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方丝绸之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方丝绸之路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对外贸易陆路通道。现代学者命名。沟通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南亚乃至于西亚和地中海地区。又称西南丝绸之路、蜀布之路或川滇缅印古道等。大约与《史记·西南夷列传》、《史记·大宛列传》 里所记“蜀身毒国道” 相合。以往多认为该路开辟于西汉以前,早不过公元前4世纪,即战国中期。今有学者认为当开通于公元前十四五世纪的商代,也有的认为在夏代就已存在。该路主要有两条,起点均在今成都。第一条称为西路 (其北段为秦汉时的 “牦牛道”)。自成都西南下,经双流、新津、邛崃、雅安、荥经、汉源、越西、冕宁、西昌、会理,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西折至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八莫地区,再西行至印度。第二条称为东路 (其北段为秦代 “五尺道”)。自成都经彭山,沿岷江南下,经乐山、犍为至宜宾,再经高县、筠连,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大关、昭通、曲靖再西,经昆明、楚雄,进抵大理,与 “牦牛道” 会合后经保山入缅甸八莫,西行至印度。东路也可从昆明经开远、河口,沿红河入越南,经河内出海至印度。东、西两路于印度会合后,再西可通往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以色列直至埃及; 或从伊拉克分岔,西北上叙利亚、土耳其直至希腊。西南丝绸之路成都平原以西、以南的各民族、各古国用以与蜀地交换的主要商品是荥经红铜、越西牦牛、西昌绵羊、朱提 (今云南昭通) 铜器、丽江马、大理马、南亚象牙、印渡洋海贝等。蜀地与其交换的商品则是丝绸、蜀布 (大麻或苎麻细布)、邛竹杖、蒟酱、铁器、漆器等。此路在西汉时期被阻断,汉武帝曾派司马迁、司马相如等试图打通,未果,直至东汉明帝以后,才渐重开。1944年中、美等国在西南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最终修通从印度雷多山口经缅北而至中国云南与四川的中印公路—滇缅公路—川滇公路。 《南方丝绸之路》❶第一部以南方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蓝勇撰。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21万字。对从成都出发通往西南各地及东南亚、南亚以至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丝绸之路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客观介绍。在此基础上又对其作了历史地理和贸易水平方面的重点探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