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学研究规划与计划
制定医学科学研究规划与计划是医学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技规划与计划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方向、任务、目标、要求和措施。制订一个先进的切合中国国情的科技规划与计划是一项战略性任务。
中国医学科学研究的规划与计划分为远景规划(指10年以上),中期规划(3~5年为期)及年度计划三类。
医学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新中国建立后,曾制订过三次长远规划。1956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组织全国科学家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是其中一个部分。这个规划针对中国当时面临的防治任务,着重解决防治疾病中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同时,考虑到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填补空白缺门。规划提出五项基本任务,53个中心问题,578个课题。五项任务是: 防治全国人民主要疾病的综合措施; 掌握生产现有的和研究新的抗生素、药物和医学器材;总结和发扬中医的理论和经验;劳动卫生、劳动保护的综合措施及防治主要职业病;环境卫生、人民营养和体育活动等。53个中心课题包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简便的早期诊断方法;疟疾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主要地方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的分布情况、病原学、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等。中医研究方面的课题有总结及研究中医各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预防和治疗经验,并阐明其机制等。这个规划的实施,为中国防治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常见病提供了诊断、治疗、预防方法和有效措施,使中国的病理、生理、生物化学、病毒学等基础医学得到了发展,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的品种和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这一规划的提前完成为中国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3年卫生部组织了三百多名科学家讨论并制订了1963~1972年医学科学发展远景规划。这是一个任务与学科相结合的规划,课题比较具体,内容比较广泛。共提出54个项目、1,903个研究课题。54个项目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神经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形态学、医学生化学、病理生理学、放射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学和主要病毒性疾病、主要寄生虫病防治方法及其理论基础、结核病、克山病与大骨节病、医学遗传学、外科学、妇产科、眼科学、内分泌学基础理论及其主要疾病、计划生育、中医临床各科的疗效和机制、针灸疗效和作用机制、中药研究、药用植物、输血与血液制品和血浆代用品等。这个规划仅执行两年。因十年动乱中断。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组织全国有关科学家制订远景规划。同年6月,卫生部也召开了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总结了二十八年来医学科学技术工作经验和成就,并着手抓医学科学技术的恢复和发展工作,组织科学家制订了1978~1985年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共提出54项,721个课题。54项包括: 针刺麻醉原理、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流行病及卫生统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食品卫生与营养卫生、妇幼保健与儿童少年卫生、中医理论、中医临床、针灸疗法及其原理、急腹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高山病、输血与输液、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病原及基础理论、原子医学、器官移植、生物医学工程、药品、生物制品与医疗器械等等。
医学科技中期规划 中国有专项的学科或任务的中期规划,如寄生虫病的科技纲要,计划生育的科技计划等。
医学科技年度计划 卫生部科学教育司每年编制年度的医学科技计划,列入计划项目的课题约150~200个。
医学研究课题分类 医学研究课题按性质分为:
❶基础研究。指认识自然,探索未知的理论性课题。
❷应用研究。指探索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途径,或把实际中的问题,用基础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❸发展研究。指把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到生产中去,包括中间生产,批量试产、生产工艺等。医学科学研究课题按专业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医学科学的基础研究课题,几乎都是属于基础应用研究性质,纯理论的研究为数甚少。中国医学科学规划与计划的课题分类中,基础研究占20%左右,应用研究占60%左右,发展研究占10%左右,其他约10%,发展研究比较薄弱。按专业分,基础医学研究占20%左右,临床医学占35~45%,预防医学占30~35%。
医学科研计划管理 医学科学研究计划分国家、部、省市及基层单位四级管理。国家计划指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并管理的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科研重点项目。部级计划指卫生部下达并管理的年度全国医药卫生科研重点项目。省、市级计划指省、市、自治区及部直属单位下达并由这些单位管理的年度重点研究项目。
研究课题分为: 攻关课题(重点课题),合同课题,竞争性合用课题与自选课题四种形式。卫生部只负责属于国家科委和部的攻关课题,合同课题和竞争性合同课题,不包括省、市、自治区或单位自己的重点课题和自选课题。攻关课题必须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它是涉及面广,影响较大,能促进其他学科发展的带头项目。承担攻关课题的科研单位必须是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具有科研条件,稍加支持即可出成果的。合同课题必须具备重点课题所述要求,从重点课题中选择,由卫生部科学教育司与科研单位、科学家,采用科研合同方式确定下来并正式下达,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年限、学术负责人及研究小组名单。年终进行检查,研究工作进展好的,按规定年限结转,执行不好的撤销。一般合同年限为三年。竞争性合同课题由卫生部根据防治疾病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在全国或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研究机构、医学院校中招标。由单位和科学家提出申请,卫生部组织同行评议,采取分组评议,打分制投票,择优录取,签订合同等步骤。竞争性合同课题的要求与合同课题同。自选课题指除了列入国家科委、卫生部、省、市、自治区卫生局的科研计划课题外,研究所(室)、医学院校教研室及医院、卫生、防疫、妇幼等基层机构,根据本单位人力、物力、财力情况,科学家的特长,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所提出的课题。这样既保证重点又照顾一般,计划研究课题与自由选题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