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门běi mén

(字) 黄,清代人,工画山水。

北门

北门

《诗经·邶风》篇名。此为小官吏诉苦的诗。全诗三章,章七句。一章写他因无人理解他的贫窘的生活而忧心殷殷,二、三章为叠章,写他外有公事的逼迫,内有家人的责怪。各章均以“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作结,表现了他无法摆脱困境的沉重心情。《毛诗序》云:“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后人因此用以比喻怀才不遇。

☚ 泉水   北风 ☛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编谪我。巳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编摧我。巳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这是一首小官吏诉苦的怨诗。诗不算长,仅有二十一行,内容也很单纯,但却较为典型地代表了《诗经》 中一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北门》大约成诗于奴隶制度走向衰微的时期,这时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整个社会陷入动荡之中。不但统治阶级加剧了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统治阶级内部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也巳经难以调和。《北门》通过一个小官吏之口反映出的下层官吏的怨恨,活画出了当时充满压榨欺凌的社会情形。更值得沉思的是,一个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吏尚有如此遭遇,那些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黎民百性境况如何,简直就是不堪设想的了。在这一点上,《北门》同《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一样,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体现出强烈的人民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官吏的怨恨何止是一个人的几句牢骚,而是千千万万人民对统治阶级共同的控诉和声讨。
 诗中的北门是全诗感情发泄的契机。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小官吏,天天从城廓的北门进进出出,工作自然是极端辛苦的。按照常理,他应该有官吏常带的那种得志之态,在繁忙的政务当中品尝到乐趣。更何况象他这样的官吏,家境即使不甚富足,恐怕也无衣食之虞。但诗的开篇却写道:“出自北门,忧心殷殷。”不但怀忧,而且很重,以至烦恼时时相扰,满腔尽是难言之苦。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做了回答:“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原来是为自家的终介贫寒发愁,为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被人理解而不满。可以断言,他的家境再贫寒,也要比奴隶们强过十倍; 他的工作再艰辛,也不到奴隶们之万一。他之所以有此怨言,是作同阶级比较的结果,更多的表现出对于生活的奢望,而不是对起码的生活条件的争取。这对于当时的小官吏,也许是合情合理的,但我们今天鉴赏这首诗,则要透过诗中的怨言,倾听到处于水没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血泪之声。
 接下去的两段里,从王事、政事和室人三个方面诉说了自己的怨愤,而且通过几个动词的转换,描绘了怨愤加深的过程。第一段写到:“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编谪我。”先是说,王爷的差事派给我,公家的差事也要加给我,言中透出不堪重负之意。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大约是不能摆脱“终窭且贫”的处境,回到家里,家里的人也都要责骂“我”,这真是外忧内患,没有一片静土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白热化,竟然也使官吏的家庭“后院失火”,可见当时的危难之深。在第二段,这种情形有增无敛。“适我”变为“敦我”,不但派绘给差事,而且强行逼迫去干。这一方面反映出“王”的残暴,一方面也暗示出“我”的懈怠。“益我”变为“遗我”,如果说原来是额外干些工作的话,现在干脆就是都扔到“我”这里,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社会政治的腐败,于此可见一斑。家人的指责也跟随着升级,“谪我”变为“摧我”,当面责骂已不足以解除怨恨,竟代之以冷嘲热讽了。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小官吏忍气吞声地苟活着。他的生命虽然还很旺盛,但灵魂却在黑暗的深渊里痛苦地挣扎,终于渐感力不能支了。我们说,这不仅是一个小官吏的命运,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个没落阶级和腐朽社会的命运,《北门》在自觉不自觉中巳经唱出了它们的挽歌。
 《北门》的每一段后面都有一节副歌式的咏叹,这使它更符合歌唱文学的习惯,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很可能,它曾经是流传于邶地小官吏中的一支小曲,曲中吐露着大家共同的心声。即使不是这样,副歌式的咏叹也使诗的主题更鲜明,结构更和谐,感情更浓烈。尤其是它所表达的无可奈何的心绪,每每令人怆然。算了吧,老天这样安排,我又能奈他怎样呢? 小官吏在尽数自己的遭遇之后,终究不能解脱,只好把自己的一切归结为天意的安排。这几声富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的哀叹,反映出当时拜神主义等迷信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的现实。《北门》的另一个艺术特点是结构的程式化。第二段、第三段采用同一格式,存大同,求小变,不但有利于烘托全诗的凄楚气氛,而且使诗作易诵易记,便于传播。这在以口头文学作为主要精神食粮的古代民间,大概也是一项不小的成就。

诗经《北门》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北门》


小官吏的呐喊,进退两难,自叹命苦。
出自北门,出差走出城北门,
忧心殷殷。(一) 我的心头重沉沉。
终窭且贫,(二) 既穷苦来又贫困,
莫知我艰。谁知我的遭遇窘。
已焉哉! 算了吧!
天实为之,老天这样安排啊,
谓之何哉? (三) 我又怎能奈它何?

王事适我,(四) 皇家的差事推给我,
政事一埤益我。(五) 公事一古脑儿加给我。
我入自外,当我从外面回来,
室人交徧讁我。(六) 家人也都责备我。
已焉哉! 算了吧!
天实为之,老天这样安排啊,
谓之何哉? 我又怎能奈它何?

王事敦我,(七) 皇家的差事丢给我,
政事一埤遗我。(八) 公事一古脑儿交给我。
我入自外,当我从外面回来,
室人交徧摧我。(九) 家人也都排挤我。
已焉哉! 算了吧!
天实为之,老天这样安排啊,
谓之何哉? 我又怎能奈它何?


注 释
(一)陈奂:“《尔雅》:慇慇,忧也。本义作殷殷。”
(二)陈奂:“终,犹既也。……《尔雅》:‘窭,贫也。’是窭亦贫也。传释窭为无礼者,言无以为礼也。”
(三)马瑞辰:“按谓,犹奈也。”
(四)朱熹:“王事,王命使为之事也。适,之也。”
(五)朱熹:“政事,其国之政事也。一,犹皆也。”
焦循:“一即专一之义。言有政事则专厚益我。”
陈奂:“《说文》:‘埤,增也。’”
(六)毛亨:“讁,责也。”
(七)姚际恒:“敦,敦迫也。”
(八)毛亨:“遗,加也。”
(九)姚际恒:“摧,《说文》:‘挤也。’犹云排挤。”

注 音
窭ju据 哉zi兹 埤pi琵 讁zhe哲 敦dui堆

《诗经》篇文之《北门》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注释】①殷殷:忧愁深重貌。②终:既,已。窭(jù):住宅简陋。③谓之何哉:还说什么呢。④王事:指劳役之事。适(zhé):通“擿”。推给。⑤政事:指赋税之事。一:全部。埤(pí)益:加给。⑥交:更迭。遍:都。谪(zhé):责备。⑦敦:逼迫;催促。⑧埤遗:留给。⑨摧:讥讽。
 【鉴赏】这是小吏自叹贫困辛劳之诗。
 春秋时期,等级森严。达官贵人骄奢淫逸,悠闲自在,而下层小吏生活困顿,公务繁重。此诗所写正是一个小吏的痛苦心声。
 全诗三章。一章前四句写小吏生活困顿。他从北门外出,忧心无比沉重。他愁什么呢?他愁家里不仅房屋简陋,而且经济拮据。更为可叹的是,竟没有谁了解他的艰辛。二、三章前四句写小吏公务繁重。劳役之事推给他,赋税之事也全都留给他。这样一来,家庭的生计他全然顾不上。每当他从外面回来,他心里就更加烦恼。一家老小交相责备他,还纷纷讥讽他,使他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每章后三句写小吏悲叹命苦。无论是生活困顿,还是公务繁重,这一切都是老天爷注定的命运。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说它又有何用?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悲叹。
 诗中连用“我”字,蕴含着浓郁的感情色彩。邓翔《诗经绎参》评曰:“三章共八‘我’字,无所控诉,一腔热血。”足见小吏悲愤至极。
 《诗序》说是“卫之忠臣不得其志”。这种说法不够确切。诗中的小吏生活在困境之中,既不得不承担繁重的公务,又不能对家人陈明苦衷,而只能自叹自艾,怨天尤人。像这样一卑弱、凡庸的小吏,怎么能说是一位不得其志的忠臣呢?

诗词《北门》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注释】 ①殷殷,忧愁的样子。②终:王引之《经义述闻》:终,犹既也。,窭(ju居):困窘。“终窭且贫”即“既窭又贫”。③谓之何哉:说它有何用。④适:“掷”字的省借(依马瑞辰说),投掷。一:全部。埤(pi皮)益:增加。⑤谪:责备。⑥敦:敦促。埤遗:与上章“埤益”同义。⑦摧:讥笑。
 
 【译文】 我从北门走出去,忧心忡忡惨兮兮。既困窘来又贫穷,艰难生涯无人知。算了吧!老天安排我受苦,说它又有啥用处! 君王差事扔给我,政事统统支给我。劳累不堪回到家,家人都来责备我。算了吧!老天安排我受苦,说它又有啥用处! 君王差事敦促我,政事统统派给我。劳累一天回家转,人人都来责骂我。算了吧!老天安排我受苦,说它又有啥用处!
 
 【集评】 《毛诗序》:“《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
 宋·朱熹:“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又叹其贫窭。人莫知之,而归之于天也。”(《诗集传》)
 清·方玉润:“贤者安于贫仕也。此贤人仕卫而不见知于上者之所作。观其王事之重,政事之烦,而能以一身肩之,则其才可想矣。而卫之君上乃不能体恤周至,使其‘终窭且贫’,内不足以畜妻子而有交谪之忧,外不足以谢勤劳而有敦迫之苦。‘重禄劝士’之谓何?而卫君乃置若罔闻焉。此诗之所以作也。然则卫之政事不从可知哉!”(《诗经原始》)
 
 【总案】 本诗写主人公因内外交困而忧心,不得其志而怨天尤人的苦闷心情。自《毛诗序》倡“刺仕不得志”之说以来,古今无歧解。惟对本诗抒情主人公身份高低尚存争议,或以为是朝廷总揽政事之大臣,或以为是位卑多劳的小官吏。鄙意以为,就本诗的社会价值而言,主人公的身份问题似并不重要。陈延杰《诗序解》以为本诗“殆写苦闷者”,实为圆通的见解。后来人们引用《北门》,多抒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如王夫之《潜夫论·交际》篇云,“处卑下之位,怀《北门》之殷忧”;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行》篇谓李充怀才不遇,故有“《北门》之叹”,便是明证。

《诗经》之《北门》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北门

 [原文]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
 莫知我艰。
 已焉哉!(韩已上多亦字。)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门、殷、贫、艰,文部。之、哉,之部。)
 王事适我,
 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遍讁我。(鲁讁作适,
 已焉哉! 韩作谪。)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适、 益、 讁, 支部。 为、 何, 歌部)
 王事敦我,
 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遍摧我。(韩摧作
 已焉哉!䜅。)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遗、摧,微部。为、何,歌部)
 [译文]
 我从北门走出来,心里有说不出的烦闷。又受苦又贫穷,有谁知道我的处境。咳!算了吧!老天爷这样安排,我还有什么说的!
 官府的差事逼得紧,公家的劳役加我身。我从外回到家里来,全家人都埋怨说跟我受穷。咳!算了吧!老天爷这样安排,我还有什么说的!
 官府的差事逼得凶,公家的劳役压得重。我从外回到家里来,全家人都骂我没人性。咳!算了吧!老天爷这样安排,我还有什么说的!
 [评介]
 《北门》三章,章六句。《诗序》说:“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焉。”朱子无异义。据近人研究,实是破落的贵族对其困难处境的悲叹。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明明是一位作官的人,而且是很得王的信任的。而他大叹其‘窭且贫’,受不过老婆的压迫,只好接二连三地大喊其天。这位尊驾怕也不一定怎的贫窭,只是社会的生活程度一天一天地高涨了,人民也一天一天地奢华了起来 (尤其女子),他的收入不很够供应他老婆的挥霍,所以才那样很夸张地长吁短叹。总而言之,他总算是一位破产的贵族。”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一个小官吏尚有如此遭遇,那些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庶民百姓境况如何,更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这篇诗在客观上起到了揭露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作用,在当时很有现实意义和批判意义。
 《北门》这首诗以“怨”字贯穿全篇,是一位官吏诉苦的怨诗。诗中写他替奴隶主阶级当差,劳役、穷困折磨着他。回到家里,又受到妻子、儿女的责备、怒骂,王事、政事、家人三方逼得他走投无路,最后他竟然向“老天”提出抗议,找到了使他痛苦的根源。诗各章开头二句,不都是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吗?高喊“莫知我艰”,意思是说我的痛苦、困穷没有谁了解我,对人提出了怀疑抗议。本诗每章后面都有相同的一节反复咏唱。“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有利于烘托诗的意境,强化了诗的主题。当他的怨恨尤人不行,就大胆地怒斥“天”,可见他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仇恨情绪已经很深。诗中写家人责备、怒骂的场景,写得形象逼真。如:“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讁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等诗句。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室家势利之情如画,可谓摹写殆尽。”
北门

北门

[原文]
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
莫知我艰。
已焉哉!(韩已上多亦字。)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门、殷、贫、艰,文部。之、哉,之部。)
王事适我,
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遍讁我。(鲁讁作适,
已焉哉! 韩作谪。)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适、 益、 讁, 支部。 为、 何, 歌部)
王事敦我,
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
室人交遍摧我。(韩摧作
已焉哉!䜅。)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遗、摧,微部。为、何,歌部)
[译文]
我从北门走出来,心里有说不出的烦闷。又受苦又贫穷,有谁知道我的处境。咳!算了吧!老天爷这样安排,我还有什么说的!
官府的差事逼得紧,公家的劳役加我身。我从外回到家里来,全家人都埋怨说跟我受穷。咳!算了吧!老天爷这样安排,我还有什么说的!
官府的差事逼得凶,公家的劳役压得重。我从外回到家里来,全家人都骂我没人性。咳!算了吧!老天爷这样安排,我还有什么说的!
[评介]
《北门》三章,章六句。《诗序》说:“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焉。”朱子无异义。据近人研究,实是破落的贵族对其困难处境的悲叹。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明明是一位作官的人,而且是很得王的信任的。而他大叹其‘窭且贫’,受不过老婆的压迫,只好接二连三地大喊其天。这位尊驾怕也不一定怎的贫窭,只是社会的生活程度一天一天地高涨了,人民也一天一天地奢华了起来 (尤其女子),他的收入不很够供应他老婆的挥霍,所以才那样很夸张地长吁短叹。总而言之,他总算是一位破产的贵族。”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一个小官吏尚有如此遭遇,那些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庶民百姓境况如何,更可想而知了。在这一点上,这篇诗在客观上起到了揭露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作用,在当时很有现实意义和批判意义。
《北门》这首诗以“怨”字贯穿全篇,是一位官吏诉苦的怨诗。诗中写他替奴隶主阶级当差,劳役、穷困折磨着他。回到家里,又受到妻子、儿女的责备、怒骂,王事、政事、家人三方逼得他走投无路,最后他竟然向“老天”提出抗议,找到了使他痛苦的根源。诗各章开头二句,不都是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吗?高喊“莫知我艰”,意思是说我的痛苦、困穷没有谁了解我,对人提出了怀疑抗议。本诗每章后面都有相同的一节反复咏唱。“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有利于烘托诗的意境,强化了诗的主题。当他的怨恨尤人不行,就大胆地怒斥“天”,可见他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仇恨情绪已经很深。诗中写家人责备、怒骂的场景,写得形象逼真。如:“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讁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摧我”等诗句。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室家势利之情如画,可谓摹写殆尽。”

☚ 泉水   北风 ☛

北门

北门

面北之城门。《邶风·北门》一章:“出自北门,忧心殷殷。”毛《传》: “北门,背明乡阴。”《尔雅·释训》: “殷殷,忧也。” 孔《疏》:“言人出自北门者,背明乡阴而行,犹已仕于乱世,乡于暗君而仕,由君之暗,己则为之忧心殷殷然。”

☚ 北山   北风 ☛
北门

北门běimén

┃━ 仕途失意。《诗经·邶风·北门》序:“《北门》,刺士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后遂以“北门”表仕途失意。唐·卢纶《送鲍中丞赴太原》诗:“暂移西掖望,全解北门忧。”

☚ 龙津   归耕 ☛

北门běi mén

❶《诗·邶风·北门·序》:“《北门》,刺仕不得志也。言卫之忠臣,不得其志尔。”后用“北门”比喻怀才不遇、仕宦不得志。《世说新语·言语》:“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杨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乎?’遂授剡县。”
❷向北的门。比喻北部边防要地。《隋书·贺娄子干传》:“自公守北门,风尘不警。突厥所献,还以赐公。”

北门

(反)南门

北门běi mén

特指贾府所在地皇都的北城门:我这下处在~外头,你可舍得家,城外住一夜去?(四七·1093)

北门

北门

唐、宋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宋·苏轼《上清储祥宫碑》:“臣以书命,待罪北门。记事之成,职也,然臣愚,不知宫之所以废兴,与凡材用之所从出,敢昧死请。”

☚ 鳌禁   北扉 ☛

学士院【同义】总目录
北门北扉学士院
北门

北门

唐代禁卫军别称。唐代禁卫军分南北衙,其又在南北城门近处,故曰‘南门’ ‘北门’。《新唐书·兵志》: “及贞观初,太宗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之上,曰 ‘百骑’,以从田猎。”

☚ 北军   北洋海军 ☛

北门

占卜用语,“门占”之一。战国、秦汉时占卜术士以所居所当之“门”(方位)来预言吉凶祸福,为“日者”方术之一。“北门”系日者“门占”图中北边西数第三门,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直室》:“北门,利。为邦门,贱人弗敢居。”参见“门占”。

北门

❶《诗·邶风·北门》刺仕不得志,后用以比喻怀才不遇。

❷唐羽林诸将称北门。

❸复姓。


北门

唐朝羽林等禁军诸将的别称。因唐朝时禁军驻在皇宫北门内外,故称之,以与位于皇宫南边的宰相所属诸官署相区别。


北门

❶即唐长安城玄武门,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城区北部。

❷即唐东都洛阳宫北门 (亦名玄武门),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

❸谓五代汉时恒州牙城北门,故址在今河北正定县。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