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曲

南曲

南宋以来流传于南方各地的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北曲”相对而言。以南方民间曲调为基础,与传统音乐如唐宋大曲、诸宫调、唱赚、转踏等相融会发展而成。结构形式为联曲体。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明中叶以后亦兼从《中原音韵》。音乐上用五声音阶。以箫笛伴奏。《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南曲曲牌(包括集曲)计一千五百十三个。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以南曲为主。明清传奇中偶亦采用部分北曲唱法。

☚ 借宫   集曲 ☛
南曲

南曲

曲学术语。指宋元以来流行于南方的各种戏曲与散曲所用的音乐。为中国早期戏曲声腔之一。
南曲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最初是从浙江温州一带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来。明徐渭《南词叙录》云:“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永嘉杂剧”又称“温州杂剧”,为早期南曲戏文的别称,形成于十二世纪宋室南渡前后。
早期南曲较多地保留了民间音乐的状态。其来源除民歌外,还融合了唐宋大曲、唐宋词、诸宫调、唱赚等的曲调。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曾对沈璟《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中的五百四十三种曲牌(集曲除外)进行考证,指出其中出于大曲者有二十四种,出于唐宋词者有一百九十种,出于诸宫调者有十三种,出于唱赚者有十种,同于元杂剧曲名者有十三种。南曲音韵,仍然继承诗词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音乐为五声音阶,主要以管乐伴奏,曲调舒缓,唱词安排较疏,因此明王世贞《曲藻》指出南曲是“字少而调缓”,“辞情少而声情多”,其风格为“清峭柔远”。徐渭亦云:“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南词叙录》)
南曲在组曲方式上,也采用曲牌联套,但与北曲有所不同。早期南曲不讲究宫调,然套数中曲牌的排列仍有一定规律,如徐渭所云:“南曲固无宫调,然曲之次第,须用声相邻以为一套,其间亦自有类辈,不可乱也,如〔黄莺儿〕则继之以〔簇御林〕,〔画眉序〕则继之以〔滴溜子〕之类,自有一定之序。”(《南词叙录》)后期南曲有了宫调的规范,但突破了北曲一套仅用一个宫调的限制,在一个套曲中可用两个或三个宫调,从而增强了南曲音乐的表现力。南曲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充分吸收北曲的长处,大量运用北曲曲调,形成了“南北合套”等形式。
南曲在与各地民间音乐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出很多具有地方色彩的声腔。明初以来,“海盐”、“馀姚”、“昆山”、“弋阳”诸腔的先后出现和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南曲的影响。宋元南戏、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明清散曲亦常用南曲。清人编《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南曲曲牌达一千五百十三支(包括集曲)。

☚ 北曲   南北曲 ☛
南曲

南曲

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词调和南方民间曲调。它同北曲的主要差别在于: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明中叶以后也兼从《中原音韵》;用五声音阶,无二变;节奏较为疏缓;旋律上多用级进与小跳进行;伴奏乐器以箫笛为主;因而形成婉转妩媚的总体风格。参见“北曲”条。

☚ 叫声   北曲 ☛
南曲

南曲

盛行于元明时期,以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的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音乐上以箫笛伴奏。例第十一回:“久闻桂姐善能唱南曲,何不请歌一词。”

☚ 慢曲   霁景融和 ☛
南曲

南曲

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与北方的北曲并列为中国最古老的两支戏曲声腔 (仅就剧曲而言)。最初从浙江温州一带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明·徐渭《南词叙录》:“‘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即其技欤?”这说明当地民歌是其最初来源。同时,南曲还采用了大量的宋词,这就是《南词叙录》说的:“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除此之外,它又从传统的音乐,如唐宋大曲、诸宫调、唱赚、转踏等等吸取了不少曲调,从而形成为一支包含多种音乐成分的曲种。
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明中叶以后兼从《中原音韵》。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南曲曲牌有1513个 (包括集曲)。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南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与北曲一套只用一个宫调不同,而是一套中可以用两个至三个宫调; 与北曲的“一人主唱”不同,而是各行脚色皆可歌唱。在演唱形式上,既有独唱,也有二人以上的对唱,还有众人的合唱。南曲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北曲的长处,使自身不断得到丰富与提高。它大量引用北曲的曲调,创立了“南北合套”,“南北联套”,以及南套北套交替运用等形式,利用南北曲风格的差异,以表现人物性格与戏剧矛盾的多样化变化。南曲发展的后期,正如明王骥德《曲律》所说:“婉丽妩媚,一唱三叹,于是美善兼至,极声调之致。”后来昆曲在演唱艺术上的高度成就,盖源于此。

☚ 南北曲   北曲 ☛
南曲

南曲

元明流行于南方的曲调,比较柔婉清丽。高则诚的《琵琶记》就是使用南曲的南戏,也叫“传奇”。明代“传奇”作品大量出现,南曲遂有取代北曲之势。徐渭《南词叙录》说:“南曲则纡徐绵眇,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信南方之柔媚也。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南曲与北曲相比,南曲篇幅十倍于北曲。如《琵琶记》多达四十余“出”(原作“”,相当于北曲的“折”)。北曲一本四折,一折一调,一人独唱。南曲则不受北曲这些限制。南曲每“出”都有题名,但无“楔子”。南曲保存了入声,这当与当时南方语音有关。南曲中衬字少,南北曲的宫调也不尽同。南曲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逐渐演变成了昆曲。南曲曲谱较齐备的有沈璟编《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 元曲   传奇 ☛
南曲

南曲

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盛行于元明。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明中叶以后也兼从“中原音韵”。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收南曲曲牌有一千五百一十三个。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 北曲   曲谱 ☛

南曲

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总称。与“北曲”相对。它渊源于南方民歌,又采用了唐宋大曲、诸宫调、宋词等曲调。用韵以南方(今江浙 一带)语音为准。曲调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可利用音色变化来体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均以南曲为主。

南曲nan qu

❶southern tunes
❷opera sung in southern tun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