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月之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三家《诗》无异义,惟篇名有作《十月》者。郑玄认为“刺幽王”当作“刺厉王”,引起后世纷争。据现代天文历法科学考证,诗中“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即指公元前776年(幽王六年)9月6日的日食,诗为幽王时作无疑。其中“艳妻”一词,《毛诗》以为指褒姒,三家《诗》以为指另一宠妃,各执一说,然无关宏旨。今人有以“艳妻”为“焰齊(烈火)”之假借(黄典诚《诗经通译新诠》),则过于穿凿。全诗八章,每章八句。共分三层。前三章以日食、地震等灾异示警,哀叹执政者不知戒惧。中三章点名指责皇父等七个佞臣与褒姒共同作恶,着重批评皇父自营私邑,聚敛财富。末二章写诗人劳苦而被谗,忧愁感慨,而以安命尽职自解。全用赋法,叙议结合。其记日食,为世界上有年月日可稽的最早最可靠记载;其言地震,描绘生动,均具科学史料价值。

☚ 正月   雨无正 ☛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世,胡惨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为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 作都于向。 择之有事, 亶侯多藏。 不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子夏序说:“《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郑玄认为诗是为刺厉王而作,因为幽王时任司徒的是宣王之子郑桓公友,而诗中说“番维司徒”,与史书不合。清阮元说:“交食至梁隋而渐密,至元而愈精。隋张胄元、唐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并推定此日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建酉辛卯朔。”以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了诗序的正确不误。是幽王六年恰值西历纪元前的七百七十六年。幽王昏庸,宠爱褒姒,嬖信小人,致使朝政败坏,民怨沸腾,后来竟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申侯愤而援引犬戎入寇,幽王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幽王在位时,发生了一些重大的灾变,如《国语》、《周语》上载幽王三年西周三川泾渭洛皆震,随而三川竭,岐山崩。当时大臣认为山崩川竭是国家败亡的征兆,劝幽王悔过修德。但是幽王一意孤行。到了六年的十月辛卯朔,又发生了日食,周历的十月相当于夏历的八月。在上古时代,由于对自然界的认为有限,人们视日食和地震为了不得的大灾异。出于当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认为山崩川竭,日食震电,都是由于君王行事不当,有悖于天道,因而上天出于慈爱,用一些怪异事来告诫自称是“天之元子”的君王,使他们感到恐惧,改过自新,施行善政,不致江山沦丧。但是尽管有如此多的灾异在告诫幽王,幽王丝毫没有悔过的意思。大夫出于对君王的忠诚和爱戴,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作了这首《十月之交》。这首诗作于幽王时,在《诗经》中属于写作年较早的作品,言语古朴,有些近似《尚书》。其大意如下:
 九月十月相交会之际,十月的初一日辛卯。发生了日食,“亦孔之丑”的意思是说: 这可是极大的不好事。以前常有月食,但月食算不得灾异,而现在竟出了日食,这就不能不教这天底下的众人感到莫大悲哀了。日月向人呈示凶兆,是由于他们偏离了常道。而今四方诸国政事紊乱,乃是由于君王不用贤良。月被食,是常有的事。而日被食,则不是好事。天上闪着光亮可怕的雷电,这都是天下不要政教不善的征兆。地震使得河流中的水涌出来相互汇聚,高大的山冢崩溃。高岸变成了深谷,深谷变成了山陵。更加令人悲哀的是,天下发生了这样众多的灾异,君王却从不曾想过要改悔。古人将日比作君,月比作臣,月亮障蔽了日而发生日食,就象是奸臣蒙蔽了君王; 而《国语》《周语》又说地震是由于“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阳失其所而镇于阴”,也就是阳气被阴气压迫,奸臣蒙蔽君王的意思。所以诗人直接点出了几个奸臣的名字。郑玄认为皇父、家伯、仲允是字,棸子、番、蹶、楀是氏。这七人分别任卿士、司徒、宰、膳夫、内史、趣马、师氏。而在他们之上煽惑操纵的,就是幽王的艳妻褒姒。皇父坏乱朝政,却从不说自己有不是之处。他把公务交给我,使我辛劳; 遇有政事从来不与我商议。我辛辛苦苦忙于公事,荒废了家事,以致于墙屋毁坏,田地也荒芜了,低下者被水溺积,高者生满草莱。他还要说不是他害我,而是我作臣子的以下奉上礼所应当如此。皇父自以为非常聪明能干,又在向建筑诚邑。选了三个主事的人,实在都是贪财好赃的人。亶是信、诚然的意思。侯是唯的意思。 他极不情愿地留下一位疲老者在京城守护君王。 是心中不愿而不得已作某事的意思。把民间所有有车马的富户选择出来,迁往白城居住。我勤勉地为公家作事,从不敢说苦。既辛勤从事,又不犯罪过,反而遭到嚣嚣的谗毁。下民中的这些谗毁嫉害事情都不是平白无故从天上降下来的。孽是谗害的意思。小人们见了面噂噂沓沓好象异常亲切,一背转身便怨憎互起。这些坏事都是由人竞相作出来的。我独居在家,也还是感到内心悠悠无定,忧伤不已。别人都生活得绰有余裕,而我则整天忧虑。别人无不逸乐,而我则不敢清闲安宁。天命是这样的不顺,我不敢象我的诸位朋友那样只顾自己逸乐。
 作诗的这位大夫忠于君王,勤恪职守,目睹幽王的昏聩,群小的误国,以及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祥的征兆,为国家而忧伤。他作诗的目的是要讽劝君王幡然悔悟,改过自新。虽然不漏君王的行为,但内心还是爱戴君王,所以在批评君王时,言语很有分寸。明明是君王昏昧,溺于群小,导致政教败坏,诗人却不指斥君王,而是陈述日食地震等等灾异,藉这些灾异来讽劝君王不要被小人蒙蔽。而对那专擅权的小人皇父、番等等,作者就毫不客气地点了他们的名,以示自己与他们不相容。诗人的身分是大夫,他辛勤地为公家劳累,却遭到窃居卿士高位的皇父一伙的谗毁,处境危急,忧虑彷徨,无计可施,进不能直接向君王陈说意见,帮助君主改革敝政; 退又不愿与大家一起苟且偷生,坐看国家败亡。诗人以朴素无华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中的矛盾和苦闷。由于处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作者的语气就比较隐忍含蓄,不象《大雅》《抑》那样,要耳提面命地告诫君王。
 这首诗的有些近似《大雅》,通篇用赋的手法,甚而有时直接进行议论。这是由诗作者的身份和诗的内容等等因素决定的。诗人是属于贵族阶级的大夫,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作诗时言语自然就带有贵族文学典雅端庆的特点,因而显得与民歌风格的《国风》很不一样。诗人当时心情极为沉痛,所以根本未顾上在诗歌的文字方面加以美化修饰,而是以极为朴素的言语述说胸中的积怨。正是由于这不加文饰的朴素言语,诗人的思想感情才十分感人地表达出来。使读者能真切地体察到诗人的深衷。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不妨与《雨无正》相参看,以有助于理解。

《诗经》之《十月之交》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十月之交

 〔原文〕
 十月之交,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
 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
 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
 亦孔之哀!
 (卯、丑,幽部。微、哀,微部。)
 日月告凶,(鲁告作鞠。)
 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
 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鲁食作蚀。)
 则维其常;(齐维作惟。)
 此日而食,
 于何不臧!
 (行、良、常、臧,阳部。)
 烨烨震电,
 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韩腾作滕。)
 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
 胡憯莫惩!
 (令、崩、陵、惩,蒸部。)
 皇父卿士,
 番维司徒,(齐番作皮。韩番
 家伯维宰,作繁。)
 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
 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
 艳妻煽方处。(齐仲允作中术。齐棸作。蹶作橛,楀作萭。鲁楀作踽,艳作阎,煽作扇。齐艳作剡。韩煽作傓,处作炽。)
 (士、宰、史,之部。徒、夫、马、处,鱼部。)
 抑此皇父,
 岂曰不时?
 胡为我作,
 不即我谋?
 彻我墙屋,
 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
 礼则然矣。”
 (时、谋、莱、矣,之部。)
 皇父孔圣,
 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
 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
 俾守我王。(鲁守作屏。)
 择有车马,
 以居徂向。
 (向、藏、王、向,阳部。)
 黾勉从事,(鲁黾勉作密
 不敢告劳。勿。)
 无罪无辜,
 谗口嚣嚣。(鲁、韩嚣作嗷。
 下民之孽,鲁又作警敖。)
 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三家噂作僔。)
 职竞由人。
 (劳、嚣,宵部。天、人,真部。)
 悠悠我里,(鲁悠作攸。韩里
 亦孔之痗。作㾖。)
 四方有羡,
 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
 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里、痗,之部。忧、休,幽部。彻、逸,脂祭通韵。)
 〔译文〕
 九十月之交,十月初一是辛卯。太阳亏蚀了,真是凶恶的预兆。从前有过月食,那月亮昏暗无光,今日出现日食,这太阳也异常昏暗。如今的黎民百姓满怀愁苦忧伤。
 日月在预告人间凶祸,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轨道。普天下没有善政,不委任贤良之臣。从前出现的月食,那还算比较平常,今日又有日食,灾难可能要降临。
 轰隆震荡的雷电,使天下不安宁。千条江河汹涌翻腾,崇山峻岭猝然分崩。高崖下陷变成低谷,深谷突起变为丘陵。可怜今日的人们,竟没有惩止这场灾祸!
 皇父作卿士统管国事,番氏是管辖土地人口的司徒,家伯作太宰司掌典籍,仲允作王的膳夫,聚子作司爵禄掌赏罚的内史,橛氏管理王国的马匹,楀氏是统帅军队的师氏,他们与艳妻勾结势焰甚炽。
 噫,这个皇父,为何不顾农时?为什么调我去服役,事前不跟我商议?拆毁我的墙屋,使田地尽成草甸和水池,还说“我没有损坏你的庄稼,礼法就是这样的。”
 皇父自觉很聪明,建都在向地,亲自选三卿,他们都是大富翁。不肯留用一个老臣,来扶助我王,选些有车马的贵族,迁往向地定居。
 我竭忠尽力从公,不敢申诉辛苦。我无罪又无过,而众口交谗诬蔑我。黎民遭受的灾祸,并非从天上降落。当面谈笑背后仇恨,祸患都因为有坏人。
 我忧思绵绵,积忧而成病。四方都在贪欢,我独自深陷愁苦之中。人家无不享受安逸,我却不能偷懒休息。天道运行不循轨迹,我可不敢追求逸乐效法我的同僚。
 〔评介〕
 《十月之交》八章,章八句。《诗序》说:“《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郑《笺》云: “当为刺厉王。”宋范处义《诗补传》、清阮元《三家诗补遗》,或从历史实事,或从历法科学,认定此诗刺幽,而非刺厉。刺幽王何事?刺幽王宠艳妻,用小人,致有灾异。方玉润说“刺皇父煽虐以致灾变也” (《诗经原始》) 皇父为幽王妻党七子之首,“皇父煽虐”是有幽王作后台,故方说与《诗序》之说并无本质差异。
 《十月之交》首章:“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这是世界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古代天文学家,梁虞𠠎、隋张胄元、唐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等,皆推定在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曾出现日食。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在《从十二月十四日日环食谈起》(1955年《光明日报》)一文中考订这次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前776年9月)。据此,更加确认《十月之交》刺幽王说之正确无疑。
 和《正月》诗一样,这首诗也涉及自然灾异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彼月而蚀,则维其常,此日而蚀,于何不臧!”《十月之交》作者的看法,实际上是古代先民的共同认识: “日者,太阳,以象人君。政变于下,日变于天。” (《汉书·郎𫗱传》) 月蚀月有盈亏, 那是常事,不足为怪,而日食却很少出现,一旦出现乃“乱亡之兆”,预示社会必有灾难。非但日食而已。同时,作者还描绘了另一种自然灾害: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对灾异之甚者地震情景的真实描写。前人说一、二章写天变 (日食),第三章写地变 (地震),符和诗的实际情况。古代先民认为自然灾异是上帝给人的警告和处罚,它和封建恶政联系在一起,如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而且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原因,作者这种并非科学的看法,是社会矛盾的折光表现,是现实问题的非现实提法,然而,当 “利用天的处分表现人间的冲突,必然在追究自然灾害的原因时,反映出现实矛盾,必然由对天命的说教转入对现实的反映” (杨公骥《中国文学》第一册第三编第二章)。“下民之孽,匪降自天”,明确表达了诗人清醒的认识: 人民大众的灾难产生于社会 “人祸”,而不是由于 “天灾” (日食、地震等) 所致。于是,作品展开了对统治人物的揭露和批判:“四国无政,不用其良”,“无罪无辜,谗口嚣嚣”;“艳妻” (褒姒)、皇父等人分掌大权,作威作福,恣意横行,残酷剥削,聚敛财富,以伪善的礼法自文其奸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这一切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宗周崩溃前夕的社会现实,既写出自然灾异的恐怖,又写出暴政人祸的凶恶; 既流露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又为自己王朝的必然崩溃唱了一曲挽歌。
 这首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先从“天变”、“地变”写起,然后描述“人祸”——封建恶政暴虐无道,祸国殃民,最后以诗人的忧愁和慨叹收结,突出了 “人祸”重于“天灾”——“下民之孽,匪降自天”的主旨,将令人恐怖的 “天变”、“人变”与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发人深思。

《十月之交》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十月之交》

 诗歌。《诗经·小雅》的第三十三首。这是一首伤时忧世的诗。诗人在诗中描述了日蚀、月蚀、大地震等自然现象,认为天时不正,从而指斥了统治者的腐败,反映了社会危机四伏、分崩离析的政治现实。诗中还大胆地列出了七个乱国者的名字和官职,揭露了正在得宠的幽王妃子褒姒和他们相互勾结、为非作歹的罪恶。全诗以赋为主,直接描述,大胆披露,无所顾忌,表现了诗人极大的忧愤之情。

《诗经》篇文之《十月之交》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11)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1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13)!
 皇父卿士(14),番维司徒(15),
 家伯维宰(16),仲允膳夫(17),
 棸子内史(18),蹶维趣马(19),
 楀维师氏(20),艳妻煽方处(21)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22)
 胡为我作(23),不即我谋(24)?
 彻我墙屋(25),田卒污莱(26)
 曰予不戕(27),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28),作都于向(29)
 择三有事(30),亶侯多藏(31)
 不慭遗一老(32),俾守我王(33)
 择有车马,以居徂向(34)
 黾勉从事(35),不敢告劳。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36)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37),职竞由人(38)
 悠悠我里(39),亦孔之痗(40)
 四方有羡(41),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42),我不敢效我友自逸(43)


 

 【注释】①十月之交:刚进入十月。②朔日:初一日。辛卯:辛卯日,正是十月初一。③孔:很。丑:恶,不祥。④月微:月昏暗无光,指月食。⑤日微:即日食。⑥告凶:显示不祥之凶兆。⑦无政:政治昏暗而混乱。⑧常:常事,不足为怪。⑨不臧:不善,不吉利。⑩烨(yè)烨:闪电发光貌。(11)不宁:不安。不令:不善。(12)山冢(zhǒng):山顶。崒(cuì)崩:崩裂,崩塌。(13)胡憯 (cǎn):怎么。惩:警戒。(14)皇父:人名。卿士:周官名,掌朝政。(15)番:姓氏,人名。司徒:周官名,掌天下土地及人民。(16)家伯:人名。宰:周官名,掌王室日常事务。(17)仲允:人名。膳夫:周官名,掌王之饮食。(18)聚(zōu)子:人名。内史:周官名,掌爵禄废置诸事。(19)蹶(guì):姓氏,人名。趣马:周官名,掌王之马匹。(20)楀(lǔ):姓氏,人名。师氏:周官名,掌监察。(21)艳妻:指褒姒。煽:得势,炙手可热。方处:并处,同在。(22)时:善。(23)作:指拆房搬家。(24)即:就。谋:商量。(25)彻:撤,拆毁。(26)卒:完全。污:指低处积水。莱:荒芜,长了野草。(27)戕:残害。(28)孔圣:很圣明。讽刺语。(29)都:封地内的城邑。向:地名。(30)有事:有司。(31)亶(dǎn):的确,实在。侯:是。多藏:富有。(32)不憖(yìn):不肯。遗一老:保留一个老臣。(33)俾:使。守:保卫。(34)以居徂向:即“徂向以居”。徂向:往向地。(35) 黾勉:努力。(36)谗口:谗言。嚣嚣:众口喧嚷貌。(37)噂沓:当面投合。背憎:背后憎恨。(38)职:但。竞:皆、并。(39)里:悝,忧思。(40)痗(mèi):病。(41)羡:指安逸、欢乐。(42)不彻:难知。(43)效:模仿。自逸:贪图享乐。
 【鉴赏】这是讽刺群小乱政之诗。
 全诗八章。周幽王之世,灾异迭生。幽王二年,镐京一带发生大地震;幽王六年九月,发生了月偏食;幽王六年十月,又发生了举国震惊的日食。古人认为,灾异迭生是上天对周统治者荒淫无道的警告,是周朝将要灭亡的先兆。此诗正是从自然界的灾异入手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
 首三章写种种灾异。一、二章言日食、月食。幽王六年十月初一这一天,竟然发生了日食,这是非常丑恶的事情。那月亮有时昏暗不明,现在这太阳也昏暗不明,这正是国君无道的征象。现在的老百姓真是太可怜了。这日月显示凶兆,是它们失其常度的结果。而四方没有善政,正是不用贤良所致。那月食本是常事,而这日食就是不吉祥的事情。三章言地震。幽王二年镐京一带还曾发生过大地震。那时电闪雷鸣,天下不得安宁。洪水暴涨,激浪翻腾,山峰崩裂,高岸下陷为谷地,深谷上升为丘陵。这也是上天在警告世人。然而可叹的是,当今之人怎么还不警戒!
 中三章写追究朝政。四章言群小用事。此章一共列举了七位小人:皇父是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番氏是司徒,为朝廷三公之一;家伯是太宰,主管日常事务;仲允是膳夫,负责周王的饮食;棸子是内史,执掌爵禄废置;蹶氏是趣马,掌管周王的用马;楀氏是师氏,行使监察之职。这七个人虽然职司不同,官位有高下之别,却都因褒姒得宠而并列于朝。他们以褒姒为中心,结成帮伙,将天下搞得动乱不止。这些人中,危害最大的是皇父。五、六章言皇父之恶。噫,这个皇父! 难道会说自己不好?为何使我搬迁,不来跟我商量一下。你拆毁了我的房屋,将我的田地弄得一片荒芜。还说不是你要伤害别人,而是按照礼制就该如此。这个皇父很聪明,他在向地修筑城邑。他选择了三个富翁为卿士,不肯留下一个老成人来保卫我王。然后他选择高车大马,到向地住了下来。 当时西戎𤞤狁逼近都城,国势危殆,人心惶惶。身为国家重臣的皇父,不是团结国人,抵御外侮,而是在远离都城的向地筑城,作为躲避之所。又将大批富人迁往向地,使得都城空虚,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他的这一行动,给王室造成极大的危害。诗人将矛头直指皇父,原因就在于此。
 末二章写诗人为国事尽心竭力。他勤勉地工作,不敢诉说辛劳。他本无罪无错,却遭到群小谗毁。下民的灾难,不是从上天降下,而是由那些当面投合背后憎恨的小人所造成。如今四方之人优游逸乐,而他却独自忧伤。人们莫不心情舒畅,而他却不敢休息。即使天命难知,他也不敢仿效朋友贪图安逸。可见诗人确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士大夫。
 《郑笺》说:“当为刺厉王。”此说不确。当时随着科学的进步,推算出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的确可以观察到日食。这与此诗首章所载“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正好吻合。因而谓此诗产生于幽王之世是可信的。
 


诗词《十月之交》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11)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墀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12)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13)胡为我作,不即我谋?(14)
 彻我墙屋,田卒汙莱。(15)曰“予不戕,礼则然矣。”(16)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17)择三有事,亶侯多藏。(18)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19)择有车马,以居徂向。(20)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21)无罪无辜,谗口嚣嚣。(22)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23)噂沓背憎,职竞由人。(24)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25)四方有羡,我独居忧。(26)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
 自逸。(27)

 
 【注释】 ①交:交会,指日月交会。当日月交会,与地球同处一直线上时,即出现日食。朔月:即月朔,每个月的初一称朔。辛卯:纪日的干支,十月初一这一天是辛卯日。孔:甚。丑:恶,不祥。古人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以上四句说,周历十月(相当于夏历八月)初一发生日食。据天文学家推算,这一天是公元前776年(周幽王六年)9月6日。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绝对年代和日期的日食记录。②彼:以前。月微:指月食。据史料记载,在十月初一日食前的半个月,曾发生过月食。微,昏暗不明。此:现在。③“今此”二句:古人认为日食是国君无道、灾难将起的征象。④告凶:显示凶象,指日食、月食。行(hang 杭):常规,正轨。⑤四国:四方,指天下。无政:无善政。良:贤良。⑥维:是。常:平常。古人对于月食看得比较平常,如《春秋》对日食均有记载,而月食则不记载。⑦于何:感叹词。于,通“吁”。⑧烨(ye叶)烨:闪电之光。震:雷声。电:闪电。宁:安。令:善。⑨山冢(zhong肿):山顶。崒崩:崩裂。崒,通“碎”。⑩“高岸”二句:据《国语》记载,幽王二年,三川(泾、渭、洛)皆震,岐山崩,这两句即写地震时发生的现象。(11)人:指执政者,即下章的皇父、艳妻等八人。憯(can惨):曾。惩:制止。(12)皇父、家伯、仲允:分别为三个人的字。番(po婆)、墀(zou邹)、蹶(kui愧)、楀(ju举):分别为四个人的姓氏。按,以上七人都是幽王所宠幸的佞臣。卿士:周代官名,六卿之长,总管王朝政事,与后代的宰相相近。司徒:周代官名,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宰:周代官名,掌王朝内外事务。膳夫:周代官名,掌天子饮食之事。内史:周代官名,掌人事、司法。趣马:周人官名,掌天子的马匹。师氏:周代官名,掌监察百官。艳妻:指幽王宠妃褒姒。一说指别的宠妃。煽:得势,炙手可热。方处:并处,言艳妻与上述七人并处要位,执掌朝政。(13)抑:同“噫”,感叹词。岂曰不时:指皇父役使百姓大兴土木,岂会考虑到目前不是农闲之时。按,皇父见西周政局危险,因而凭借其权力征发大量人力在距镐京千余里的向地(在洛阳附近)筑城,作为自己封地的都邑,并强令大批世家豪族及百姓搬迁到向邑。以下数句即写此事。(14)我:诗人自谓。作:服劳役,作者可能是中下级官吏,所以也被皇父征调服劳役。即:就。谋:商量。(15)彻我墙屋:指作者的房屋也被拆毁,迁到向地。彻,通“撤”,拆毁。卒:全都,尽。汙:指田中低处的积水。莱:荒芜,长满野草。按,下句说因人力被征调,致使田园荒芜。(16)戕(qiang枪):残害。这两句是皇父说的话,意为不是我要害你们,而是礼制规定,你们必须为我服役。(17)孔圣:很圣明,这是讽刺语。都:指皇父封地的都邑。向:地名,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18)择三有事:皇父选择了三个为自己办事的臣。有事,有司。亶(dan胆):诚然,实在。侯:维,是。多藏(zang脏):钱财多,富室。(19)不憗(yin印):不愿,不肯。遗:留下。俾:使。(20)居:助词。徂:往。这两句说,皇父选择有车马的富室,强令迁往向地。(21)黾(min敏)勉:努力,勉力。告劳:诉苦。(22)嚣(ao敖)嚣:众口毁谤攻击。(23)孽:灾害。匪:通“非”。(24)噂(zun撙)沓:小人相聚在一起,议论纷纷,造谣生事。噂,聚而交谈。沓,议论纷纷。背憎:背后彼此憎恨。职竞由人:人们之所以遭祸,主要是因为小人的相争。职,主要。竞,争。(25)悠悠:忧思深长的样子。里:通“悝”,忧伤。痗(mei 妹):病。(26)羡:安逸,欢乐。(27)天命不彻:指日食、月食、地震等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彻,不按轨道,失常。自逸:贪图享乐。
 
 【译文】 十月里日月相交,初一日正是辛卯。蓝天上竟然有日食,多么丑恶,多么不好。前些时月儿昏昏暗,今日里太阳无光耀。如今这天下的人民,悲哀无限,受尽煎熬。日月出现凶象,只因越轨乱闯。天下皆无善政,只因不用忠良。天上月亮食了,这事不算异常。今日太阳又食,这是多么不祥。雷声电闪刺人眼,百姓不宁心不安。江河沸腾卷狂潮,千峰万岭尽崩陷。高岸倒塌为深谷,深谷隆起为山巅。可叹如今执政者,暴政措施何曾有收敛。卿士皇父,总揽王朝政事;司徒番氏,掌管人和土地;宰官家伯,负责内外事务;膳夫仲允,职掌天子饮食;内史墀子,总管人事司法;趣马蹶氏,饲养天子马匹;师氏楀子,监察百官言行;七子与宠妃,共居要位得权势。哎呀,皇父这个人,他岂管现在正农忙。为何让我服徭役?为何跟我不商量?拆毁我的墙和屋,田中积水野草长。他说:“非我想害你,礼制规定正这样。” 皇父大人真圣明,远方向地建都邑。挑选三个办事臣,家资亿万富无比。不肯留下一老臣,以便守卫我王室。选择有车有马大富豪,离别故土,迢迢迁向地。我只能勉力奔波服劳役,不敢诉苦说凄凉。我的言行无罪也无过,可是小人竟然恶语来毁谤。平民百姓遭灾难,灾难不从天上降。小人造谣相憎恨,相互争夺生祸殃。我的忧愁深又长,疾痛缠身遭病魔。四方境内有欢愉,唯我身陷忧伤悲凉多。他人无不享安逸,我独不敢休片刻。天命不按正轨行,我怎敢仿效我友贪享乐。
 
 【集评】 《毛诗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一)
 汉·郑玄:“此篇讥皇父擅恣,日月告凶。《正月》恶褒姒灭周,此篇疾艳妻煽方处。”(《毛诗正义》卷十一)
 清·顾炎武:“王室方骚,人心危惧。皇父以柄国之大臣而营邑于向,于是三有事之多藏者随之而去矣,庶民之有车马者随之而去矣。盖亦知西戎之已逼,而王室之将倾也。……然不顾君臣之义而先去,以为民望,则皇父实为之首。”(《日知录》卷三)
 
 【总案】 这是西周的一位中下级官吏于幽王六年十月初写的一首诗。古人以日为君象,认为君王无道,天即借日食以示警,故作者在哀叹“此日而微”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四国无政”的原因在于幽王“不用其良”,以致使“今此下民,亦孔之哀”。皇父是幽王最宠幸的佞臣,他为了个人目的而营建向邑,这种不顾王室安危的大兴土木,不仅使下民遭殃,而且也祸及作者,诗的后半部分即写作者房屋被拆、田园荒芜、遭人毁谤、被迫服苦役,并因此而忧伤、病痛,显然,作者也是幽王“不用其良”的直接受害者。因此,借诗以控诉皇父的罪行,抒发自己的愤恨、不满、忧伤。较之前者,它更深沉、更强烈,因为这些控诉与抒情,可使作者郁积心中的强烈情感得以发泄,从而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尽管这些发泄与平衡只是暂时的、表面的。

十月之交 - 可可诗词网

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第39篇。全诗8章,章8句。这是一首反映周幽王时代政治黑暗、皇父等与周幽王的艳妻勾连成党害民误国的诗。前3章诗描写天上以日蚀、月蚀告凶,地下以山崩地裂示警,最高统治者仍不悔改,拒不任用贤才。中3章说皇父等七臣结党营私,受到周幽王艳妻的支持,大扇威虐,其中尤以皇父权倾内外,为扩充私家势力不惜损害王家。后两章说自己勤劳王事反而无辜被谗,即使这样,也要尽责到底,不敢安逸;“下民之孽,匪降自天”,诗人清醒地认识到造成人民灾难的是昏君重用的佞臣。《毛诗序》说这首诗是“大夫刺幽王也”。《郑笺》认为是“刺厉王”的。方玉润则认为是“刺皇父扇虐以致灾变也”(《诗经原始》)。据天文学家推算,《十月之交》所记载的日蚀发生在周幽王六年的十月建酉,辛卯朔,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这是我国关于日蚀最早、最可靠的记载。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

〔原文〕
十月之交,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
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
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
亦孔之哀!
(卯、丑,幽部。微、哀,微部。)
日月告凶,(鲁告作鞠。)
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
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鲁食作蚀。)
则维其常;(齐维作惟。)
此日而食,
于何不臧!
(行、良、常、臧,阳部。)
烨烨震电,
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韩腾作滕。)
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
胡憯莫惩!
(令、崩、陵、惩,蒸部。)
皇父卿士,
番维司徒,(齐番作皮。韩番
家伯维宰,作繁。)
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
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
艳妻煽方处。(齐仲允作中术。齐棸作。蹶作橛,楀作萭。鲁楀作踽,艳作阎,煽作扇。齐艳作剡。韩煽作傓,处作炽。)
(士、宰、史,之部。徒、夫、马、处,鱼部。)
抑此皇父,
岂曰不时?
胡为我作,
不即我谋?
彻我墙屋,
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
礼则然矣。”
(时、谋、莱、矣,之部。)
皇父孔圣,
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
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
俾守我王。(鲁守作屏。)
择有车马,
以居徂向。
(向、藏、王、向,阳部。)
黾勉从事,(鲁黾勉作密
不敢告劳。勿。)
无罪无辜,
谗口嚣嚣。(鲁、韩嚣作嗷。
下民之孽,鲁又作警敖。)
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三家噂作僔。)
职竞由人。
(劳、嚣,宵部。天、人,真部。)
悠悠我里,(鲁悠作攸。韩里
亦孔之痗。作㾖。)
四方有羡,
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
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里、痗,之部。忧、休,幽部。彻、逸,脂祭通韵。)
〔译文〕
九十月之交,十月初一是辛卯。太阳亏蚀了,真是凶恶的预兆。从前有过月食,那月亮昏暗无光,今日出现日食,这太阳也异常昏暗。如今的黎民百姓满怀愁苦忧伤。
日月在预告人间凶祸,偏离了正常运行的轨道。普天下没有善政,不委任贤良之臣。从前出现的月食,那还算比较平常,今日又有日食,灾难可能要降临。
轰隆震荡的雷电,使天下不安宁。千条江河汹涌翻腾,崇山峻岭猝然分崩。高崖下陷变成低谷,深谷突起变为丘陵。可怜今日的人们,竟没有惩止这场灾祸!
皇父作卿士统管国事,番氏是管辖土地人口的司徒,家伯作太宰司掌典籍,仲允作王的膳夫,聚子作司爵禄掌赏罚的内史,橛氏管理王国的马匹,楀氏是统帅军队的师氏,他们与艳妻勾结势焰甚炽。
噫,这个皇父,为何不顾农时?为什么调我去服役,事前不跟我商议?拆毁我的墙屋,使田地尽成草甸和水池,还说“我没有损坏你的庄稼,礼法就是这样的。”
皇父自觉很聪明,建都在向地,亲自选三卿,他们都是大富翁。不肯留用一个老臣,来扶助我王,选些有车马的贵族,迁往向地定居。
我竭忠尽力从公,不敢申诉辛苦。我无罪又无过,而众口交谗诬蔑我。黎民遭受的灾祸,并非从天上降落。当面谈笑背后仇恨,祸患都因为有坏人。
我忧思绵绵,积忧而成病。四方都在贪欢,我独自深陷愁苦之中。人家无不享受安逸,我却不能偷懒休息。天道运行不循轨迹,我可不敢追求逸乐效法我的同僚。
〔评介〕
《十月之交》八章,章八句。《诗序》说:“《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郑《笺》云: “当为刺厉王。”宋范处义《诗补传》、清阮元《三家诗补遗》,或从历史实事,或从历法科学,认定此诗刺幽,而非刺厉。刺幽王何事?刺幽王宠艳妻,用小人,致有灾异。方玉润说“刺皇父煽虐以致灾变也” (《诗经原始》) 皇父为幽王妻党七子之首,“皇父煽虐”是有幽王作后台,故方说与《诗序》之说并无本质差异。
《十月之交》首章:“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这是世界有关日食的最早记录。古代天文学家,梁虞𠠎、隋张胄元、唐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等,皆推定在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曾出现日食。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在《从十二月十四日日环食谈起》(1955年《光明日报》)一文中考订这次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前776年9月)。据此,更加确认《十月之交》刺幽王说之正确无疑。
和《正月》诗一样,这首诗也涉及自然灾异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彼月而蚀,则维其常,此日而蚀,于何不臧!”《十月之交》作者的看法,实际上是古代先民的共同认识: “日者,太阳,以象人君。政变于下,日变于天。” (《汉书·郎𫗱传》) 月蚀月有盈亏, 那是常事,不足为怪,而日食却很少出现,一旦出现乃“乱亡之兆”,预示社会必有灾难。非但日食而已。同时,作者还描绘了另一种自然灾害: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对灾异之甚者地震情景的真实描写。前人说一、二章写天变 (日食),第三章写地变 (地震),符和诗的实际情况。古代先民认为自然灾异是上帝给人的警告和处罚,它和封建恶政联系在一起,如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而且认为后者是前者的原因,作者这种并非科学的看法,是社会矛盾的折光表现,是现实问题的非现实提法,然而,当 “利用天的处分表现人间的冲突,必然在追究自然灾害的原因时,反映出现实矛盾,必然由对天命的说教转入对现实的反映” (杨公骥《中国文学》第一册第三编第二章)。“下民之孽,匪降自天”,明确表达了诗人清醒的认识: 人民大众的灾难产生于社会 “人祸”,而不是由于 “天灾” (日食、地震等) 所致。于是,作品展开了对统治人物的揭露和批判:“四国无政,不用其良”,“无罪无辜,谗口嚣嚣”;“艳妻” (褒姒)、皇父等人分掌大权,作威作福,恣意横行,残酷剥削,聚敛财富,以伪善的礼法自文其奸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这一切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宗周崩溃前夕的社会现实,既写出自然灾异的恐怖,又写出暴政人祸的凶恶; 既流露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又为自己王朝的必然崩溃唱了一曲挽歌。
这首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先从“天变”、“地变”写起,然后描述“人祸”——封建恶政暴虐无道,祸国殃民,最后以诗人的忧愁和慨叹收结,突出了 “人祸”重于“天灾”——“下民之孽,匪降自天”的主旨,将令人恐怖的 “天变”、“人变”与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发人深思。

☚ 正月   雨无 正 ☛

十月之交

《诗·小雅》篇名。《诗序》、《郑笺》以为刺“幽王”或“厉王”之作。诗中以天降灾异警告周王,并对佞臣等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其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一次日食,为世界上最早最可靠的日食记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