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学派
晚清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学派。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一字香涛,晚号拒冰,直隶南皮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学政、国子监司业、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任内曾筹划抗法,兴办洋务,镇压义和团运动,分别在湖北、四川建立“经心书院”和“遵经书院”,培养出许多知名学者。清末为新旧递嬗之际,学术亦为新旧交争,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传统儒学受到强烈冲击的情况下,他仍坚信“圣人之道”,“儒家之道”,认为中国圣经贤传无理不包,极力鼓吹封建伦理,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他所讲的西学指的是资本主义的技术知识,制造技艺、商务知识等,不包括政治制度和哲学思想。在中西学关系上,主张以西学制造之长补中学之不足,对西学的礼教政俗及学术则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张之洞成为清末洋务派的首领并热心于教育,开办学堂,并遣送学生出洋留学。其著作经幕僚许同莘和乡人王树柟编订刊行,凡《奏议》七十二卷,《电奏》十三卷,《电牍》八十卷,《劝学篇》二卷,《輶轩语》二卷,《书目答问》 四卷,《读经札记》二卷,《古文》、《书札》、《骈文》各二卷,《诗集》四卷,后编为《张文襄公全集》二百二十九卷。该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缪荃荪、蒯光典、李文田、张佩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