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分布于南京郊区的吴、西晋时期的墓葬。解放后清理发掘达百余座。墓一般三五成群,在丘陵的半坡。吴墓主要是中小型墓葬,晚期及西晋时期的墓以大中型居多。吴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晚期及西晋墓中出土的青瓷器大量增加。有的青瓷器釉下出现酱色斑点,成为瓷器釉下彩的前躯。器形以各种动物形状及堆塑出楼阁人物的魂瓶为明显特色。许多墓中还出土砖或铅质买地券,反映了这 一时期的社会情况。
南京吴西晋墓
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邓府山和西北郊。1949年以后多次清理发掘了成百座。吴赤乌年间前后的中小型墓葬主要是平面呈长方形或梯形的平顶叠砌顶墓,一般无墓门。吴晚期和西晋墓多为大、中型。大型墓平面呈凸字形狭长四隅券进式顶墓和平面呈中字形即有前后室;中型墓多为平面呈长方形或凸字形的券顶墓,有的还带一小侧室。随葬品吴前期的以陶器、釉陶器为主;吴晚期至西晋时,青瓷器种类数量增多,以青绿色釉为主,吴晚期时出现酱色釉斑点;赤乌至西晋时的蛙、羊、狮、虎等动物器形或装饰,是这一时期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