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国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国社 南国社1927年成立于上海的艺术团体。其前身为田汉主持的南国电影剧社。1927年改组后简称南国社,扩大范围,设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部门。该社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的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1929年5月出版《南国月刊》,由田汉主编,是以戏剧为主的综合性文艺杂志。1928年冬到1929年底,该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无锡、苏州、广州等地公演《名优之死》《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南归》等,大多是由田汉创作和改编的剧本。从不同侧面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反映小资产阶级青年的苦闷和希望,有着反封建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着感伤主义情调和唯美主义倾向。主要领导人为田汉,其他成员有洪深、陈白尘、郑君里、陈万里、左明、赵铭彝等。1930年6月在上海演出《卡门》,被国民政府以“鼓吹阶级斗争,宣传赤化”的罪名禁演。1930年秋,该社被国民政府查封。 ☚ 沉钟社 太阳社 ☛ 南国社 南国社1927年冬于上海由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成立,领导人田汉。下设文学、绘画、戏剧、电影五部, 《南国社简章》宣布以“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为宗旨。南国社成立后即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培养艺术运动人才,半年后因经济拮据而停办。南国社的戏剧活动前后两个时期有较大的变化。1928年12月至1929年1月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演出田汉创作的《湖上的悲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剧,这些剧目不同程度地发出了对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混战和封建势力的抗议和控诉,渗透着寻求光明而又找不到正确出路的迷惘情绪;反映出部分知识分子在革命低潮时期思想上的矛盾和苦闷,在受到大革命失败冲击的青年中唤起了强烈的共鸣。1929年8、9月间在南京、无锡、上海的演出,除上述的剧目外,还增演了田汉新编的抒情感伤剧《南归》,反映劳资纠纷的《火之跳舞》,要求对社会进行改革的《第五号病房》和象征旧统治崩溃、新世界诞生的《一致》。《一致》喊出了革命群众在大革命失败后要求反抗暴戾统治的心声,在无锡和上海演出时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和欢迎。它的演出成为南国社决心向“绅士阶级开火”与“伤感情绪决裂”而向左转的标志。1930年4月,田汉在中国共产党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影响下,撰写并发表了长达数万字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全面检查和批判了他和南国社在戏剧活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和非政治倾向,以全新的面貌战斗在革命戏剧运动的前哨,开始了南国社后期戏剧活动。1930年6月11——13日,南国社在上海中央大戏院演出田汉根据法国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的《卡门》,“把现代西班牙的革命运动反映了一些进去”,以充沛的革命热情和英雄气概歌颂西班牙革命运动,对人民革命发出了热烈的呼唤,是一出“借外国故事来发挥革命感情影响中国现实”的战斗剧目。《卡门》演出第三天即遭禁演。9月,剧社被查封。南国社的成员多数为缺乏实践锻炼的知识青年,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这形成了南国社话剧的风格:以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为主调,而又带有忧郁的抒情特色。它的戏剧演出着眼于揭示内容和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表演朴素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并注意学习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采用简单的舞台布置,不用硬景或绘景,而代之以布条制作的布景,突出灯光的作用,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由、奔放而富有反抗的精神,能使观众产生想象力量的独特风格。南国社的成员中以后比较活跃的有唐槐秋、陈凝秋(塞克)、陈白尘、赵铭彝、金焰、郑君里、张曙、吴作人等。 ☚ 辛酉剧社 大夏剧社 ☛ 南国社 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戏剧团体。前身为1926年成立的南国电影剧社,1928年改组后称“南国社”。田汉任社长,主要成员有陈白尘、洪深、郑千里等。以“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为宗旨。设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以戏剧活动为主。先后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公演。剧目有《古潭里的声音》、《名优之死》、《苏州夜话》、《卡门》等。还进行了一些戏剧创作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斗争。1930年秋因参加左翼戏剧活动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南国社 290 南国社文学艺术团体。田汉等人创建于1925年。以话剧为主,并有文学、音乐、电影、戏剧等部。演出田汉等革命、进步作家的剧本,1929年创办机关刊物《南国月刊》。193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 ☚ 易俗社 延安平剧院 ☛ 南国社 南国社nanguo she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是一个以戏剧活动为主的艺术团体,1927年由田汉创办,在上海成立。但它的前身可上溯到1923年夏田汉脱离创造社、创办《南国半月刊》之时,后来又经过《南国特刊》(附《醒狮》周刊发行,约20期便停刊)、南国艺术剧社、南国艺术学院。1927年成立以后,设立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个部门,而以戏剧活动为社会所注目。1928年夏,南国社被改组为单纯的戏剧团体,从而名声大振。1929年创办机关刊物《南国月刊》,确定该社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时期,经常配合革命斗争演出文艺节目,上演的剧目有田汉亲自创作的《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而1928年南国社在上海、南京一带演出的剧目,则带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的感伤情绪,但不久就改变了这种情况,以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1930年夏南国社演出田汉改编的《卡门》,第二天即遭国民党反动派禁演,8月,南国社参加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不久便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查封。南国社在其发展过程中,为我国培养了不少戏剧专门人才,绝大多数成员都属于中国话剧运动中的进步力量,代表了我国话剧运动发展的主流,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 沉钟社〈浅草社〉 春柳社 ☛ 南国社 南国社为一个现代著名的以戏剧活动为主的文学艺术团体。1924年,田汉等人在上海创办 《南国》半月刊,1925年,组织发起 “南国影剧社”,1926年,又创办 “南国社”,并设有文学部、戏剧部、绘画部、音乐部、电影部等。社中主要成员有: 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陈白尘、郑君里、冼星海等等。南国社的宗旨是 “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南国社早期深受唯美主义艺术观的影响,后来克服了自身思想认识上的弱点,终于成为从事左翼戏剧运动的十分有力的社团之一。南国社上演过许多进步的戏剧,其中有不少田汉创作和改编的剧本,如《苏州夜话》、《名优之死》、《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等等,获得很大的成功。1930年5月,南国社因上演田汉改编的舞台剧《卡门》,而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查封。南国社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革命戏剧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语丝社 鸳鸯蝴蝶派 ☛ 南国社新文艺团体。田汉等人发起,1925年成立于上海。以戏剧活动为主,设文学、戏剧、绘画、音乐、电影五部。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徐悲鸿、陈白尘、郑君里、冼星海等。主办的刊物有《南国》半月刊和月刊。 南国社 南国社现代戏剧团体。由田汉创建。1928年初,田汉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等商定,改组南国电影剧社,定名南国社。扩大为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电影五部,并创建南国艺术学院。曾组织师生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举行二期公演,引起社会上,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巨大反响。演出剧目皆为田汉创作,有《苏州夜话》、《名优之死》、《一致》、《南归》等。其中《一致》被公认为是他们戏剧风格演变的一个转折点。这些作品已由性格悲剧发展为社会悲剧,开始接触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充溢着战斗的激情,富有鼓动作用,也标志着南国社的飞跃。1930年3月,田汉率南国社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被选为执委。4月,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总结了10年来南国运动,明确表示了它的革命倾向。5月,南国社的演出遭政府当局搜查封禁,南国社也就此被迫结束。南国社的活动使新兴话剧逐步发展,培养了许多戏剧人才,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沉钟社 南社 ☛ 南国社 南国社中国现代戏剧团体。原名南国电影戏剧社,由田汉于1926年在上海正式创立。1928年改组后简称南国社。设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五部,并创建南国艺术学院,以“团结能与时代共疼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为宗旨,同时出版《南国半月刊》。主要成员有田汉、洪深、陈白尘、左明、陈凝秋、郑君里等。以配合革命斗争、从事戏剧演出与创作为主要活动。较重要的上演剧目有《苏州夜话》、《名优之死》、《湖上的悲剧》等,均为田汉创作。南国社集中了当时我国话剧的进步力量,培养了一批专门的戏剧人才,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剧革新,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0年3月,田汉率南国社参加“左联”,并被选为执委。同年5月演出《卡门》时,遭国民党当局查禁。 ☚ 新月派 太阳社 ☛ 南国社nan guo sheSociety of Southern Country (a literary and art group founded by Tian Han in1927) 南国社著名的文艺团体。1925年由“南国电影剧社”改组而成。主要负责人田汉。1929年创办《南国月刊》,1930年5月因参加左翼戏剧运动被国民党查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