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六国春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六国春秋 十六国春秋编年体十六国国别史。一百卷,又《序例》一卷,《年表》一卷,合计一百另二卷。北魏崔鸿撰。崔鸿(生卒年不详),字彦鸾。东清河郡鄃县(今山东淄博东南)人。少好读书,博综经史,弱冠便有著述之志。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出仕彭城王国左常侍。宣武帝景明三年(502)迁员外郎兼尚书虞曹郎中,奉命撰起居注,参修国史。永平元年(508)以军功徙尚书三公郎中,加轻车将军。孝明帝正光元年(520),以中散大夫参修高祖孝文帝、世宗宣武帝起居注,五年,由其伯父崔光临终所荐参修国史,孝昌年间病逝。曾“见晋魏前史,皆成一家,无所措意。以刘渊、石勒、慕容㑺、苻健、慕荣垂、姚苌、慕容德、赫连屈孑、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秃发乌孤、李暠、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魏书·本传》),其“善恶兴灭之形,用兵乖会之势,亦足以垂之将来,昭明劝戒。”乃于景明、正始年间,利用撰起居注,得以出入秘阁,接触文献之机,着手编纂《十六国春秋》。正始元年至五年(504—508)草成九十五卷,记十五国史事而独缺蜀李氏一国。因常璩所撰《蜀书》一时寻访不得,只能辍笔,直至十五年之后的孝明帝正光三年(522),于江南购得常璩书,才又补写了《蜀录》五卷,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工作。刘知幾《史通·古今正史》称《十六国春秋》“考核众家,辨其同异,除烦补缺,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本纪曰‘传’,”可知《十六国春秋》是编年体的国别史。在崔鸿以前,十六国均有官修或私人撰写的国史。据《隋书·经籍志·霸史类》小序所称,北魏建国后曾命崔浩博采旧闻,缀述国史,“诸国记注,尽集秘阁”。崔鸿撰修此书,便参考过这些材料。后经尔朱氏“河阴之变”,秘阁典籍散亡,大量珍贵史料赖此书幸得保存。因此,唐修《晋书》,其三十篇《载记》全录崔书。 ☚ 南齐书 魏书 ☛ 十六国春秋书名。北魏崔鸿撰。百卷,另序例、年表各一卷。是记述晋代北方十六国史事的传记体史书。原书已佚,今传本为明屠乔孙等汇编而成,已非原书面目。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旧本题为魏崔鸿撰。实际上是明嘉兴屠乔孙、项琳之伪本也。魏崔鸿作《十六国春秋》一百零二卷,见于《魏书·本传》,今考证刘知几《史通·探赜篇》曰:“鸿书之纪纲,都以晋为主。其文皆与古书有所联缀,并考十六国之事”。清乾隆辛丑(1781)仁和汪日桂有重刊本。另有《广汉魏丛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部备要》本。 十六国春秋 十六国春秋纪传体史书。北魏东清河鄃(今平原)崔鸿(477—525)撰。一百卷,附《序例》一卷,《年表》一卷。鉴于刘渊、石勒以来,十六国相继割据一方,建立政权,虽各有史书,但记载史事多有残缺,且体例不全、编录纷谬、详略失宜,作者遂广搜资料,因据各国旧史,积十余年之力,终于在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撰成此书。采用晋之纪年,记载十六国的历史。书中,各国自成篇卷,称为“录”;记其君臣事迹,则称为“传”,另有序赞。《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有著录。至北宋初李昉等编《太平御览》时尚引用此书,而《崇文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均不见著录,有人认为北宋时已佚。但南宋初尤袤所著《遂初堂书目》在“伪史类”中尚著录此书,据此推断,当佚于南宋。今本有明嘉靖间《汉魏丛书》所刊十六卷本,或称《别本十六国春秋》,仅记各国国主五十八人,所记史实与《晋书》大同小异。明万历间又出屠乔孙、项琳所辑百卷本,大抵抄合连缀《晋书》、《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而成,分别用各国纪年,每国自为一“录”,共载五百四十四人;《四库全书·史部》收录时,即疑非崔鸿原著,而系屠、项二人之伪作。另外,至清末,又有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系据《别本十六国春秋》重加辑补而成。有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本。 ☚ 二十二年来之胶州湾 十八路图及图副 ☛ 《十六国春秋》shi liu guo chun qiuSprings and Autumns of Sixteen Kingdoms→崔鸿 (Cui Hong) 十六国春秋书名。传记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史。北魏崔鸿撰。100卷,外《序例》1卷,《年表》1卷。作者出身世家,淹通书史,知识广博,历任魏中散大夫、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供职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备受器重,曾参与议定律令,修撰国书。早有志于修史。鉴于十六国各国国书内容残缺,体例不全,繁简失当,乃自公私藏书及各国旧史广泛搜集史料,积近20年之力,于北魏正光(520—525)中撰成此书。因以晋为正统,虑有冒犯,书成不敢上进。死后,始由其子缮送朝廷。是书于十六国史事,以国别立篇卷,称为“录”;记其君臣事迹,则称“传”。因重视采录各国国书,保存较多珍贵史料,唐修晋书,多加以引用。早佚。现所见者,为明屠乔荪、项琳辑录本,非原书,或谓是托名之伪作。清汤球以《汉魏丛书》中所收此书节抄本为底本,汇集晋书传记及原书文散见于诸书者,成《十六国春秋辑补》100卷。该书记载了十六国时期以匈奴为主建立的汉(后称前赵)、夏,以卢水胡为主建立的北凉,以鲜卑为主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秦、南凉,以羯为主建立的后赵,以氐族为主建立的前秦、后凉,以豗人为主建立的成(后称汉),以羌族为主建立的后秦,以汉族为主建立的前凉、西凉、北燕等国的历史。是研究该时期北方各族政治、经济、军事及相互间关系的重要资料。 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撰。《隋书·经籍志二·史部》著录为一百卷,但《旧唐书·经籍志上·史部·编年类》、《新唐书·艺文志二·史部·伪史类》著录均为一百二十卷。记载十六国史事,每国各为篇卷,称“录”,而记其君臣事迹则称为“传”。早佚,现有清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 十六国春秋书名。北魏崔鸿撰。十六国时期国别史。书成,风行于世。北宋时散佚。现部分内容散见于《太平御览》等类书中。今有明人辑本《十六国春秋》百卷及清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