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协调阴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协调阴阳治疗的基本原则。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的失调;疾病的病机,总不离阴阳的偏盛偏衰。治疗的各种方法,概括起来也就是协调阴阳。即利用药物气味性能的偏胜,或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调治病理上阴阳的偏胜,使之恢复相对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好转或痊愈。《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协调阴阳利用药物寒热的偏胜,或针灸补泻的作用等,以调整病理上的阴阳偏胜,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导致疾病的好转或痊愈。 协调阴阳 协调阴阳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由于人体处于“阴平阳秘”是生理状态,阴阳失调为病理状态,所以保持阴阳相对平衡是养生保健的根本原则和目的;促使阴阳偏盛、偏衰尽快恢复相对平衡,则是治疗的根本原则和目的。从广泛的意义说,凡能保持或恢复阴阳相对平衡的一切措施,都属协调阴阳。从治疗的意义上说,协调阴阳主要是指纠正疾病过程中的阴阳偏盛和偏衰,使已失调的阴阳双方,复归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对于阴邪或阳邪偏盛为主,而人体正气尚未明显衰弱的“邪气盛则实”的实证,采取“损其有余”之邪“实者泻之”的治法。其中,对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应采用寒凉药物以损阳热之邪;对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应采用温热药以祛散阴寒之邪。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的病理影响,必须仔细分析有无阳盛兼见明显伤人体阴液和阴盛伤阳气的情况的同时存在。如果有这种情况存在,又应在清泻阳热的同时,酌配养阴之品;在温散阴寒时,酌配补阳药。对于以人体阴液、阳气不足,阴阳偏衰为主的虚证,治疗就要“补其不足”。“虚则补之”的治法。阳偏衰的虚寒证,要温补阳气;阴偏衰的虚热证要滋养阴液。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阴阳互损”的病理影响,必须仔细分析有无“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情况的存在,若有这种情况存在。又应补阳与滋阴法并用,但应分清主次。此外,在治疗阴阳偏衰时,还可根据阴阳互根互用、互生互化的原理,适当采用“阴中求阳”和“阳中求阴”的方法,即治阳虚时,在补阳药中,酌加养阴药;治阴虚时,在滋阴药中,酌配补阳药。明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 标本兼治 虚实补泻 ☛ 协调阴阳xiétiáoyīnyáng利用药物寒热的偏胜, 或针灸补泻的作用等, 调治病理上阴阳的偏胜, 使之恢复相对的平衡, 促进疾病的好转或痊愈。 协调阴阳xié tiáo yīn yángregulationof yin and ya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