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内nán nèi唐兴庆宫,原为唐玄宗藩邸,在大明宫之南。李益《过马嵬》:南内真人悲帐殿,东溟方士向蓬莱。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南内nán nèi唐兴庆宫,原系唐玄宗为藩王时的府邸。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风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專居部 > 帝居 > 南内 南内 nánnèi 皇帝所居之處。唐·白居易《長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宋史·輿服志六》:“皇帝之居曰殿,總曰大内,又曰南内。”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興慶宫 > 南内 南内 nánnèi “興慶宫”之别稱。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詩:“南内開元曲,常時弟子傳。”《新唐書·后妃傳·貞獻蕭太后》:“懿安太后居興慶宫,寳歷太后居慶安殿,后居大内,號三宫太后。帝每五日問安及歲時慶謁,率繇複道至南内。” 南内 南内南宋都城临安 (今杭州) 中的皇宫。宋人称皇宫为 “南内”、“大内” 或 “南宫”,位于凤凰山东麓。南宋行都尚在绍兴府的时候,就已议定迁都临安,同时决定将临安行宫的地点划定在凤凰山东麓的杭州州治一带。绍兴元年 (1131) 十一月,由内侍杨公弼和权知临安府徐康国共同措置行宫事宜。绍兴二年,南宋行都迁往临安后,行宫的规模十分有限。改建了州治大门为 “行宫正门”,增建了一百余间殿堂。据《宋史·舆服志》记载,至绍兴十二年 (1142) 之前,宫内仅有两个稍具规模的大殿,一个殿往往要派上几种用途。如大庆殿,要举行大典仪式时,挂大庆殿殿匾; 逢皇帝做寿,换挂紫宸殿殿匾; 遇进士殿试,又换成集英殿殿额等。周围环境也显得苍凉破败,“林木蓊然,鸦以千万。朝则相呼,鼓翼以出,啄粟于近郊诸仓。昏则整阵而入,噪鸣聒天” ( 《四朝闻见录》丙集《宫鸦》)。至绍兴二十八年 (1158) 南宋皇宫才初具规模。此时已正式定都临安,宫殿建筑日趋加速,“大凡定都二十年,而郊、宫、省始备焉” ( 《舆地纪胜》卷1 《行在所》)。南内所在地环绕凤凰山麓,“南自胜果八路,北则入城环至德牟天地牌坊,东沿河,西至山冈,自平陆至山冈,随其上下,以为宫殿” (徐一夔《行宫考》)。宫城正门是南门丽正门,北面是和宁门,东、西两面分别是东华门和西华门。南内的宫殿布局,基本上是承袭《周礼》 中的 “前朝后寝” 的格式。“前朝” 是举行国家大典和办理朝政的宫殿群。丽正门之后是大庆殿 (也称崇政殿、金銮殿),这是一座规模最大的宫殿。还有垂拱殿、钦先孝思殿等。前朝后面,便是皇帝、皇后及太子居住的 “后寝” 东宫。这里有皇帝就寝的福宁殿、进食的勤政殿、消遣燕闲的复古殿,还有慈安、慈明、延和、缉熙、嘉明、选德等殿。至于楼、堂、馆、阁,则不胜枚举。据《钱塘县志》统计,南内共有 “大殿三十座,堂三十三,阁十三,斋四,楼七,台六,亭十九”。皇宫后苑有占地十余亩的小西湖,也称龙池,以此为核心,分后苑为东西南北四区。东区以赏为主,南区以赏夏景为主,西区以赏秋景为主,北区则以冬天景色为主。此御花园“亭榭之盛,御舟之华,则非凡间可拟” ( 《武林旧事》 卷2)。 ☚ 宝文阁 延和殿 ☛ 南内指唐代长安皇宫的兴庆宫。 南内南宋定都于临安,在北宋京师开封之南,故其大内又称“南内”(《宋史·舆服志》6《宫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