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羊九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羊九牧

羊九牧shíyánɡjiǔmù

┃━┃┃ 喻民少官多,机构庞大,命令不一,不知所以。唐·刘知几《史通》:“杨令公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

☚ 风尘吏   左宦 ☛

十羊九牧

比喻民少官多,赋敛苛重。也喻号令不一,无所适从。《隋书·杨尚希传》:“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杨令公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

十羊九牧shí yáng jiǔ mù

十只羊,九个放牧人。比喻民少官多。《隋书·杨尚希传》:“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唐·刘知几《史通·忤时》:“顷史官注记,多取禀监修,杨令公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

赋税

赋税

赋(赋租;赋课;赋贡;赋调;赋与;赋敛;税赋;施赋) 租(租课;赀租) 课(课制;课税;课租;赀课;银课) 敛 调食 贡彻 排户 茧丝 正籍 关石
租赋,赋税:调赋
旧指国家征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租税 租赋 租贡 租簿 税饷
 赋税,租税:赋租
赋税与禄赏:赋禄
赋税和徭役:赋役 赋徭 课役 调役
赋税的数额:赋额 课额
 赋税的金额:课金
民少官多,赋税沉重:十羊九牧
赋税苛刻繁重:苛重 苛杂 头会箕敛 头会箕赋
(田地税和各种税:赋税)

☚ 赋税   各种赋税 ☛

剥削

剥削

削(割削;消削) 脧(脧削) 抽剥 酷刻 压榨 磨榨 拶榨
剥削人民:嚼民
 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羊狠狼贪
侵吞剥削:吞剥
克扣剥削:克剥
诛求剥削:诛剥
敲诈剥削:敲剥 敲磨
用高利贷剥削:盘剥
 用高利贷的方式进行剥削:重利盘剥
利上加利的剥削:驴打滚
剥削重:十羊九牧
剥削深重残酷:擢筋剥肤 擢筋割骨
极度搜刮剥削:刮骨抽筋(无偿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或产品:剥削)

另见:搜刮 克扣 占有 别人 劳动 产品

☚ 剥削   残酷剥削 ☛

政令

政令

政条 政号 治号
政令,军令:威令
政令和刑法:政刑
国家的政令:国令
国君的政令:王政
诸侯的政令:百里之命
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的政令:时令
赈济饥荒的政令:荒政
不为时人所习惯的政令:裘鞸
害民的政令:蠹政
暴虐的政令:虐政
政令正确:风令
国家统一,政令划一:同文同轨 同文共规 车轨共文 同文一轨
政令失调:琴瑟不调 琴瑟不和
政令不统一,让人无所适从:政出多门
多头领导,政令不一,让人无所适从:十羊九牧
政令或主张、决定等经常改变,反复无常:朝令夕改 朝令暮改 朝令夕更
政令无常,局势混乱:朝出夕改 朝更暮改
(政府公布的法令:政令)

另见:政府 制订 实施 执行 遵守

☚ 各种法令   禁令 ☛

十羊九牧shí yáng jiǔ mù

比喻官多民少。牧,牧羊之人。《儒门事亲·卷三》:“吾无彼病,焉用彼药,十羊九牧,何所适从。”

十羊九牧shí yáng jiǔ mù

nine shepherds look after ten sheep—❶too many government officials;
❷the orders vary and one is at a loss as to what to do
❍ 那个地区行政机构重叠,真是~。In that district,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were overlapping and there were more officials than needed.

十羊九牧shí yánɡ jiǔ mù

十只羊,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兵少。too many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 orders very and one is at a loss as to what to do

十羊九牧shí yáng jiǔ mù

十只羊,九个人放牧。旧时对民少官多的比喻。《隋书·杨尚希传》:“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书曰:‘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少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新唐书·刘知几传》:“今史官注记类,禀监修,或须直辞,或当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新唐书·魏元忠传》:“今州牧县宰,割剥自私,人不聊生,而更员外置官。古谓十羊九牧,羊既不得食,人亦不得息。”

十羊九牧

北周时候,有一位名人叫杨尚希。他从小刻苦求学,孜孜不倦,后经人推荐,进入太学,有机会通晓经书,造就了超人的学识,因此素质极佳,朝廷也非常器重他。在北周历明帝、武帝、宣帝三朝,他长期担任要职,是国家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后来,隋文帝取代了北周政权,杨尚希对隋文帝也是忠心耿耿。隋文帝一切恢复汉制,完全改变北周鲜卑族政权的统治办法,以适应广大汉族人的愿望。其中有一项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州郡。
但是,隋朝设立的州郡比秦汉时期多了一倍,有些地方甚至方圆不到一百里,就设几个县,不满一千户人家的一块地方,却要分属两个郡来管辖。这样,官府机构当然也相应增多,官员和吏卒也成倍增加。每年国家要付出的俸银和官府的开支,一个地方就是几万两银子,这简直使国家不胜负担。
杨尚希对这种情况深为忧虑,就向隋文帝报告了自己的意见:
“这种州郡过多的情况好比是十只羊却派了九个人来放牧,完全没有必要。当务之急是把重要的州郡保留下来,闲置的州郡撤并掉。这样,对国家来说,地域、人口还是这么多,每年的租调、粮食、布匹等项收入不会减少,而开支却可以大大节省。并且可以把能派用场的贤才能人,安排到需要的地方去,办事效率可望明显提高。”
隋文帝接到这份报告,详细地研究了一遍,十分赞许。于是,就按照杨尚希的建议,撤销、归并了许多州郡,收到良好的效果。
隋朝初年,在杨尚希等人的忠心辅佐下,隋朝的政权很快得到了巩固。
“十羊九牧”这个成语是说,十只羊,九个放牧人。旧时以民为羊,以官为牧人,比喻民少官多。后来也用于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十羊九牧shí yáng jiǔ mù

十只羊,九个人来放牧。
❶ 比喻民少官多。《隋书·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
❷ 比喻政令不一,无所适从。唐·刘知几《史通·叙事》:“杨令公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其令难行。”
〔近义〕❶ 人浮于事
〔连用〕政出多门 不知所从 无所适从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格式 比喻式。
释义 牧:放牧的人。十头羊,九个放羊人。羊喻民,牧喻官。
出处 《隋书·杨尚希传》:“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 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举例 今史官注记,类禀监修,或须直辞,或当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新唐书·刘子玄传》)

十羊九牧shíyánɡ-jiǔmù

十只羊,却有九个放牧人。旧时以羊喻民,以牧喻官。
❶指民少官多,赋税繁重。
❷指上面事权不统一,发出不同的指令,使下面的人无所适从。

十羊九牧shí yánɡ jiǔ mù

十只羊有九个牧人。
❶ 比喻民少官多,赋敛很重。
❷ 比喻领导者太多,命令不一,让人无所适从。

十羊九牧shíyáng-jiǔmù

〔并列〕 旧时以羊喻民,以牧羊人喻官。比喻民少官多。《隋书·杨尚希传》:“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亦比喻多头领导,号令不一,令人无所适从。唐·刘知几《史通·忤时》:“~,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
△ 多用于描写人事制度不合理。

一国三公;十羊九牧

一国三公;十羊九牧yī guó sān gōng;shí yáng jiǔ mù

【上】公:春秋战国时期对诸侯国国君的通称。一国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指政出多头,政令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七十四回:“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下】牧:放牧者。十只羊有九个牧羊人。比喻官多民少,赋税繁重。也比喻使令不一,令人无所适从。唐·刘知幾《史通·叙事》:“杨令公(再思)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楚客)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
【综】比喻政出多门,政令不一,造成混乱局面。
【例】无论机构大小,如果一国三公,十羊九牧,必然会造成政令不一、人浮于事的现象,不利于统一,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革除这种弊端。

☚ 养痈畜疽;藏污纳垢   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

十羊九牧shí yáng jiǔ mù

即十只羊,九个人放牧。旧时以羊为民,以牧人为官。比喻官太多而民太少。也比喻令出多门,无所适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