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单刀会(第四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单刀会(第四折)

 (鲁肃上,云: ) 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小官鲁子敬是也。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正末关公引周仓上,云: ) 周仓,将到那里也? (周云: )来到大江中流也。(正云: ) 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啊!(唱: )
 【双调新水令】 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 ) 好一派江景也呵! (唱: )
 【驻马听】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 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云: ) 这也不是江水,(唱: ) 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云: )却早来到也,报复去。(卒报科。) (做相见科。) (鲁云: ) 江下小会,酒非洞里之长春,乐乃尘中之菲艺,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 (正云:)量某有何德能,着大夫置酒张筵,既请必至。(鲁云:)黄文将酒来。二公子满饮一杯。(正云:)大夫饮此杯。(把盏科。) (正云:) 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呵! (鲁云: )过日月是好疾也。光阴似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正唱: )
 【胡十八】 想古今立勋业,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 两朝相隔数年别,不付能见者,却又早老也。开怀的饮数杯,(云: ) 将酒来。(唱: )尽心儿待醉一夜。
 (把盏科。) (正云: ) 你知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么? (鲁云: ) 既然将军言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借物不还者谓之怨。想君侯文武全材,通练兵书,习 《春秋》 《左传》,济拔颠危,匡扶社稷,可不谓之仁乎?待玄德如骨肉,觑曹操若仇雠,可不谓之义乎? 辞曹归汉,弃印封金,可不谓之礼乎? 坐服于禁,水淹七军,可不谓之智乎? 且将军仁义礼智俱足,惜乎止个少信字,欠缺未完。再若得全个信字,无出君侯之右也。(正云: ) 我怎生失信? (鲁云: )非将军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正云: ) 我哥哥怎生信来? (鲁云: ) 想昔日玄德公败于当阳之上,身无所归,因鲁肃之故,屯军三江夏口。鲁肃又与孔明同见我主公,即日兴师拜将,破曹兵于赤壁之间。江东所费巨万,又折了首将黄盖。因将军贤昆玉无尺寸地,暂借荆州以为养军之资,数年不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 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鲁肃不敢自专,君侯台鉴不错。(正云: )你请我吃筵席来那,是索荆州来?(鲁云:) 没,没,没,我则这般道。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正唱: )
 【庆东原】 你把我真心儿待,将筵宴设,你这般攀今览古,分甚枝叶? 我跟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 、“诗云子曰” ,早该豁口截舌。有意说孙、刘,你休目下番成吴越!
 (鲁云: ) 将军原来傲物轻信! (正云: ) 我怎么傲物轻信? (鲁云: ) 当 日孔明亲言: 破曹之后,荆州即还江东。鲁肃亲为代保。不思旧日之恩,今日恩变为仇,犹自说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圣人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11), 其何以行之哉? ” 今将军全无仁义之心,枉作英雄之辈。荆州久借不还,却不道 “人无信不立! ” (正云: ) 鲁子敬,你听的这剑戛么(12)? (鲁云: ) 剑戛怎么? (正云: )我这剑戛,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 (鲁云: )没,没,我则这般道来。(正云: )这荆州是谁的? (鲁云: ) 这荆州是俺的。(正云: ) 你不知,听我说。唱: )
 【沉醉东风】 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13)。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 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
 (鲁云: )那里甚么响? (正云: )这剑戛二次也。(鲁云: )却怎么说? (正云: )这剑按天地之灵,金火之精,阴阳之气,日月之形; 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 喜则恋鞘沉沉而不动,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今朝席上,倘有争锋,恐君不信,拔剑施呈。吾当摄剑,鲁肃休惊。这剑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交鲁肃亡(14)。(唱: )【雁儿落】 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这剑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
 【得胜令】 则是条龙向鞘中蛰,唬得人向坐间呆,今日故友每才相见(15),休着俺弟兄每相间别。鲁子敬听者,你心内休乔怯(16),畅好是随邪(17),休怪我十分酒醉也。
 (鲁云:) 臧宫动乐。(臧宫上,云:)天有五星,地攒五岳,人有五德,乐按五音。五星者: 金、木、水、火、土。五岳者: 常、恒、泰、华、嵩。五德者: 温、良、恭、俭、让。五音者: 宫、商、角、徵、羽。(甲士拥上科。) (鲁云: ) 埋伏了者。(正击案,怒云: ) 有埋伏也无埋伏? (鲁云: )并无埋伏。(正云: ) 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段!(做击案科。) (鲁云: )你击碎菱花。(正云: ) 我特来破镜! (唱:)
 【搅筝琶】 却怎生闹炒炒军兵列,休把我当拦者! (云: ) 当着我的,呵呵! (唱: )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张仪口。蒯通舌,休那里躲闪藏遮。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
 (鲁云: )你去了倒是一场伶俐(18)。(黄文云: )将军,有埋伏哩。(鲁云: )迟了我的也。(关平领众将上,云: )请父亲上船,孩儿每来迎接哩。(正云: )鲁肃,休惜殿后(19)。(唱: )
 【离亭宴带歇指煞】 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20),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云帆扯(21)。承管待、承管待,多承谢、多承谢。唤梢公慢者,缆解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中月。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22): 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题目 孙仲谋独占江东地
 请乔公言定三条计
 正名 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单刀会》全名叫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取材于有关三国纷争的民间故事,并非全是正史实记。关汉卿晚年或死后,元代至治年间,曾有人刊刻印刷 《三国志平话》,广泛流播于社会。元人石君宝诸宫调 《风月紫云亭》有: “我唱的是《三国志》。”元人王沂《虎牢关》诗说: “君不见 《三分书》说虎牢,曾使战骨如山高。” 《单刀会》最集中地表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突出地塑造了关羽的英雄形象,曾鼓舞后代许多英雄好汉为正义而斗争,特别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造反者们从关羽身上吸取了英勇战斗的精神力量; 其鲜明高大的形象一直活跃在中国近几百年的舞台上,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影响深远,历久不衰。
 《单刀会》共四折,最精彩的是第四折。第一、二折写鲁肃企图索取荆州,设下三条计策: 第一计是利用酒宴,历叙孙、刘同盟破曹的友谊和联姻的情义,在祝贺刘备 “称主于汉中”时,指出暂借之荆州理当归还,这叫 “饮酒席中间,以礼取索荆州。”此乃上策。第二计是扣留关羽过江船只,实行软禁,使之 “淹留日久,自知中计,默然有悔,诚心献还。”此乃中策。第三计是在上述二计行不通时,则“暗藏甲士”、“擒住关公,囚于江下。” 以关羽为人质,利用刘、关、张三人兄弟情谊,逼刘备集团归还荆州。此乃下策。三条计策定下之后,鲁肃求教于元老重臣乔国老和荆襄名士司马徽。不料却遭到乔公和司马徽的极力反对,并通过二人之口,绘声绘色地叙述了关羽的英雄业绩,用侧面烘托之法夸赞了关羽的神威武勇,渲染了关羽盖世英名和凛然不可犯的正气。这开头的两折,关羽并未出场露面,但他那神武勇敢的形象,已经赫赫显目,鼕鼕入耳,真是“不待亮相气满场,未出马门声夺人。”第三折写鲁肃自以为筹得三条妙计,不听乔公和司马徽的劝阻,一意孤行,派部下黄文去荆州送书信,邀请关羽单刀赴会。接着以重彩朱笔涂染了关羽特有的高超武艺,盖世功绩诸方面的风貌,着重表现他不仅有勇冠三军、威震华夏的神武英姿,而且还富于权谋,满腹韬略,机智过人。
 前三折都是借助别人的口头介绍和关羽自我夸耀,还未见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其英雄形象。第四折便如画龙点睛式地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描写关羽。他威风凛凛地驾一叶小舟,过江东单刀赴会。凭借他超人的勇敢和智慧,威震江东,镇慑鲁肃和东吴将校,取得斗争的胜利,安全地回到荆州。
 关汉卿生活在汉族人民备受歧视和压迫的元代早期,深深痛恨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痛恨残暴肆虐的元蒙统治者。他希望有一股锐不可当的代表汉民族的勇武力量兴起,振兴汉室天下。这种希望反映在文学上便是有意识地选取和塑造富有汉民族坚毅维护者的人物形象,关羽这位叱咤风云而为后人尊为“武圣”的历史人物便进入关汉卿的笔下,写进杂剧,搬上舞台。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等有关资料记载,关汉卿是特别景仰关羽的,除了《单刀会》,他还写过一个《关张双赴西蜀梦》的杂剧,赞叹关羽死后也忠心于汉室,魂系汉统,志不可侮。可知关羽的形象在关汉卿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如此萦绕心思。而关汉卿的取名原委,似也可能有仰慕关姓祖宗,忠于汉室,甘作辅佐汉室之卿相之意。这一点并非出奇臆测,它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单刀会》中关羽的英雄形象具有重大关系。关汉卿写关羽,目的在于鼓舞代表汉民族力量的战士们、将领们,面对强大的异己力量要坚毅、敢于去斗争。郑振铎先生在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645页) 中说: “汉卿不仅长于写妇人及其心理,也还长于写雄猛的英雄; 不仅长于写风光绮腻的恋爱小喜剧,也还长于写电掣山崩,气势浩莽的英雄际遇……当关大王持着单刀,乘着江船,而远入东吴的危地时,他的壮志雄心,大无畏的精神,至今还使我们始而慄然,终而奋然的。”的确,《单刀会》中描写的关羽形象,充满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精神力量,读来令人惊骇,令人奋进,令人肃然起敬!
 《单刀会》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是戏剧矛盾冲突集中体现的部份,关羽令人瞩目的高大形象也最后在这里确立起来。在这一折里,描写关羽率领部将周仓和数十兵丁过江而东,独赴鲁肃设下的一场“鸿门宴”。通过过江、迎接、叙话、入席、辩论、返程等一系列场景,双方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斗争是异常激烈的,矛盾是尖锐的、不可调和的。说理辩论只是表面现象,而在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掩盖下,隐含着白刃格斗的杀机。通过唱词和宾白,关羽一身正气——豪迈之气、勇武之气、雄略之气和一颗丹心——忠诚之心、正义之心、机敏之心得到了最为充分的显露。
 《单刀会》是关羽一身豪迈之气和忠诚之心的颂歌。第四折关羽一出场唱了一支〖双调·新水令〗。雄心胆比万夫强,广阔的胸怀,刚毅的性格,集中而又概括地,高度而又形象地展示了关羽在即将迎接一场险恶的斗争中那种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显示出藐视一切敌人、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慴服的豪迈之气。这一段唱词,雄浑、豪放、石破天惊、有声有色、雄赳赳、气昂昂、威镇荆襄的蜀汉大将巍然矗立在舞台中间。接着,在赞叹“好一派江景也呵”之后,又唱了一支〖驻马听〗。面临当年赤壁鏖兵之地,这位亲身参加战斗并扼守华容道截杀曹操残兵败将的上将军关羽,怎能不感慨万端、愁肠百结呢?大江是熟悉的,当年的战斗场景仍历历在目; 然而山河依旧,人事全非。那雄姿英发的周郎而今安在?那忠毅果敢献苦肉计的老将黄盖何处去了?一同抗曹的盟友,或血染疆场,或英年辞世,一批批离开了人间。淡淡的伤嗟,微微的凄情涌上心头。而面对鲁肃要索还荆州的阴谋诡计或杀伐格斗不免感到惋惜、遗憾。昔日火烧曹兵的战果,十多年孙、刘联盟的友谊,眼看就有破裂的可能,毁于一旦的危险,怎能不使英雄在豪迈之气中渗透着轻轻的慨叹和深深的忧虑! 两支曲牌借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语言和意境,而又加创造,确有独到的艺术魅力。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645页) 中认为: “这比着读苏轼有名的 ‘大江东去’的《念奴娇》还雄壮得多。轼词只是虚写,只是吊古,只是浩叹。而这剧却是伟大的英雄在对景叙说自己的雄心,却又不免为浩莽无涯的江天及往事所感动; 于壮烈中,带着惨切。”应当说这是极有见地的评说。
 关羽自桃园结义,与刘备情同骨肉,生死不离。他对刘氏汉朝忠心耿耿,拼命维护,从无二心。他温酒斩华雄,驱除董卓,是为了挽救汉室于危亡;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为了追随刘备; 他华容道义释曹操,是难舍旧时恩情; 他保卫荆州,寸土不让,也是为了蜀汉统一天下的事业。关羽坐镇荆襄,念念不忘国家,念念不忘汉室。第四折中,描写关羽冒风险,闯龙潭虎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还不是为了 “匡扶社稷”。最后,全剧结束时,关羽在〖离亭宴带歇指煞〗中的收尾处唱道: “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 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这是全剧总结性的语言,也是关汉卿要表达的创作意图。它显示关羽心目中只要一个信念: “汉家节” 。这剧末的最响亮最高亢的时代最强音,突出强调关羽忠诚于 “汉家节”。这颗忠诚于 “汉家节”之心,这股临敌自若的豪迈之气,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有忠诚之心则产生豪迈之气,有豪迈之气则系固忠诚之心,关羽面对强敌敢于斗争的豪迈之气的内质力量源泉就是忠诚于 “汉家节”的心。这在关汉卿看来,它是最崇高美德的体现,是最伟大道德规范的象征。这在元蒙暗无天日的民族压迫时代,通过对无敌英雄关羽豪迈之气和忠诚之心的歌颂,意在激起广大人民群众民族自尊自强不息的感情。
 《单刀会》是关羽一身勇武之气和一颗正义之心的颂歌。关羽独赴“单刀会”,自身带有一股正义,心里踏实。对用正义战胜邪恶,充满了信心。他明知鲁肃安排的 “单刀会”是 “打凤牢笼”、“天罗地网”、“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但他认为 “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索亲身便往。”他一定要去独赴单刀会,他凭正义鼓起勇武之气,凭勇武之气压住敌人。第四折中间部份,他在〖雁儿落〗里唱道: “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这剑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关羽明确地提醒鲁肃说: “我这剑戛,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接着,当鲁肃问 “剑戛” “怎么说”时,关羽用了一大段语言,威武神灵般地向鲁肃叙说 (实际是威慑鲁肃和东吴将校) : “这剑按天地之灵,金火之精,阴阳之气,日月之形; 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 喜则恋鞘沉沉而不动,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今朝席上,倘有争锋,恐君不信,拔剑施呈。”这勇武之气,横刀跃马的雄姿,杀人如砍瓜切菜般容易的高超格斗技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方便的特殊武艺,镇慑了鲁肃,威压住了东吴将校和伏兵,使彼等不敢轻易下手,使彼等原定伏甲士擒住关羽的计谋落空。当年的关羽凭着胭脂赤兔马,青龙偃月刀,仗着勇武无敌的神威,驰骋疆场,横行天下; 如今在“单刀会” 中,关羽又凭着一颗正义之心,一身勇武之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勇武之气压倒了一切敌人,将暗藏、隐伏的杀机捅破,把阴谋诡计揭穿,把甲士伏兵唬住,终于取得完全的胜利。照应第一折乔公所言: “那敌军若是见了,唬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体现出“两军相逢勇者胜”的军事格言。
 关羽一身勇武之气,从《单刀会》的第一折发展到第四折,渐至高潮,其威慑力量也愈来愈大。第一、二折中乔公和司马徽的介绍,读者(观众)还未亲睹关羽的勇武风采。第三折开始,关羽亮相,勇武之气步步增强。到了第四折,关羽的勇武之气愈益高涨。当“(甲士拥上科) (鲁云) ‘埋伏了者’”时,关羽先是(击案、怒云) ‘有埋伏也无埋伏?’接着勇武超群地一声大吼:“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段! ”斩钉截铁,威若天神。关羽在叙说“剑戛”的神威之后,明确正告鲁肃: “这剑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 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交鲁肃亡。”好一派勇武之气、正义之心! 关羽一身是胆,敢一往无前,逞一世之雄,如一柱擎天!
 《单刀会》是关羽一身雄略之气和一颗机敏之心的颂歌。关羽的勇武之气固然可以压倒一切敌人,但关羽并非一介武夫、草莽英雄,而是一位熟读孙、吴兵法,研习 《春秋》《左传》,深谙古代三韬六略,行军布阵,奇谋勇武并用的将领。关羽的勇武之中,还潜藏着谋略,鲁肃就曾赞誉他是“君侯文武全材,通练兵书,习 《春秋》、《左传》。”可见,关羽并非一味蛮干,不计后果的绿林好汉。第三折中,在接受东吴邀请,准备独赴 “单刀会”时,关羽就作了谋划。他对于 “单刀会”暗藏的杀机,早有充分思想准备,已在脑子里形成了一个个可行可靠的作战方案,甚至连怎样挟持鲁肃,以让鲁肃护送自己上船,使东吴将校兵丁不敢轻易动弹的具体战斗细节都考虑得周密齐全。果然,第四折情节的发展,基本上按照关羽的预料进行,他也就按照原定作战方案进行斗争。鲁肃三条计的基本规程是 “先礼后兵”,关羽也针锋相对,做到 “先礼后兵”,尽量选用当时通行的道德观念去折服对方。当鲁肃转弯抹角,览古攀今地提到荆州的主权问题,要求蜀汉归还荆州给东吴时,关羽在〖沉醉东风〗中义正辞严地唱道: “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关羽高屋建瓴,从汉朝基业开创说起,这在当时一般认可的社会意识中,无疑关羽是正统派,是占理的。面对关羽览古攀今的述说,鲁肃当然无力反驳,而索取荆州的理由便再不能自圆其说了。既然刘备系汉室宗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那么,“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就顺理成章了。荆州本属汉皇之地,何言 “归还东吴”! 在关羽的智斗面前,鲁肃辞穷理屈,无言可对,败下阵来、输理几分。这,可能是鲁肃始料未及的,也是一般人忽略的,因而鲁肃毫无思想准备,一下子被责问得目瞪口呆、回不过神来。
 鲁肃被关羽的雄略之气和机敏之心镇慑,困扰着,又被勇武之气和正义之心吓懵了,只得岔开话题,不作正面回答,而紧张地被“剑戛”声唬软了心身。气氛太紧张了,快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于是关羽勇中有谋,刚而能韧,先张后弛地缓和空气,稳住鲁肃。他在〖得胜令〗 中轻言细语地,话重心长地对鲁肃劝解一番,这样才让鲁回过神来并叫 “臧宫动乐”,继续在音乐声中举行酒宴。
 不久,“ (甲士拥上科) ”,斗争已终于发展到顶点,尖锐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再无挽回的余地。关羽凭着机敏之心,迅速机智地抓着这关键时刻,一手提刀,一把“亲热地”拉着鲁肃,反主为客,将鲁肃作为手中人质,在〖搅筝琶〗 中大叫道: “休把我当拦者! (云: ) 当着我的,呵呵! (唱:) 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张仪口,蒯通舌,休那里躲闪藏遮。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我和你慢慢的相别。”关羽胜利了,关羽在斗争中做到了刚柔得体,伐谋攻心,故能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压倒对方,维护了蜀汉的尊严和利益,取得斗争的彻底、完全胜利。这是《单刀会》中常被人们疏忽,而又是表现关羽复杂性格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单刀会》通过层层铺垫,有缓有急,缓急相间,蓄势待发,到第四折形成戏剧高潮,把孙、刘两方(通过戏中人物鲁肃与关羽) 的矛盾冲突推向顶点,而人物的唱词和宾白在斗争中不断闪现火花,极成了最为惊心动魄、最为精彩动人、最为引人入胜的戏剧场景。关羽,这位被关汉卿热情讴歌的理想化的英雄,便长留人们心中,鼓舞人民斗志。这在民族压迫最为深重的元代社会,无疑具有极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进步倾向。
 关汉卿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功力,通过 《单刀会》更见其多彩多姿与深厚硬扎,历来为学者行家们推重。明人臧晋叔在 《元曲选·序一》中说得好: “虽马致远、乔孟符辈,至第四折,往往强弩之末矣。”关汉卿却在最后处奏出了戏剧的最强音,戛然而止尾,似有余音嫋嫋,令人快意,令人咀嚼,令人思索,令人激动不已。

古典文学作品《单刀会(第四折)》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单刀会(第四折)

 (鲁肃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2〕 小官鲁子敬是也。 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3〕。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4〕,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正末关公引周仓上〔5〕,云)周仓,将到那里也?(周云)来到大江中流也。(正末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 (唱)
 【双调新水令】〔6〕大江东去浪千叠〔7〕,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8〕,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9〕。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10〕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唱)
 【驻马听】水湧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11〕。鏖兵的江水由然热〔12〕,好教我情惨切! (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云)却早来到也,报伏去〔13〕。 (卒报科〔14〕,做相见科)(鲁云)江下小会,酒非洞里之长春〔15〕,乐乃尘中之菲艺〔16〕。猥劳君侯屈高就下〔17〕,降尊临卑,实乃鲁肃之万幸也!(正末云)量某有何德能,着大夫置酒张筵?既请必至。 (鲁云)黄文,将酒来。 二公子满饮一杯。 (正末云)大夫饮此杯。(把盏科)(正末云)想古今咱这人过日月好疾也呵! (鲁云)过日月是好疾也:光阴似骏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 (正末唱)
 【胡十八】想古今立勋业,那里也舜五人、汉三杰〔18〕,两朝相隔数年别。不付能见者〔19〕,却又早老也!开怀的饮数杯。(云)将酒来(唱)尽心儿待醉一夜。(把盏科)
 (正末云)你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么?〔20〕(鲁云)既然将军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借物不还者为之“怨”。想君侯文武全才,通练兵书,习《春秋》、《左传》,济拔颠危〔21〕,匡扶社稷〔22〕,可不谓之仁乎?待玄德如骨肉,觑曹操若仇雔,可不谓之义乎?辞曹归汉,弃印封金〔23〕,可不谓之礼乎?坐服于禁,水渰七军〔24〕,可不谓之智乎?且将军仁、义、礼、智俱足,惜乎止少个“信”字,欠缺未完。再若得全个“信”字,无出君侯之右也。(正末云)我怎生失信?(鲁云)非将军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正末云)我哥哥怎生失信来? (鲁云)想昔日玄德公败于当阳之上,身无所归,因鲁肃之故,屯军三江夏口。鲁肃又与孔明同见我主公,即日兴师拜将,破曹兵于赤壁之间。江东所费钜万,又折了首将黄盖〔25〕。因将军贤昆玉无尺寸地〔26〕,暂借荆州,以为养军之资。数年不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鲁肃不敢自专,君侯台鉴不错〔27〕。(正末云)你请我吃筵席来,那是索荆州来?〔28〕(鲁云)没、没、没,我则这般道: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正末唱)
 【庆东原】你把我真心儿待,将筵宴设,你这般攀今揽古,分甚枝叶〔29〕?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30〕。有意说孙、刘,你休目下翻成吴、越〔31〕
 (鲁云)将军原来傲物轻信。(正末云)我怎么“傲物轻信?”(鲁云)当日孔明亲言:“破曹之后,荆州即还江东。”鲁肃亲为代保。不思昨日之恩,今日恩变为仇;犹自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圣人道:“信近于义,言可复也。”〔32〕去食去兵,不可去信。〔33〕“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34〕今将军全无仁义之心,枉作英雄之辈。荆州久借不还,却不道“人无信不立”! (正末云)鲁子敬,你听的这剑界么〔35〕? (鲁云)剑界怎么?(正末云)我这剑界,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鲁云)没、没,我则这般道来。(正末云)这荆州是谁的?(鲁云)这荆州是俺的。(正末云)你不知,听我说。(唱)
 【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36〕。俺哥哥合情受汉家基业〔37〕。则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却是甚枝叶〔38〕?请你个不克己先生自说〔39〕
 (鲁云)那里甚么响? (正末云)这剑界二次也! (鲁云)却怎么说? (正末云)这剑按天地之灵,金火之精,阴阳之气,日月之形;藏之则鬼神遁迹,出之则魑魅潜踪;喜则恋鞘沉沉而不动,怒则跃匣铮铮而有声。 今朝席上,倘有争锋,恐君不信,拔剑施呈。吾当摄剑〔40〕,鲁肃休惊。这剑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交鲁肃亡〔41〕。(唱)
 【雁儿落】则为你三寸不烂舌,恼犯我三尺无情铁。 这剑饥餐上将头,渴饮仇人血。
 【得胜令】则是条龙向鞘中蛰〔42〕,虎在坐间㿱〔43〕。 今日故友每才相见〔44〕,休着俺弟兄每相间别〔45〕。 鲁子敬听者:你心内休乔怯〔46〕,畅好是随邪〔47〕,吾当酒醉也。
 (鲁云)臧宫动乐〔48〕。 (臧宫上,云)天有五星,地攒五岳,人有五德,乐按五音。五星者:金、木、水、火、土。五岳者:常、恒、泰、华、嵩。五德者:温、良、恭、俭、让。五音者:宫、商、角、徵、羽。(甲士拥上科)(鲁云)埋伏了者。(正末击案,怒云)有埋伏也无埋伏? (鲁云)并无埋伏。 (正末云)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 (做击案科)(鲁云)你击碎菱花〔49〕。 (正末云)我特来破镜〔50〕。 (唱)
 【搅筝琶】却怎生闹炒炒军兵列〔51〕,休把我拦当者,(云)当着我的,呵呵! (唱)我着他剑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张仪口、蒯通舌〔52〕,休那里躲闪藏遮。 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53〕,我和你慢慢的相别。
 (鲁云)你去了,倒是一场伶俐〔54〕。(黄文云)将军,有埋伏里!(鲁云)迟了我的也!(关平领众将上,云)请父亲上船,孩儿每来迎接里。(正末云)鲁肃,休惜殿后〔55〕。 (唱)
 【离亭宴带歇拍煞】我则见紫袍银带公人列〔56〕,晚天凉风冷芦花谢,我心中喜悦。昏惨惨晚霞收,冷飕飕江风起,急飐飐帆招惹〔57〕。承管待〔58〕,承管待。 多承谢,多承谢。 唤梢公慢者〔59〕,缆解开岸边龙,船分开波中浪,棹搅碎江心月〔60〕。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61〕。说与你两件事先生记者: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62〕,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63〕!
 题目〔64〕 孙仲谋独占江东地
 请乔公言定三条计
 正名 鲁子敬设宴索荆州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单刀会》,原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一部借历史题材而加以生发创作的杂剧。其剧情梗概是:三国时代吴蜀两国既有联合又有冲突。吴曾借荆州给刘备,想要回而一再不能遂愿。东吴大将鲁肃为索取荆州设宴邀请关羽,意欲以伏兵劫持之,迫使他交出荆州。 关羽识破其阴谋,却毫无畏惧,毅然单刀趁会。席间,关羽正义凛然,怒斥鲁肃,并凭借异乎寻常的机智和勇敢,脱离虎穴,从容而归。全剧共四折,这里选的是第四折。折,戏曲名词,元杂剧剧本结构的一个段落,每剧一般分四折。 作者关汉卿(约公元1226~约1280),号已斋,大都(今北京市)人,或谓祁州(今河北安国市)伍仁村人。长期生活于社会底层、热衷于戏剧创作,甚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元曲选〉序》)。 戏剧创作成就卓著,为元代剧坛前期领袖人物。元末明初的贾仲明称之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现在全本十八种,残剧三种,以《单刀会》、《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最为著名。另有散曲小令五十七首,套数十三篇。
 〔2〕“欢来”二句中的两个“来”字,均为衬字。
 〔3〕合:合当,该当。
 〔4〕“令人”句:原作为“令江上人相侯”,今按王学奇《关汉卿全集校注》改。 《孤本元明杂剧》则作“令江人相侯”。
 〔5〕正末:元杂剧中主要男角色名称。
 〔6〕双调新水令:曲牌名称。下文的“驻马听”、“胡十八”等均为曲牌名称。
 〔7〕“大江”句与〔新水令〕、〔驻马听〕两支曲中的一些句子乃化用苏轼词作《念奴妖·赤壁怀古》而成。
 〔8〕九重龙凤阙:指帝王的宫殿。
 〔9〕烈:原本作“别”,今据王季烈校《元明孤本杂剧》本改。
 〔10〕赛村社:指节日里农村迎神赛会搬演百戏。社,社火,所搬演之百戏。
 〔11〕樯橹:借指船只。 樯,船的桅杆。 橹,划船工具。
 〔12〕由然热:犹然热,还这样的热。
 〔13〕报伏:同“报复”,即回报。伏,通“复”。
 〔14〕科:指演员的表情动作。
 〔15〕长春:神话传说中所谓仙人酿造的美酒。
 〔16〕菲艺:菲薄的伎艺。
 〔17〕猥(wei)劳:辱劳之意。猥,谦词,即辱没的意思。
 〔18〕那里也:“说什么”的意思。舜五人:相传舜的五位贤臣——禹、契、皋陶、稷、夔。汉三杰:辅佐刘邦定天下的三位能臣——张良、萧何、韩信。
 〔19〕不付能:同“不甫能”,好不容易的意思。
 〔20〕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语出《论语·宪问》,意思是说,人对我有恩德,当以恩德回报;人对我有仇怨,当以公正的态度回报。
 〔21〕济拔颠危:拯救败局。
 〔22〕匡扶社稷:匡正扶助国家。社,土地神。稷,五谷神。古代农业社会,二者最受尊崇,帝王必须祭祀,故以此指代国家。
 〔23〕弃印封金:关羽兵败徐州,暂依附曹操。操赠之以金银,并加封“汉寿亭侯”,以此笼络关羽。关羽不为之所动,后在许昌探得刘备消息,即刻封存金银,连同印信一并留下,带着刘备家眷,千里驱驰,投奔刘备而去。
 〔24〕“坐服”二句:于禁奉曹操之命统率七支部队进攻樊城,关羽决襄江,水淹七军,大败于禁。渰(yan),通“淹”。
 〔25〕折了首将黄盖:赤壁之战,黄盖以苦肉计,为击败曹军立功。然黄盖阵亡事,与小说记叙有异。
 〔26〕昆玉:对别人弟兄敬称。《晋书》:“陆机兄弟生华亭,并有才名,人比之昆冈出玉。”
 〔27〕台鉴:请对审察、裁定的敬辞。
 〔28〕“你请”二句:意思是,你请我赴宴呢,还是索取荆州呢?来,语尾助词。那,衬字。
 〔29〕分甚枝叶:说什么与本题无关的闲话。枝叶,指离题的闲话。
 〔30〕豁口截舌:豁开嘴巴,截断舌头。
 〔31〕吴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世代为仇,故以此喻指敌对关系。
 〔32〕“信近于义”二句:语见《论语·学而》篇。朱熹注:“信,约信也;义者,事之宜也;复,践言也。言约信而合其宜,则言必可践矣。”意思是说,信与应做之事相合,讲的话才能实行。
 〔33〕“去食去兵”二句:语出《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信用最为重要。
 〔34〕“大车无𫑋(ni)”三句:语出《论语·为政》:“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𫑋,小车无𫐿(yue),其何以行之哉?’”大车、驾牛之车。𫑋,驾车的工具。小车,驾马之车。𫐿,驾马之车的工具。意思是说,没有驾车的工具,车就无法行走。 以此比喻人没有信用就无法生存。
 〔35〕剑界:即宝剑发出的响声。 古代传说,宝剑有灵,要杀人时即发出响声。
 〔36〕汉皇叔:指刘备。 据说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论辈分,是汉献帝的叔叔,故称。 温侯:即吕布。 官奋威将军,封温侯。
 〔37〕情受:承受,继承。
 〔38〕枝叶:比喻旁枝远族。
 〔39〕不克己:不能克制自己。
 〔40〕吾当:杂剧中帝王自称。关羽世称“关大王”,故亦用作自称。当,语助词。 摄剑:拔剑,持剑。
 〔41〕先交:先教。
 〔42〕蛰(zhe):本指动物冬眠时的藏伏,这里指宝剑插入鞘中。
 〔43〕㿱(xue):疑作“踅”,谓来回走动。
 〔44〕每:同“们”。 间别:分离,间隔,意谓绝交。
 〔46〕乔怯:畏惧。
 〔47〕畅好是:实在是,简直是。 随邪:歪邪,不正经,指鲁肃薄情寡义。
 〔48〕臧宫:剧中无历史原型的虚构人物。
 〔49〕菱花:古代铜镜名,亦泛指镜。 铜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故
 称。
 〔50〕破镜:语义双关,隐含对鲁子敬的威胁。“镜”字与“鲁子敬”的“敬”字音同。
 〔51〕怎生:如何。 闹炒炒:即闹吵吵。
 〔52〕张仪:战国时魏国人,著名辩士,曾任秦惠王的宰相,游说六国以事奉秦国,因功被封为武信君。 蒯通:汉涿郡人,楚汉相争时著名辩士,且有权变,韩信等都曾得益于他的奇策。
 〔53〕好生的:好好地。生。语助词。
 〔54〕伶俐:干净、利落。
 〔55〕殿后:行军时走在部队的最后。这里,语含讥讽。
 〔56〕公人:指官员。
 〔57〕急飐飐(zhan):船只顺风疾行的气势。
 〔58〕管待:招待。
 〔59〕梢公:舵工,泛指船夫。
 〔60〕棹(zhao):船桨。
 〔61〕不分明夜:不分白天黑夜。
 〔62〕趁:通“称”,满足。
 〔63〕急且里:或作“急切里”,急迫之中。
 〔64〕题目、正名:戏曲用语。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剧情提要,于末句写出剧名,而末句的最后三个字或四个字,又可作为剧名的简称。“请乔公”句:指本剧第一折所云,鲁肃定下三条计请乔公商议。
 
 《单刀会》是关汉卿所著历史剧的代表作。剧情很简单,但突出地塑造了关羽忠义慷慨、智勇双全、浩气凌云的英雄主义形象。关羽之所以大义凛然,与鲁肃论辩,是他坚持汉家江山的正统思想使然,这也是关汉卿在他那个时代对英雄的呼唤。剧本具有抒情诗剧的特点,许多唱词都是抒情诗,如这一折开始关羽过江的唱词〔双调新水令〕和〔驻马听〕,正是作者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慨,至今仍脍炙人口。在剧本的结构上,单刀赴会的故事本来很简单,作者却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引人入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