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六、珲春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六、珲春市

十六、珲春市

边疆近海“金三角”
改革开放谱新篇


清代开发建城的珲春是名扬中外的中国唯一的东北亚“金三角”。位于东经129°51′—130°17′,北纬42°25′—43°30′。地处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下游中、朝、俄三国交界处。东南部与俄罗斯的哈桑区接壤,西南部隔图们江与朝鲜隔江相望沿图们江进入日本海仅15公里。
现辖11个乡镇。总人口16.87万,其中农业人口9.65万,占总人口的57.2%。全市居住着朝、汉、满等13个民族。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设珲春协领。光绪七年(1881年)清政府为加强边境防务,安置由俄境迁回之中国居民及关内流民,允准于图们江北岸开禁,招民垦荒,充实边境。
全市幅员总面积5 142平方公里,构成为:七分山林一分田,一分半草地加水面,半分工交居民点。土质肥沃,土类品种齐全,适应于发展农作物种植业和多种经营生产。全市森林覆盖率超70%,境内林木积蓄量达4 146万米3,盛产红松、白松、鱼鳞松、椴、杨、柞木等25种优质木材,是全省主要林区之一。1990年林业产值1482万元,是1978年的1.6倍。
生物物种繁多。野生动物除有珍贵稀有的东北虎、野生梅花鹿外,还有鸟、两栖类及人工饲养的梅花鹿、黑熊、狐狸、雉、田鸡等。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已开发的薇菜、松茸等大量出口。
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黄金、铅、铜、铝、钙、锌、水晶等25种矿藏资源,建材沙石极多。珲春市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总量24.3亿米3,其中地表径流量19.46亿米3,地下水资源总量4.86亿米3/年,全市总水能蕴藏量18.43万千瓦。珲春气候属于中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6℃,无霜期126—156天,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光照、热量、水分适中,适宜农作物生长。
全市共有150家企业,工业总产值15 547万元,比1978年增长4.8倍,比1949年增长82倍。珲春矿区年生产能力500万吨煤,现在设计能力生产25万吨的英安、城西煤矿已投入生产。电厂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对开发开放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对农村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和实行科技兴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外向型农业、效益性农业,加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990年粮豆总产量86 461吨,比1949年总产增长2.6倍,比1978年增长1.2倍。
珲春市种植业主要以水稻为主。1990年水稻面积为10 555公顷,占粮豆面积的42.4%;现已列为省水稻商品粮基地。如今主要稻作区已达到育苗工厂化、插秧机械化、施肥科学化、除草化学化、栽培技术规范化,增强了抗灾能力,促进了稳产高产。全市1990年水稻产量47.154吨,占当年全市粮豆总产的54.8%。以稻草为原料的造纸、草编等乡村工副业亦因此获得新生机。珲春市亦是大豆产区;红小豆、绿豆、烤烟等经济作物正在扩大生产。珲春市有效灌溉面积14 373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7.1%。
全市蔬菜面积1 555公顷,比1978年增加1 006公顷,其中商品菜地面积367.7公顷。
珲春是延边重点养牛基地,牧草地16 837公顷,是珲春市农村经济一大优势。1990年,全市大牲畜达到33 287头,是1978年的1.4倍。1990年牧业产值24 911万元,是1978年的1.99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中国成立时全市防洪堤坝只有6.34公里,至1990年,全市防洪堤坝累计达147.47公里。建成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3座,塘坝8座,坑塘148个,现有中型灌区2处,小型自流灌区32处,机电灌溉站54处,有效灌溉面积14 373公顷。
珲春改革开放后全面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扩建和改善了总面积34.4万米2,全长12公里的市区道路。全市开工的基本建设项目达269项,已竣工和在建面积达181.4万米2,总投资达15亿元。日供水能力4万吨,供热能力135万米2,供电能力5万千伏安。程控电话12万门和460门蜂式移动电话,开通了中文BP机台。1993年开通了长春至海参崴,珲春至俄罗斯拉夫扬卡的直通电话。
珲春市的交通四通八达。图们经由珲春至俄国马哈林诺口岸国际铁路正在建设中,其中图珲段已通车;中俄之间珲春至库拉斯基诺口岸国际公路正在修筑中;市区至长岭子口岸公路已修竣通车;沙沱子口岸公路已完成一期工程;与韩国、俄罗斯签订了中国珲春经俄罗斯加鲁比诺港到达韩国束草的通航协议。国际交通线与内陆交通接轨,不但对珲春而且成为吉林省、朝鲜、俄罗斯联结的重要要道。
1990年珲春对朝贸易额达972万元,对俄贸易额是6 181万元,1990年总贸易额7 153万元。
1992年国内外在珲春设立办事处已达272家,审批各类公司1 008家,审批办理生产性工业项目230家,审批“三资”企业15家,总投资1.1亿美元。
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是由国家批准兴办的。他以出口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具有工业生产,金融贸易、保税、仓库、商业服务、公共设施,居住游乐等多种功能。合作区与市区一河之隔,行政区规划面积8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合作区距各口岸较近,紧靠建设中的珲春国际铁路换装站。起步区内“六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基本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已投入资金1.3亿元人民币。已有400门程控电话可供使用,8万门程控电话电讯大楼已开始兴建。
旅游胜地东北亚“金三角”一珲春市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八景中图们江下游中、朝、俄三国交界处的“望海阁”、“水流峰”、“江口海潮”、“土字牌”、“天下第一堤”等。每年都有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此。
珲春是我国唯一的中、朝、俄三国交界边境开放城市。自古以来,珲春就是一个重要的开放性商埠城市,即沿边又靠海,不仅与俄罗斯、朝鲜陆路连接,而且通过日本海可与日本、韩国等太平洋各国进行贸易,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图们江下游地区开发计划》的核心地区。沉睡已久的孕育着巨大开发潜力的图们江三角洲区沸腾起来,成为东北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形成欧亚大陆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1年10月24日,向全世界宣布了图们江地区开发计划。拟用15—20年时间,筹集300亿美元,把图们江地区开发建设成为第二个香港和鹿特丹,使东北亚3亿人民受益。我国已把图们江下游珲春开发列为跨世纪工程之一。1991年9月由中、俄、朝三国政府代表组成的图们江下游地区开发协调委员会共同签署多项合作协约,并建立“图们江地区开发公司”,以现代化的方法要把由罗津、珲春、扎鲁比诺形成的小三角地带建设成东方国际大港。
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珲春为进一步开放边境城市后,吉林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加快珲春开放开发的通知。1992年以来,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到珲春视察,并对加速珲春的改革开放问题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江泽民总书记到珲春市边防前哨时题词:“守东方前哨,扬中华国威”。
16万珲春市人民,将同心同德,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种植业坚持围绕“三高”抓调整,更新再造农业发展优势,把珲春市的农业经济转向区域化、商品化、外向化全新轨道;把珲春市建设为城乡一体、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贸城市。珲春人民要四面八方请贤客,敞开大门请佳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对外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地理、资源、科技、自然及人文景观优势,立足国内、面向海外,南设窗口,北开门户,实行全方位扩大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采取优惠政策和举措,鼓励横向经济技术联系与合作;加强城乡通讯、交通、城管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内外人才、技术、资金引进创造优越舒适的环境条件。珲春人真诚欢迎海内外友人前来珲春参观、旅游、开发和建设。
珲春市的今天繁荣昌盛,展望未来更加灿烂辉煌;勤劳勇敢的珲春人民必将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丰收的汗水,把家乡打扮得更加美丽,使这座“金三角”名城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 十五、龙井市   十七、安图县 ☛
000170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