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眼病
从广义而言,是指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疾病时,对病员所造成的病害。凡医务人员在诊疗疾病过程中,由于操作失慎,投药不当,言行欠妥使病员精神上或肉体上遭到创伤,以致加重病情或引起意外的伤残,均可称为医源性疾病。但在现在医学中,诊断方法、药物和手术治疗的领域是如此之广,难以完全避免各种各样的副作用或并发症,因此医源性疾病的范围,往往只限止于一小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疾病。
在眼科领域内,比较常见而典型的医源性疾病有:
(1) 长时期滴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毒扁豆碱(伊色林),磺胺剂、新霉素,黄(白)降汞等,所引起的药物性睑皮肤炎或结膜炎。特别在应用加入了有毒或有刺激性的防腐剂或赋形剂的药物时,更易发生。
(2) 长期应用含银化合物如弱蛋白银、硝酸银等药物所引起的结膜银沉着症。
(3) 长期应用,特别是滥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所引起的角膜霉菌感染,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皮质类固醇性开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
(4) 对前房浅、房角狭窄的病人扩瞳验光,扩瞳检查眼底,或全身应用阿托品类药物所引起的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5) 用X线或60Co(钴)、90Sr(锶)、32P(磷)等放射性物质,诊断和治疗眼部恶性肿瘤时所引起的晶体混浊。
(6) 在应用氯奎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过程中,约有10%的病人可能遭致视力损害,该药所引起的视网膜黄斑部水肿及色素沉着,是危及中心视力的主要病理基础。
(7)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在极少数妇女中会发生视网膜血管内膜增生,造成与视网膜血管炎或静脉血栓形成相似的眼底变化。
(8) 长期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紊乱,可在角膜内出现浅黄色素沉着。
上列情况,眼科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其他专科的医务工作者,也应对此有所了解,以便在临床工作中恰如其分地应用这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