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枢密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枢密院

辽官署名。辽太宗灭后晋,沿晋制设枢密使统领汉军兵马。世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始另立契丹枢密院,以统领契丹兵马,又称“北枢密院”。汉人枢密院则称“南枢密院”。北、南枢密院各设枢密使为长官,其下有知枢密使事、枢密副使、知枢密副使等官职。北、南枢密院分别统领契丹兵马与汉军兵马。两枢密使参预国政,听决狱讼。北枢密使主要由契丹官员担任。圣宗时,汉人韩德让兼领北、南两枢密使,成为皇帝之下的最高执政者。此后,汉官与契丹官员可互任北、南枢密使。参见〔南枢密院〕条。

北枢密院

辽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名。大同元年(947年),太宗采用汉设枢密使制度另置契丹枢密院,因与南枢密院并存,牙帐设在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又简称北院、北衙。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都在管辖范围。不理民政,相当于兵部。其官员设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等。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如耶律安搏担任首任北院枢密使。圣宗时,汉人韩德让曾兼任北、南两院枢密使,是特例。

北枢密院

辽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名。大同元年(947年),太宗采用汉设枢密使制度另置契丹枢密院,因与南枢密院并存,牙帐设在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又简称北院、北衙。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都在管辖范围。不理民政,相当于兵部。其官员设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知枢密院事等。主要由契丹贵族担任,如耶律安搏担任首任北院枢密使。

北枢密院

辽代官署。即契丹枢密院。始设于世宗大同元年(947)八月。掌契丹及其他游牧各族军政、诉讼等事。《辽史·萧孝忠传》:“以契丹、汉人分北、南院枢密治之”。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仁宗天圣九年六月丁丑:“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

北枢密院

辽代北面官中的宰辅机关,俗称契丹枢密院。《辽史·世宗本纪》记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八月始置北院枢密使,以安抟为之;九月,又以高勋为南院枢密使,辽之有北南两枢密院始于此。北南两枢密院为北南面官中的最高机关,分掌北南面的军民大政。正如《辽史·萧孝宗传》所说:“国制以契丹、汉人分北南院枢密治之。”又《辽史·刑法志》说:“太平六年(公元1026年)下诏曰:‘朕以国家有契丹、汉人,故以南北(应作北南)二院分治之’。”《辽史·百官志》也说:“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院”、“面”并用,正说明北南院分别为北面与南面官的最高机关。《辽史·百官志》于北面门列契丹北枢密院与契丹南枢密院,实为元人补写《辽史·百官志》的错误。其实契丹枢密院即北枢密院,本身不再分北南两院,而南枢密院实即汉人枢密院。北枢密院设北院枢密使、知北院枢密使事、知北枢密院事、北院枢密副使、知北院枢密副使事、同知北院枢密使事、签书北枢密院事;属官有北院都承旨、北院副承旨、北院林牙、知北院贴黄、给事北院知圣旨头子事、掌北院头子、北枢密院敞使、北院郎君、北枢密院通事、北院椽史等;并有北枢密院中丞司掌纠察百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