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大疏钞
中国佛教典籍。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亦称《华严经随疏演义钞》、《随疏演义钞》、《演义钞》等。九十卷。唐澄观(生平见《华严经疏》条)撰。
此书是澄观对自己所撰《华严经疏》的解释。其中前面九卷的“玄谈”部分,为作者的华严思想纲要,历来受到佛教界和思想界的重视。全书分为四部分:一、总序名意,是释《大疏》的“自序”。二、归敬请加,是释《大疏》的“归敬序”。三、开章释文,广释《大疏》的正文,此为全书的重点。四、谦赞回向,略释《大疏》最后的流通偈。全书对学说引证、辩难解答、异说批判以及著疏的原委和态度等,均极为详尽,为研究华严宗的重要著作。
此书和《华严经疏》,原来各为单行本流通,明嘉靖间,妙明开始收经入疏,收疏入钞,成为《华严经疏钞会本》。因原版存武林(今浙江杭州)昭庆寺,故称为昭庆本。但疏、钞和经文的起止配合颇多牵强,故天启中叶祺胤复依《永乐南藏》校订重刻,成八十卷,收入《嘉兴续藏》,即《龙藏》和金陵刻经处本之所据。可是此本仍旧删节不全,会合失当,错讹较多,有失清凉澄观的原来面貌。原收录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1939年上海成立《华严经疏钞》编印会,推举应慈为理事长,搜集汉文本、藏译本和日文译本以及其他流通本共十多种,考订异同,纠正错讹,补正缺失,历时六年,始成新编,较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