是不能由感性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就是无意义的,但这并不取消那些抽象一般的物理学定律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根据语言的逻辑分析而得到间接的经验证实。哲学不是别的而只是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是语法学、句法学和语义学,它要取消一切“形而上学”的、伦理学的和美学的命题的理论意义,将之归结为人的心理性格和气质。主要著作有《世界的逻辑构造》、《语言的逻辑句法》、《语义学导论》等等。

☚ 马尔库塞   弗洛姆 ☛
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1891—1970Carnap, Rudolf

德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出生于巴尔门的隆斯多夫。受教于耶拿大学、弗莱堡大学,得到过弗雷格、罗素的指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战后在耶拿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任维也纳大学讲师并参加维也纳小组,成为其中核心人物之一。1931—1935年在布拉格主持“自然哲学讲座”。之后移居美国,1936—1952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54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1941年入美国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
卡尔纳普认为形而上学命题是无意义的,应该加以拒斥,他一生都在试图给科学与非科学确定一条划界标准。20年代他着重论证经验证实原则,批判形而上学。30年代转而研究语言逻辑句法,希望构造人工语言以使科学命题准确化。为了确定形式语言的规则,他提出“容忍原则”,并区分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在经验证实问题上他一步步放宽标准,用可检验性和可验证性取代了可证实性。40年代,卡尔纳普又转向语义学和归纳逻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主要著作有:《世界的逻辑构造》(1928)、《语言的逻辑句法》(1934)、《哲学和逻辑句法》(1935)、《意义和必然性》(1947)、《语义学引论》(1942)、《世界的逻辑构造和哲学中的假问题》(1964)等。

☚ 石里克   艾耶尔 ☛
000002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