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神经损害
单神经损害指一支周围神经被损害,如有两支以上的周围神经被累及,则称为多数性单神经损害。亦可分别称为单神经炎及多数性单神经炎。
常见病因有
❶外伤:如骨折、脱位、运动创伤、职业性损伤、昏迷、深睡或麻醉时神经压伤、医源性损伤、产伤、战伤等。
❷神经受压迫:如神经行经某些狭窄的管道、紧张的筋膜或韧带时受机械性压迫,常见者有腕管综合征、胸腔开口综合征、股外侧皮神经炎等。
❸感染: 如结核、麻风、结节病等可侵犯某个单神经,邻近组织的炎症亦可使某个单神经受损。
❹重金属中毒及化学药物中毒、昆虫叮咬等。
❺变态反应:如注射血清或某种疫苗之后。
❻血管病变所致周围神经缺血,如动脉硬化、血管损伤、结节性多动脉炎、坏死性肉芽肿性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风湿性动脉炎、过敏性肉芽肿性动脉炎、血管栓塞、Volkm-ann缺血等。
❼肿瘤压迫及侵犯。
❽营养-代谢障碍: 如维生素B族缺乏、糖尿病、淀粉样变性等。
❾遗传因素。周围神经损害常常是多因素的,如重金属或某些炎症已侵犯了某个单神经,临床上未表现症状,若加上外伤、压迫等因素,症状就会显现。
病理 各种病因所致单神经病变的病理变化主要亦表现为华氏变性、轴索变性及节段性脱髓鞘变性三种形式。外伤、挤压、牵拉等可致华氏变性;中毒、代谢障碍、感染等则常表现为轴索变性或节段性脱髓鞘变性。
临床表现 症状出现于受损害的某个单神经的解剖分布区,表现为肌无力或瘫痪,肌萎缩,感觉异常或丧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皮肤营养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但由于各神经的组成成分不完全相同,故症状亦轻重不一。临床较常见的单神经损害如下述:
膈神经损害 常见于颈脊髓肿瘤、脊膜炎症、颈椎骨折、膈神经肿瘤、手术误伤、酒精中毒、铅中毒、白喉、维生素B1缺乏。单侧损害时症状轻微,双侧损害则有呼吸困难、咳嗽及喀痰困难,并可有肩、颈区疼痛。
胸长神经损害 常见于肩部过度荷重,锁骨上区或腋部外伤,有时亦见于糖尿病、臂丛神经炎及全身性疾病时。主要症状是上肢前平举时出现翼状肩胛,以及上臂向前不能上举超过头部。
肩胛上神经损害 常见于肩关节骨折、脱位及过度荷重,锁骨骨折及臂丛神经炎。主要症状是肩关节不能外展及外旋,岗上、下肌萎缩。
腋神经损害 常见于肩关节脱位,肱骨颈骨折,臂丛神经炎,血清或疫苗注射后所致神经病等,部分病例原因不明。表现为臂不能向外侧平举、三角肌萎缩、上肢下垂、肩外侧面有一感觉缺失区。
肌皮神经损害 常是肱骨骨折所致。症状主要是屈肘困难,二头肌反射减弱,前臂桡侧及掌侧感觉减退。
正中神经损害 损伤可见于肩关节脱位、肘关节外伤、桡骨及肱骨骨折、腕横韧带或肿瘤压迫等。正中神经在上臂处受损时,所支配肌肉完全麻痹,前臂不能旋前,腕不能外展及屈曲,中指、示指第三指节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外展及屈曲,大鱼际肌萎缩,呈“猿手”状态。感觉障碍主要在掌面桡侧。由于正中神经富于交感神经,所以伤后可有血管运动障碍及营养障碍,并可出现灼性神经痛。腕部附近病变损伤正中神经,则症状主要是拇指运动障碍。腕管综合征是正中神经通过腕横韧带下方时受压,病因很多,其症状主要是正中神经支配区或整个掌面麻木、刺痛,可有大鱼际肌萎缩。
桡神经损害 最常见,肱骨干骨折、昏迷、全身麻醉、深睡或酒醉时易受压伤,臂丛神经炎时亦可受累,铅中毒、酒精中毒可选择性地伤害桡神经。高位损害时上肢全部伸肌麻痹,表现为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都不能伸直,呈腕下垂,前臂不能旋后,伸拇指及外展拇指困难。较低位损害则表现为不完全麻痹。感觉障碍仅见于前臂外侧及拇指、示指桡侧一小区。肱三头肌反射下降或消失。
尺神经病损 常见于腕或肘部外伤、肱骨内上髁骨折,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肿瘤、炎症、肘管狭窄压迫等。麻风常累及尺神经。其症状表现为屈腕、手指内收及外展不能,由于掌指关节过伸,而末指节不能伸直,呈爪形手。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感觉障碍见于第四、五手指、手掌及腕部尺侧的背面及掌面。迟发性尺神经麻痹可见于先天性尺神经沟浅窄,使尺神经易于多次受伤,或肱骨内上髁骨折后骨痂形成而压迫及牵拉尺神经,其症状可在骨折痊愈后数年才出现。可以手术治疗。
闭孔神经损害 可因闭孔疝、难产,耻骨炎症,髋关节脱位、肿瘤、糖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引起,表现为大腿内收力弱,大腿内侧疼痛及闭孔区压痛等。
股神经损害 可因髂部脓肿、盆腔肿瘤、骨盆骨折、髋关节脱位、外伤、炎症、糖尿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而受损伤,出现髋关节屈曲无力,膝关节不能伸直,股四头肌可能发生萎缩,虽然平地可以步行,但不能登楼及从坐位起立。膝反射常减弱或消失。
坐骨神经损害 坐骨神经是身体内最大的神经,在腘窝处分成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常因骨盆或股骨骨折、枪弹伤、注射药物不当,腰椎病、腰骶椎畸形、盆腔肿瘤等而发生损害。完全瘫痪时膝关节不能屈曲,膝以下肌肉无力或瘫痪,肌萎缩、足下垂、踝反射减弱或消失,腿及足外侧感觉减退。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病损中最常见的一种(见“坐骨神经痛”条目)。
腓总神经损害 常在腓骨头处因外伤、压迫而受累,亦可见于糖尿病,主要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足下垂,马蹄内翻足,小腿及足背外侧感觉障碍。
胫神经损害 由于位置较深,外伤性损害不常见,可见于枪弹伤、炎症、肿瘤等,主要症状为足部及足趾不能跖屈,不能用足趾站立,小腿后面及足底部感觉障碍,弓形足。部分损伤时可出现灼性神经痛,并可出现血管运动及发汗、营养等障碍。
股外侧皮神经炎 亦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症。此神经易于在行经腹股沟韧带下方或穿出大腿阔筋膜时受压而损伤,有时与感染及中毒可能有关,多见于肥胖中年男性,好穿紧窄短裤者亦可见,腿部外伤,妊娠妇女亦可发生。此病常发生于单侧,主要表现为大腿外侧麻木、刺痛、烧灼感、蚁走感等,亦可有疼痛,站立或行走过久可诱发,客观检查可能发现股外侧部痛觉、触觉及温度觉减退,病程一般可以自限,亦可复发,持续约2~4年。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切开阔筋膜或腹股沟韧带以松解神经。
诊断 单神经病损的诊断不难,根据各神经支配区的功能障碍可以确定该神经的损害,病因分析须结合病史及必要的实验检查、X线照片等,有时需作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神经活检等辅助。应该注意有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存在。
治疗 主要是针对病因,其他对症治疗如大量补充维生素B、理疗、针灸、功能锻炼等都有助恢复。
多数性单神经炎 指身体不同部位的数个周围神经单个地在不同时间先后受累。多见于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以及硬皮病等。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束间的动脉受累,内膜变性,内弹力层断裂,管腔闭塞,血管壁内有单核白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及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缺血区神经纤维发生变性。临床特点是起病时某个周围神经支配区出现疼痛、麻木及肌肉无力,数小时至数日间发展至高峰,数日内几个其他周围神经亦受累。一般下肢神经受累较上肢者多见,双侧常不对称,病程可以好转、复发或恶化。
主要是针对各种原发病因治疗。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可能抑制神经的炎症性反应,故可以给予适量的强的松口服。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对控制神经痛可能有效,氟奋乃静1mg与阿咪替林75mg合用,每晚睡前服1次,可减轻疼痛,如需长期治疗者,在神经周围植入皮下电极,进行低阈值电刺激治疗,亦有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