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体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体制

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南斯拉夫探索建立的以工人自治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1948年7月,南斯拉夫顶住苏联压力,放弃苏联模式,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决定改变传统国家所有制体制,走“自治社会主义”道路。1950年6月,南斯拉夫联邦议会通过“工人自治法”,标志着南斯拉夫自治制度正式实施。按自治制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 “工人自治”阶段(1950—1963)。在保留计划经济原有的计划分配资源、计划制定价格和工资的制度的情况下,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精简政府机构,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国家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以社会所有制代替国家所有制,取消国家计划,代之以社会计划,只规定最低设备利用率、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积累和社会基金率。企业扩权虽然没有实现真正的“企业自治”,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因而经济增长加快,要求进一步改革。(2) “社会自治”和“市场社会主义”阶段(1963—1974)。南斯拉夫政府先后取消了对工资、投资、外贸、价格的计划控制,企业的自主权大大提高。取消社会投资基金,其绝大部分资金转入各级银行,由它们发放贷款;以国际市场价格为标准调整国内价格比例,扩大自由定价的范围;国家不再对纯收入分配进行干预和监督;实行外贸自由化。但由于出现少扣多分、举债投资等企业短期行为和市场混乱、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改革步伐放缓。(3) “联合劳动自治”和“契约社会主义”阶段(1974—1989)。继续执行“扩大再生产非国家集权化”原则,经济部门一般建立联合劳动基层组织、联合劳动组织和联合劳动复合组织三级形式。各级组织自愿结合而成,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各自独立活动,没有相互行政隶属关系。各个联合劳动组织之间的经济联系根据“自治协议”来协调。“自治协议”是联合劳动组织之间就价格、供货条件、信贷和投资关系订立的契约,以代替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由于这种协议很难对各方有约束力,于是出现了“既无计划也无市场”的混乱局面。70年代中期以后,各级政府又广泛采用行政手段处理经济问题,造成“多中心的国家主义”状况。这种偏离了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延续至80年代终于陷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