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二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二钗 十二钗朱凤森作。《韫山六种曲》之一。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家刊本、《红楼梦戏曲集》排印本。二十出。原为正文十六出,外加试一出《先声》和续一出《馀韵》;后定稿时又将许鸿磐《三钗梦》中之《断梦》、《醒梦》(即《出梦》)借刻其间。作者本意似欲将十二钗故事捏成一整体,实则一出一事,并不讲究前后之结构照应,与吴镐《红楼梦散套》相同;然选题、曲文远逊后者。此剧亦受仲振奎《红楼梦》影响,如以净去粉墨扮贾母、丑扮袭人,又如《葬花》之黛玉打扮,全抄仲本。作者自称“不过填几套曲儿演戏,要他代舞莱衣”,“愿祝高堂寿万千”(《先声》)。作意不过如此。 ☚ 绛蘅秋 一片心 ☛ 十二钗shí èr chāi即“金陵十二钗”:游幻境指迷~,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五·97回目) 多 多多(~数;大~) 广(~大;~众)繁(~星;星~) 斥(充~) 许诸 远 赊 稠 勤(雨水~) 饶(~有风趣) 猥 富(~养分) 博(物~) 重 夥(众夥) 不少(为数~) 骈田 骈阗 骈填 填街 众广 诸众 另见:数量 物量 全部 齐全 充满 人多 拥挤 密集 ︱少 ☚ 多 繁多 ☛ 十二钗戏曲。清朱凤森撰。二十出。凤森有《韫山六种曲》已著录。此编乃其中之一种,约于嘉庆年间成书。取材《红楼梦》;着重表现宝玉与“金陵十二钗”。并按剧情需要,将原作“十二钗”正副册打乱,且有所侧重。对黛玉、宝钗、晴雯、湘云等描写较多,以戏剧形式,塑造出大观园中众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黛玉的孤高善感,湘云的豪爽,晴雯的直率不屈。并以浪漫主义手法,对梦境描写颇多。剪裁得当, 词曲感人。 如《葬花》、《殒雯》、《哭黛》等出,较好地表现出人物内心感受,曲折动人。然结构上显得松散,内容不连贯。有嘉庆间刻本《韫山六种曲》本,一九七八年中华书局出版阿英编《红楼梦戏曲集》铅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