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生态文明村建设
2004年,云南省华宁县自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不仅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村生态环境、卫生环境良好,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文明意识和科技文化意识明显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华宁县的主要做法是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道路硬化、科技文化活动室建设和村内绿化美化活动: 全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村中道路用水泥浇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对村子中的脏乱差进行综合治理,清理村内沟道和卫生死角,拆除牲口圈等占道房屋,使村中整洁卫生。同时修复科技文化活动室,定做垃圾房,砌垃圾池,栽种绿化树,修砌村内沟道等。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行每户一个一亩以上的果园、一个小水窑、一口沼气池、一个畜厩、一个卫生厕、一个加工房和一个太阳能的 “七个一” 建设模式,构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建立了果园套种蔬菜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便发展沼气,沼液沼渣作肥料,小水窑既保证庭院灌溉,又改善了生产环境,卫生厕、太阳能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形成以农带畜、以畜促沼、以沼促果、果畜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在抓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庭院文化,在农户中开展创建 “十星级” 文明户和文明村组创建活动,加强村务管理,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促进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如按照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加强宣传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各乡镇均采取不同形式,在农村开展了 “改陋习,树新风” 知识竞赛,开展 “星级村民小组” 创评活动和 “十星级文明户” 评比活动等。实践证明,生态文明村建设是实实在在贴近 “三农”,服务 “三农” 的好办法,是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农民最欢迎的民心工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