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壮剧
流行于广西南部壮语方言地区的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大新等县的壮剧。因演唱常用“呀哈嗨”作衬腔,俗称“呀嗨戏”。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天保县(今德保县)南隆街艺人黄现炯迁居马隘,组班演“客戏”(即邕剧),形式类似双簧。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黄与谢义、陈兴等人组建土戏班,用壮语演唱,揉山歌、民间小调为唱腔,形成马隘土戏。光绪十一年(1885年),靖西县足院木偶戏班师傅韦公现、李瓜选组建土戏班,以人代偶,做唱分离。宣统三年(1911年)第二代师傅农寿山、李大新、韦爷欢等改为做唱合一,形成足院土戏。马隘、足院土戏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南路壮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