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六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六卫

因隋十六府之制,置十六卫。其统领府兵的十二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其余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开元、天宝后,府兵既废,十六卫仅存虚名。各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至二人。

十六卫

十六卫

隋唐府兵的统领机构。隋初,置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府、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左右领军府等十二卫府,统领禁卫军,宿卫京师宫廷。炀帝大业三年 (607),将十二卫府扩充为十六卫府,即左右卫府 (又称左右翊卫)、左右武卫府、左右候卫府、左右屯卫府 (又称左右领军)、左右御卫府、左右骁卫府、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习惯上称之十六卫。其中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府不统领府兵。唐代沿置,其名称有所更动。其统领府兵的十二卫,为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 不统领府兵的四卫,为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唐代后期,府兵制废止,十六卫仅存虚名。五代至宋沿置。

☚ 左右千牛卫   北衙 ☛

十六卫

隋唐时期军事机构名。唐因隋16府之制,置16卫。其统领府兵的12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其余4卫是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开元、天宝后,府兵既废,16卫仅存虚名。各卫置大将军1人,将军1~2人。

十六卫

隋唐两代统领卫士以掌管宫廷和京师宿卫的机构。隋开皇年间始置。当时有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等。另设左右领军府,专掌十二卫之籍帐、差科、辞讼之事。开皇十年又增置左右备身府。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为左右骁卫,左右领军为左右屯卫,左右武候为左右候卫,并加置左右御府。连同原来的左右武卫,共为十二卫。各卫均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并设长史、司马、录事以及功曹、仓曹、兵曹、骑曹等参军和法曹、铠曹等行参军,以分领府事。此外,又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连同左右监门和十二卫,共为十六卫府。唐初承袭隋制,也设立了十六卫府,即左右卫府、左右骁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威卫府、左右领军卫府、左右金吾卫府、左右监门卫府、左右千牛卫府。至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去府字,始称十六卫。由于十六卫驻扎在皇城中,并总领京城宿卫,因此,唐代又称其为南衙禁军。十六卫中除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不统领府兵外,其余都统领府兵,因此,唐人有时也把他们合称为十二卫。

十六卫

唐代的府兵宿卫组织。唐承隋府兵十六卫府之制置十六卫,掌宿卫。其名称在高宗、武后时曾数度改易,最后定名为: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以上十二卫各领府兵),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以上四卫不领府兵)。府兵分为内府与外府两种,内府为中郎将府,以亲卫、勋卫、翊卫为名;外府为折冲府,分散于各地,一般以所在地区的地名为名。内府与外府卫士担任宿卫任务时在诸卫交叉分配,诸卫在宿卫仪仗中以及在宫门警卫、宫内外巡警与宫城、皇城警卫中均各有分工。唐玄宗以后,由于府兵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均田制遭到破坏;宿卫京师的府兵大量逃亡, 天宝十一年(公元723年),简取京兆、蒲、同、岐等州府兵和白丁、加上潞州长从兵,号为长从宿卫。十三年 (公元725年), 更号彍骑。至此,府兵轮番宿卫京师的规定已经无形中废除。彍骑总共有十二万人,分隶十二卫,每卫万人,分为六番,轮流上番服役,依旧号称卫士。彍骑初期颇注意训练,并免除出征、镇守的负担,一时号称强盛。天宝以后又渐成空名。此后宿卫重任,主要归于禁兵。十二卫除左右金吾卫、左右千牛卫尚有其实职外,其他都是保留机构、官职,很少兵员,实际上已从宿卫军降为仅作君主的仪饰之用。诸卫大将军亦仅作为优宠大臣的虚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