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四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四行 即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后改称浙江第一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新华商业储蓄银行。近代中国南方私人金融资本集团。分别成立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1914年和1915年。早期通过广泛的业务合作建立关系。1927年后,曾大量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二五库券”。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定期聚餐会加强联系。建国后,于1952年12月改组为公私合营银行。 南四行指“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四家私营银行在业务上有一定程度的联合,互相支援。是南方金融集团之一,江浙财团的中心。其投资人和主持人大都是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皖三省籍的工商界代表人物,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关系十分密切。 南四行 南四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新华信托银行的总称。旧中国南方金融集团之一。北伐战争前, 四家银行曾通过代理汇兑、合放贷款、互相开户和清算票据建立联系, 抗战之后又通过定期聚会进一步交流业务。以南四行为主的江浙金融资产阶级支持和附和了“四·一二”反革命叛变, 仅上海金融资产阶级在四月份一个月内就犒赏蒋介石600万元, 之后又捐助军响、给予垫款, 承购“江海关二五附税库券”。国民政府时期, 四行都渗入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而被控制, 完全成为四大家族金融垄断势力的附庸。1952年12月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南三行 ☛ 南四行 南四行20世纪30年代后对浙江兴业、上海商业储蓄、浙江实业和新华信托储蓄四家银行的俗称。前三家银行由于经营得法,资力雄厚,且有互兼董监、互相声援等共同特点,被公认为“南三行”;后一家则在1930年经改组整顿后,注意服务方式,创新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存款迅增,几乎可与“南三行”媲美,因而有人把它与“南三行”等同看待而共称为“南四行”。 ☚ 小四行 中国建设银公司 ☛ 南四行 南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的合称。解放前南方金融集团之一。浙江兴业银行创设于光绪三十二年四月 (1906年5月),同年10月正式成立,资本总额100万元,总行设于杭州。开始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及发行银行券为主,后兼营储蓄业务。1914年总行迁至上海,次年开始筹办外汇业务,并在上海、天津等地经营仓库业务。1927年起设立以房地产投资为基础的信托部。浙江实业银行于光绪三十四年成立,宣统元年 (1909年) 改组为浙江银行,总行设杭州,官商合办,资本总额100万元,辛亥革命后改名“中华民国浙江银行”。1923年官商分立,官股称浙江地方银行; 商股称浙江实业银行,总管理处设于上海,1948年10月1日改称浙江第一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于1915年成立,最初资本额为10万元,总行设在上海。该行初期以提倡小额储蓄,举办小额工商放款等为招揽业务的手段,到1936年,资本及公积金总额已达1 300余万元,存款总额达16 000余万元。新华信托储蓄银行于1914年10月由中国、交通两银行拨款设立,总行在北京,上海设有分行,开办时定额资本100万元,1931年资本增为200万元,总行迁至上海后逐步在全国十三个城市设有分行。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及储蓄、信托、仓库等业务,与中小工商业有较多的业务联系。该行权力为江浙金融资产阶级所掌握,后遂与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合称为“南四行”。“南四行”之间,董事、监事互相兼任,业务经营互相支持,资金互相拆借,联合发放贷款和代理汇兑; 抗日战争后又采取定期聚会方式加强业务联系,因而建立了互相依存关系,在当时金融业务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行先后实行公私合营。1952年12月,在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中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 满洲国中央银行 北海银行 ☛ 南四行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上海商业储蓄、新华信托储蓄四家私营银行的合称。旧中国南方金融财团之一。1935年国民党币制改革后,南四行受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所控制。解放后,南四行同其它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