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升庵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升庵集

升庵集

诗文别集。明杨慎作。慎号升庵,故名。张士佩编。八十一卷,包括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笔记杂著等四十一卷。又《遗集》二十六卷,《外集》一百卷。其诗“早岁醉心六朝”,“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坡、涪翁一派” (见陈田《明诗纪事》),在明代诗坛独树一帜。《昆阳望海》、《三岔驿》、《春兴》等诗明丽清新,成就较高。其文稍逊于诗。考证之作 亦多有可取。有明万历二十九年刻本和清乾隆六十年刻本。

☚ 大复集   四溟集 ☛

升庵集

别集。八十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著作极富,多达一百余种,后人辑其重要的为《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升庵集》,凡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经说、诗话、笔记杂著等四十一卷。又遗集二十六卷,外集一百卷。

杨慎存诗约二千三百首,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居滇三十余年间,写了大量的思乡、怀旧之作,表现真挚凄婉的情怀,深切动人。有些诗作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之情,如《海口行》、《后海口行》揭露官绅勾结借疏海口占田肥私;《观刈稻纪谚》写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依然过着贫苦生活。他还写了不少描绘祖国山水风光的写景诗。他的诗歌风格浓艳婉丽,并从民歌中吸收营养。杨慎在词曲、散文、考据文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杂著多达一百余种,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涉及方面广而且杂,有相当学术价值,但也时有疏失。

有明万历间及清乾隆间刻本。

升庵集

升庵集

别集名。又名《升庵全集》。明代杨慎撰。81卷。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人。其学无所不窥,著述之丰,当时推为第一。今见著目《檀弓丛训》、《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词品》、《书品》、《画品》等杂记数百种;又有《升庵诗话》(另见介绍)、《词林万选》、《陶情乐府》、《二十一史弹词》等近百卷。本集系四川巡抚张士佩所订。据《四库全书总目》云:“盖士佩取慎《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其诗文之后者也。”全集计有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又杂记41卷。存赋11篇其中《蚊赋》、《后蚊赋》等较有名。行文颇存古法,吐属都无鄙语,清新自然,琅琅上口。

☚ 公是集   丹渊集 ☛
升庵集

升庵集

81卷,明杨慎撰。此集为万历中四川巡抚张士佩所订。慎诸书本别本各行,士佩离析其文,分类排纂,合而为一,较易检寻。该集收赋12篇: 《凤赋》、《伊兰赋》、《雁来红赋》、《蚊赋》、《思友赋》、《戎旅赋》等。咏物抒情小赋《蚊赋》、《戎旅赋》较好。是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万历二十九年刊本、万历三十四年刊本、清乾隆六十年刊本、明嘉靖刊本、清末刊本。

☚ 子笙赋钞   四溟诗话 ☛

升庵集

即《太史升庵全集》。

《升庵集》

诗文集。明杨慎 (号升庵)作。81卷。凡文11卷,诗29卷,经说、诗话、笔记杂著等41卷。又 《遗集》 26卷,《外集》 100卷。有明万历年间及清乾隆年间刻本。

升庵集

升庵集

别集。八十一卷。明杨慎撰。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以直言极谏,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保山)。著作极富,多达一百余种,后人辑其重要的为《升庵集》,散曲有《陶情乐府》。《升庵集》,凡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经说、诗话、笔记杂著等四十一卷。又遗集二十六卷,外集一百卷。
杨慎存诗约二千三百首,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居滇三十余年间,写了大量的思乡、怀旧之作,表现真挚凄婉的情怀,深切动人。有些诗作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之情,如《海口行》、《后海口行》揭露官绅勾结借疏海口占田肥私;《观刈稻纪谚》写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依然过着贫苦生活。他还写了不少描绘祖国山水风光的写景诗。他的诗歌风格浓艳婉丽,并从民歌中吸收营养。杨慎在词曲、散文、考据文章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的杂著多达一百余种,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涉及方面广而且杂,有相当学术价值,但也时有疏失。
有明万历间及清乾隆间刻本。

☚ 文章辨体   文体明辨 ☛

升庵集

别集。明杨慎(号升庵)作。凡八十一卷。计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经说、诗话、笔记杂著等四十一卷。又《遗集》二十六卷,《外集》一百卷。有明及清刻本。

升庵集

《升庵集》

81卷。收诗歌和散文等。杨慎以才博名冠一时。其文体裁多样,笔墨灵活,简洁自然,于明代独立门户。有《四库全书》本。

☚ 杨慎   林文俊 ☛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 (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 (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 (1511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 (1524年) 召为翰林学士。世宗时,因力谏下狱,后谪戍云南永昌,自此以后,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达三十余年。杨慎学问渊博,著作甚丰,多达一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主要著述有:《升庵集》《遗集》《丹铅余录》、《谭苑醍醐》、《广夷坚志》、《古今谚》、《诗话补遗》、《词林万选》、《风雅逸篇》、《三苏文范》、《滇程记》、《滇载记》等。是集为明张士佩所编。在此之前,杨慎诗文曾有各种选本刻印行世,如嘉靖十六年 (1537年) 刊刻的《升庵南中集》七卷,后又有 《续集》四卷;嘉靖二十四年 (1545年)刊刻的 《杨升庵诗》五卷; 嘉靖三十六年 (1557年)刊刻的 《升庵诗集》九卷,《文集》十二卷; 嘉靖三十八年 (1559年)刊刻的 《升庵七十行成稿》二卷等。直到万历十年 (1582年) 才由张士佩汇集成 《升庵先生文集》,凡八十一卷。简名 《升庵集》。因是集刊刻于四川,故亦称蜀本。其中,赋及杂文十一卷,诗二十九卷,札记四十一卷。是张士佩根据其《丹铅录》、《谭苑醍醐》诸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而成。其诗内容广泛,既善为嘲讽之辞,又长于抒情之作,虽不专主盛唐,然亦有拟古之风,以工丽华美、情韵深长而著称。但亦有过于愁艳之弊病。慎亦能文,其文多寄情山水、应酬之作,但文学色彩不浓。此书有明万历年间刻本 (即蜀本),存世,并被收入 《四库全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