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游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游录 北游录笔记。清谈迁撰。原稿三百年来向未刊行,解放后才整理出版。共九卷。包括《纪程》二卷,为实地调查记录;《纪邮》二卷,为在京日记;《纪闻》二卷,为见闻杂记;《纪咏》二卷,收诗作三百零二首;《纪文》一卷,收文章四十一篇。顺治十年至十三年,作者为订正其另一著作《国榷》,曾专程赴北京搜集资料,本书即成于这一期间,极有史料价值。有1960年中华书局汪北平校点本,1981年重印出版。 ☚ 日知录 板桥杂记 ☛ 北游录笔记。明人谈迁(1593—1657)撰。九卷。迁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后改名迁,字孺木, 号观若。 浙江海宁人。 明诸生,终生未仕。喜读史书,中年立志编纂历史,耗毕生精力写成《国榷》,为清代著名史家。顺治十年(1653),为补正《国榷》一书,应弘文院编修朱之赐之聘,进京作记室。辑录进京期间(1653—1656)旅途经历和所撰诗文而成是书。分纪程、纪邮、纪咏、纪闻各二卷,纪文一卷。约二十七万字。纪程、纪邮即日记,记作者所经之地及主要活动。对各地地理环境和历史掌故记载颇详,纪咏、纪文即作者沿途所作诗文,文字有粗糙之感,缺少佳作。纪闻多载道听途说和民间趣闻。其中,涉及满族风俗的文字颇多。如《离婚》、《生日》、《辫发》、《丧礼》等条是很重要的民俗资料。有些历史人物的民间传闻,如《宋献策》等可为历史研究的重要佐证。有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六○年铅印本。 北游录书名。9卷。谈迁撰。为作者于顺治十年 (1653) 至十三年间由江南至北京期间之见闻录。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汪北平据邓之诚所藏抄本及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互校断句之排印本。 北游录六册。明谈迁撰。谈迁 (1594—1657),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县枣林人。明诸生,终生未仕。好审古今治乱,熟于历代典故,立志编撰明史。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编明代编年史《国榷》传世。纂有《海昌外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学颇博涉,较旧志多所考证。顺治十年(1653)北上昌平,居京两年半,搜集遗闻,订正《国榷》。此录为其赴北京游历时所撰日记与诗文,共六册,分纪程、纪邮、纪闻、纪咏、纪文,共5篇。前有自序及朱之锡序,纪程为途中日记,纪邮为旅京及游沈阳日记,纪闻为杂记清初制度遗文逸事,纪文、纪咏为旅食京华所作诗文,其中《王介人传》、《黄石齐遗事》,皆有关史事之作。此录文笔隽永,记载新颖,乃笔记中之最佳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