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朝陵墓石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石刻南朝陵墓石刻指南朝(公元420—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31处帝王贵族陵墓前石刻。这些石刻分布在江苏省南京、江宁、丹阳和句容四个地区。其中南京地区有17处,丹阳地区有10处。在这31处陵墓石刻中,包括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齐宣帝萧承之的永安陵,齐高帝萧道成的泰安陵,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齐武帝萧赜的景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以及梁代宗室王侯萧宏、萧秀、萧恢、萧憺、萧景、萧绩、萧正立、萧暎的墓葬。其余12处陵墓石刻虽都已失名,但根据石刻的造型特点和艺术风格看,亦均为南朝时期的遗物。南朝陵墓石刻,可以分为帝王陵和王公贵族墓两类。其中帝王陵共13处,陵前石刻以梁文帝萧顺之建陵保存最多,计4种8件,包括石兽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以及在石兽和神道石柱间残存的方形石础一对,其他大多数帝王前的石刻,一般仅存石兽一对,少数的只有一件。王公贵族18处墓前的石刻,以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的保存最全,计有8件3种,包括石狮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两对。其他各墓石刻或存石狮及神道石柱,或存石狮及石碑,有的仅存神道石柱一个。从31处陵墓石刻来看,南朝陵墓前的石刻通常是6件3种:帝王陵为石兽(代表吉祥灵瑞的陵左双角麒麟,陵右单角天禄或辟邪)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王公墓前为石狮一对,神道石柱一对,石碑一对。这在当时可能是一种定制,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如萧秀墓和萧憺墓。在这些众多的石刻中,位于南京麒麟门外麒麟铺的宋武帝刘裕初宁陵前的天禄和麒麟,雕刻粗犷,造型凝重,与汉代石刻风格相似,是南朝最早的石刻作品。在今南京甘家巷狮子冲的陈文帝陈蒨永宁陵前的天禄和麒麟,长、高均有3米以上,麒麟角上突起三个圆形物,作环目张口,舌尖上翘,昂首阔步间的嘶吼状,双翼还刻鱼鳞纹,姿态颇为生动传神,为同类作品中的精品。位于南京张库村梁临川靖王萧宏墓前的石狮,长3.2米,高2.84米,昂首突胸,张口吐舌,作大踏步前进状,肌丰骨劲,体态肥壮,一副矫悍凶猛的神态,可谓南京地区南朝陵墓中的上乘之作。神柱高4.96米,扁圆形,柱表刻有28条瓦棱纹,其上刻以“梁故假黄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临川靖惠王之神道”。碑身雕刻神怪、羽人、朱雀、青龙等八图,周饰卷草纹,形态豪放,飞劲而华美,为碑刻浮雕的精品。位于南京甘家巷西的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前的石碑高5.16米,雕刻精巧,装饰华丽,碑文为当时的大书法家吴兴贝义渊手笔。此为我国迄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南朝碑刻,碑文是书法艺术佳作。位于今丹阳县荆林公社三城巷的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的麒麟,颔下垂长须,翼形别致,与胸前长毛浑然一体,秀美多姿,极富装饰意味。南朝陵墓石刻形体硕大,气势恢宏,雕琢精工洗练,造型夸张,变形适度,完全脱去了汉代石刻的作风,呈现出矫健、灵动、多变的新风貌,堪称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陶武士俑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麒麟 ☛ 南朝陵墓石刻 142 南朝陵墓石刻南朝,指南北朝时期地处江南,并建都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所以这些帝王的陵墓都在南京及其附近的丹阳一带。南朝陵墓雕刻现已发现的共有31处,其中帝陵13处,王公贵族墓18处,墓前雕刻通常有三种六件:帝陵石兽一对,神道柱一对,石碑一对。王公墓石狮一对,神道柱一对,石碑一对。帝陵前石兽形类石狮生角、翼,独角称 “麒麟”、双角称“天禄”,均为传说中的灵异瑞兽。王公墓前石兽形同狮而多双翼。均用整块巨石雕成,多仰首挺胸,呈阔步向前的态势,形体高大,感觉厚重,气势雄伟。神道石柱下为双螭座柱身为刻瓦楞纹,柱身上端有石额一方刻文,柱顶一仰莲圆盖,盖上伫立一头与墓前石兽相同的小兽,整体凝重,极富特色。 ☚ 霍去病墓石刻 昭陵六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