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千牛备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侍卫军官名。始置于隋代。(见:千牛卫) ☚ 千牛将军 签事 ☛ 千牛备身 千牛备身皇帝的随身侍卫官。北魏始置,掌执御刀,侍卫皇帝左、右。千牛为刀名,庄子说庖丁解牛十九年,宰牛数千头,而刀刃如故。取其义。皇帝的防身刀名为千牛刀,掌执御刀的随身侍卫也因而名为千牛备身。北朝各代相沿设置此职。隋代置左右千牛备身20人,掌供御弓箭备身60人,负责皇帝宿卫侍从。主要驻屯于宫城北门玄武门,专任宿卫,又称北门屯兵。年代既久,年老者无法再任宿卫时,其子弟可以补入,又称父子军。元从禁军终身宿卫宫廷、皇帝,待遇较一般卫士高,亦可由此晋升官员 太宗于贞观初年从元从禁军中挑选能骑善射之士100人,号称百骑。宿卫皇宫北门及随驾田猎。 ☚ 护军府 侍官 ☛ 千牛备身古代武官名。北朝时北魏始置,掌执千牛刀(御刀),充当君主亲身护卫,因以名官。北齐沿置,隶属于左、右将军。西魏、北周置为统领禁军、侍卫宫廷的要官。隋设左、右备身府,为禁卫之一,置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官,下属有千牛备身,专掌御刀,宿卫侍从。唐显庆五年(660年)始置左、右千牛府,后改左、右千牛卫,置大将军、将军、中郎将各1人、左右千牛备身各12人,掌执御刀,宿卫侍从。宋代置左、右千牛卫上将军等,辽、金也曾设置。元以后废。 千牛备身官名。为侍从皇帝之武官。始置于北魏,因执千牛刀侍卫皇帝左右而名之。北齐属左右将军,官六品。隋初隶左、右领左右府,正六品,各十二人;东宫官属为左、右内率,员八人,为正七品。大业三年(607)改称千牛左右,隶左右备身府。唐太宗时复旧名,左、右各十二人。显庆五年(660),属左、右千牛府,一度改隶左、右奉宸卫,寻隶左、右千牛卫。又作千牛左右和备身左右之合称。 千牛备身官名。北魏始置,从六品。千牛本为刀名,执千牛刀为皇帝宿卫侍从,故名千牛备身。北齐设左、右将军,隋炀帝时设左、右备身府。唐则有左、右千牛府掌之。宋代设左、右千牛卫上将军掌之。辽、金亦有。元以后废。 千牛备身武官名。千牛是刀名,《唐六典·十六卫》“左右备身府”条说:“谢绰《宋拾遗录》有千牛刀,即人主防身刀也。……盖取《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十九年,所割者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言此刀可以备身,因以名官。”千牛备身始置于北魏,掌执千牛刀,随侍君主。北齐置于领左右府,秩正六品下。隋左右领左右府有千牛备身(或称千牛备身左右), 秩正六品下, 员额十二人,掌供御弓箭。唐置左右千牛卫,有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主仗守戎服器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