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半路出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半路出家 出家:指离家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指年纪大了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比喻舍弃本行,中途从事另一种职业或行业。张志民《“我”和我的诗》:“搞文学我是~。” 〔近义〕半路修行 〔反义〕门里出身 科班出身 〔俗语〕杨五郎削发——半路出家五十多岁当和尚——半路出家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半路出家;科班出身 半路出家 出家:离家去当僧、道或尼姑。原指和尚、尼姑、道士不是从小出家,而是年龄大了才出家。现多比喻中途改行不是本行出身。如果说别人,有轻视之意,说自己,有自谦意。常作宾语、定语,亦作主语。 例 八戒道:“好儿子!有些灵性!你怎么就晓得老爷是半路出家?”(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关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见解,我们大抵是一致的,我是半路出家,论事仅凭直觉……(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续篇》) 科班出身 科班:旧时招收儿童,培养成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历。常作宾语、定语,亦作主语。 例 我写剧本不是科班出身,不大懂得舞台。(老舍《我的经验》)姜凤听出了话里的意思,她也笑了,马上谦虚道:“我们不是科班出身,水平不够啊!”(海笑《人间闹剧》三)
半路出家出家: 离开家门去做僧尼或道士。半路出家,喻指中途改行,去从事另外一项工作。明·吴承恩《西游记》:“好儿子!有些灵性! 你怎么就晓得老爷是半路上出家的?” 茅盾 《我走过的路》:“此时他的名士派头收敛了,说他曾在南菁书院 (清末科举未废前江阴有名的书院) 中攻研八股制艺,后来从美国教堂的一个牧师学英文,半路出家,底子有限; 从缪艺风学版本目录之学也只是六、七年前的事。”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成〉比喻所从事的工作不是本行,是改行做这一工作的:搞电子元器件我是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谓成年后才出去做和尚、尼姑。喻中途改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亦作“半路修行”。明朱国桢《涌幢小品·俚诗有本》:“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语多率易。” 杨五郎当和尚——半路出家杨五郎: 《杨家将》中人物,杨继业的第五个儿子,宋太宗驾幸昊天寺,杨家众子护驾,与辽兵激战,五郎失散,在五台山削发当和尚。喻指不是专业出身,中途才开始学习某个行当。 五十多岁当和尚——半路出家喻本来不是做某事的,后来转行干此事了。 鲁智深当和尚——半路出家喻不是科班出身,是改行的。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出家,指脱离家庭去当和尚、尼姑、道士、道姑。比喻中途改行。《西游记》四九回:“八戒道:‘我的儿,你真个有些灵感,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也作“半路修行”。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俚诗有本》:“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尤工叙事志铭,国朝诸大家皆不及也。晚喜作诗,自称半路修行。” 杨五郎削发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科班出身、门里出身○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比喻中途改业,不是科班出身: 干这一行,我是~|我原先是学医的,后来~从事文学创作 | 我是~,论事仅凭直觉。 ●科班出身kē bān chū shēn比喻受过正规、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而且有资历: 搞医务工作,最好是~|绘画,你是~ |他是~的科学研究人员。 ●门里出身mén·li chū shēn〈方〉出身于具有某种专业或技术传统的家庭或行业:说到演杂技,他是~|他是个~的艺术家。 工作 工作工(~事;~务;~程) 事(事情;执~) 务(业~;转~) 业(就~;转~) 营生 另见:事业 做事 做工作 劳动 责任 ☚ 工作 劳动工作 ☛ 从事工作 从事工作就职 ☚ 从事 从事某种职业 ☛ 出身 出身家身 起身 托胎 起家 拔足 世类 ☚ 身份 尊严 ☛ 半路出家年纪比较大了才去当和尚或尼姑。军事上用来比喻中途改行从事某一工作。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八戒道: ‘我的儿,你真个有些灵感,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adopt (/take up) a trade(/profession/line of work) when one is no longer young; have only a smattering of knowledge; become a monk or nun late in life-switch to a job one was not trained for; go into another field of work; renounce the world in the middle of one’s life; switch to a new profession (/line) without solid foundation (/training); change one’s occupation halfway 半路出家ba lu chu jiaturn a Buddhist late in life—change to a new profession for which one has received no previous training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比喻半路上才学干某一行,并非本专业出身。become a monk or nun late in one’s life,switch to a job one was not trained for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解义】出家:指脱离家庭去当和尚或尼姑。比喻不是本行出身,后来才改学这一行。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中途改行。比喻原不是本行。《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行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买卖行中一发不是本等伎俩,又把本钱消折去了。”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释义】比喻中途改行从事某种工作。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出家:指离家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指年纪大了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比喻舍弃本行,中途从事另一种职业或行业。张志民《“我”和我的诗》:“搞文学我是~。” 不是本行出身,后来才改学这一行半路出家;半路修行格式 比喻式。 半路出家;科班出身bàn lù chū jiā;kē bān chū shēn半路出家 出家:离家去当僧、道或尼姑。原指和尚、尼姑、道士不是从小出家,而是年龄大了才出家。现多比喻中途改行不是本行出身。如果说别人,有轻视之意,说自己,有自谦意。常作宾语、定语,亦作主语。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出家:指离家去当和尚、尼姑、道士。原指不是从小出家。后比喻中途改行。 半路出家bànlù-chūjiā出家:指脱离家庭去当和尚或尼姑。比喻原来不从事某职业或不学某专业,中途才放弃本行,从事新行业、新专业。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❶ 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去做和尚、道士或尼姑。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也说“半路修行”。比喻年龄大了才学着干某一行。或专指不是本行出身,也指中途改行。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解义】 出家:指脱离家庭去当和尚或尼姑。比喻不是本行出身,后来才改学这一行。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半路: 这里是指人生的中途。出家: 离家进入庙宇做和尚、尼姑或道士。原先以别的职业谋生,后来才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即不是从小出家的。比喻中途改行,非科班出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的一般。” 半路出家ban lu chu jia半路:人生的半道中,指成年以后。出家:脱离家庭到寺院当和尚或尼姑。不是从小而是成年后才离开家去当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去从事与原来不同的工作。也指非本行出身。 4Z2B【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不是从小而是成年后才出家当和尚或尼姑的。比喻不是本行出身,后来才改学这一行。 半路出家bànlù-chūjiā〔偏正〕 比喻中途改业其他,不是本行出身的。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婷儿虽然只是~,比别人晚学了两年半,仍然在全国比赛中夺得了成都市二等奖和四川省三等奖,又一次尝到了只要肯干,就能出色的甜头。”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半路:此指成年以后。出家:指脱离家庭去当僧侣。原指成年以后才出家去当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业,原不是本行出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