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门八法综合类著作。清刘鸿恩撰。四卷。鸿恩字位卿,蓬池(今四川蓬安)人。儒而兼医。认为古书虽繁,但讹误颇多,自称“因与古名医意见不合而作”。成书于光绪六年(1880)。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称作八法,列述瘟疫、杂证及五官、妇、儿科诸病的辨治方法,凡六十六篇。提出八法以虚实为要,并对古籍中若干说法提出质疑。如提出方书误将《天元玉册》、《本草》、《灵枢》 为伏羲、神农、黄帝而作,乃系托名; 误将远志、菖蒲以补心,柴胡、香附、白芍以平肝等。对瘟疫的认识,颇赞同吴又可、戴天章之论。理论上强调儒医一理。全书文辞简捷,纲目清晰。但欲将张仲景“伤寒”二字一笔抹煞,以“感冒”二字代之,又主张取消六经辨证等均为欠妥。有光绪间蓬池刘氏石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