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天山西段北麓,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汉为乌孙国地,唐置双河都护府。1954年成立自治州。人口42.43万人,面积2.51万平方千米。2002年生产总值19.35亿元。辖1市(博乐)、2县(精河、温泉)。兵团农五师所属团场驻该辖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级民族自治地方。1954年7月13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语音译,意为“银灰色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州政府设在博乐县。辖精河、温泉等三个县。面积27000平方公里,人口354100人。居民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汉、回、锡伯、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北有阿拉套山,南有婆罗科努山、博尔塔拉河、精比河水注入艾比湖。州内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平原地区渠道纵横,宜农宜牧。牲畜以细毛羊和牛、马为主。平原渠道纵横,农产有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胡麻、油菜籽、花生、芝麻、西瓜和甜瓜等。山区森林茂密,贝母、紫草等药材和鹿、扫雪、猞猁、旱獭、黄羊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矿产有铁、铜、煤、锡、铅、水晶等。艾比湖盛产食盐。解放后,建起电力、机械、食品加工、制鞋、磷肥等工业。有小学148所,中学39所。有大小医疗机构220个。民族体育事业发达。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1954年6月23日成立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州首府驻博乐市。辖1个市、2个县、1个口岸管理区。总面积27000km2。总人口41.37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75万,占总人口的33.24%。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10余种。2000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22.4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27.57亿元;粮食总产量217513t,人均粮食产量526kg;农民人均纯收入2819元;地方财政收入11734万元。全州有中小学166所,专业学校3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08%。医疗卫生机构40个,电视、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95%。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西北部行政区。面积2.7万平方千米。辖博乐、精河、温泉3市、县。首府博乐市。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西与哈萨克斯坦为邻。1954年7月13日成立自治区,次年改为自治州。辖博乐市和精河、温泉二县,首府设在博乐市。有人口329926人(1991年统计),居民除蒙古族外,还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等民族。北有阿拉套山,南有天山,山内山外草场广阔,适宜于畜牧业,盛产马、牛、羊,阿拉套牛和阿拉套羊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博乐和精河有肥沃的平原,适宜于农业生产,盛产小麦、玉米和棉花。艾比湖中有盐和碱,赛里木湖风景秀丽。北疆铁路从州境通过,到阿拉山口,自治州成了欧亚大陆桥的必经孔道。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