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中藏经综合类著作。传为汉华佗撰。三卷。华佗又名,字元化,沛国谯 (今安徽亳县) 人。通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精于外科与针灸科。创用麻沸散进行手术,被后世医家尊为外科鼻祖。他重视劳动,倡言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创制五禽戏,对祖国医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后被曹操杀害。曾撰《枕中灸刺经》等多种医书,均佚。《中藏经》 为后人托名之作,但从中尚可窥及华氏论证、施治的鳞爪。全书共四万字。上、中两卷共载医论四十九篇,分论阴阳、寒热、虚实、脉法、脏腑病证等。论中详述病源、病理,兼述诊断、治则以及生死顺逆之法。下卷载诸病治方六十首。本书以脏腑脉证为中心,把《内经》、《难经》中杂于诸篇的生理、病理内容进行系统归纳、综合,对后世脏腑学说形成与发展影响较为深远。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嘉庆五年(1800)扫叶山房刻本,一九六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郭振球《华佗<中藏经>述略》(《浙江中医杂志》1982.5.234)可供参考。 华氏中藏经书名。即《中藏经》。见该条。 华氏中藏经三卷。旧题汉华佗 (约141—208) 撰。华佗,别名旉,字元化,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华佗一生不愿为官,坚持在民间行医。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擅外科与针灸之术,医德高尚,医术精良,后世传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使用麻醉剂早一千六百多年。他还创制了五禽戏,倡导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据传他曾撰有《枕中灸刺经》等医书多种,均已失传。此书著录于郑樵 《通志·艺文略》,陈振孙 《书录题解》、《宋史·艺文志》亦题为一卷。清孙星衍据元赵孟頫手写本及周氏所藏元人写本整理编次为三卷。上、中两卷为医论,分阴阳、寒热、虚实及脏腑诸症,共四十九篇,详论病源、病理及脉法、诊治、生死顺逆之法等,以 《内经》、《难经》理论为指导,围绕脏腑脉证中心,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后世脏腑病理学说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下卷为医方六十首,与上、中二卷配合使用,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此书可能系后人托名华氏之作,但内容亦有所据,多得华氏本旨。此书又称《中藏经》。有明吴勉学医统正脉本,清嘉庆五年 (1800)扫叶山房刻本,嘉庆十三年(1808)孙星衍校注平津馆丛书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85年江苏科技出版社校注铅印本。 华氏中藏经huàshìzhōnɡzànɡjīnɡ即《中藏经》。详该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