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二年通货膨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二年通货膨胀

十二年通货膨胀

指从抗日战争爆发到1949年5月的12年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纸币发行量增加1 400多亿倍,物价上涨85 000多亿倍,给全国人民造成约150亿银元损失的恶性通货膨胀。国民党统治时期长期的通货膨胀和国民党坚持内战的反动政策,把国家搞得民生凋敝,物资匮乏,生产遭到破坏,经济陷入混乱。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革命迅速发展不断扩大的财政支出需要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全国财经工作的不统一,人民政府不得不依靠发行钞票来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加上投机资本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致使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接连出现了四次物价大涨风,给国家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困难。当时主持财经工作的陈云指出,“全国人民经过了十二年战争和通货膨胀之后,生活已极困难,需要我们努力制止通货膨胀。”并说“在政府的财经措施上,不能单一依靠增发通货,应该在别的方面寻找出路。”(《陈云文选1949—1956年》,第63、35页)为此,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首先,抓住生产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发动人民努力恢复生产。其次,加强金融管理和市场管理,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与投机资本争市场,稳定金融和物价。第三,实行集中统一的财经管理。1950年3月3日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提出要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同时,国家还采取紧缩编制、清理仓库、加强税收、发行公债、节约开支等措施。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方针和得力措施,从1950年3月以后,全国财政收支很快接近平衡,通货膨胀停止,金融物价迅速趋于稳定,扭转了险恶的经济形势,从此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连续12年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局面。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经验战线上的一个巨大胜利,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毛泽东曾评价说,这个胜利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

☚ 减租减息   大生产运动 ☛
000011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