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鼓
俗称烧香、答祖宗、唱阴阳或太平鼓,是一种民间祭祀活动时表演的带有歌舞色彩的民间演唱形式,广泛流传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区。一般于秋收后至春耕前的农闲时举行,用以烧香还愿、祈求家宅兴旺、消灾除病等;也有把“烧太平香”作为欢庆丰收、祝贺婚嫁的娱乐活动。单鼓所用之鼓有大小两种,均为蒲扇形单面鼓、铁架、皮面,柄尾坠以铁环。鼓鞭为竹制,下缀红绒穗。单鼓既是惟一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道具,所以鼓点儿丰富多彩。演唱时,艺人身穿花衫,手执单鼓,“送神”时,掌坛的要穿神衣、戴神帽、系腰铃。其表演分站鼓、坐鼓、走鼓、舞鼓四种形式。单鼓分汉军旗香和民香两种,前者为加八旗籍(随旗)的汉人所用,多为24铺(回、段)鼓,后者为汉民所用,多为12铺鼓。两者演唱内容大同小异,但有内路鼓、外路鼓之分,内路鼓是必唱的词,外路鼓是可增可减的词,所以香班或艺人的演唱,彼此常有某些不同之处。单鼓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因曲牌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除单鼓独有的唱腔外,尚有不少吸收自二人转、拉场戏、皮影、大鼓、秧歌、民歌的唱腔。但已被溶化具有单鼓音乐的特征。曲牌虽然众多,但根据表达内容之不同,分为吟诵性唱腔、叙述性唱腔和舞蹈性唱腔三类。

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