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蛇绿岩
北山地区古洋壳板块消减后残留的块体。北山蛇绿岩共有5条不同时期的蛇绿岩带,北山北带有3条,南带有2条,均呈近东西向、北西西——南东东向分布,分布规律是自马鬃山中间地块向南北两侧依次由老至新。北带的蛇绿岩带自南向北有:中晚奥陶世白云山——洗肠井蛇绿岩带,是北山地区蛇绿岩层序保存最完整的蛇绿岩带,该带蛇绿岩产于中上奥陶统横峦山组层位相当于锡林柯博组, 由超镁铁杂岩、堆晶镁铁岩、镁铁质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夹深海硅质岩组成。中晚志留世石板井——小黄山蛇绿岩带, 蛇绿岩产于中志留统公婆泉群; 早石炭世红石山——清河口——六驼山蛇绿岩带,产于下石炭统白山组中,由超镁铁岩、辉长岩、枕状玄武岩、碧玉岩和远洋沉积物组成。北山南带的蛇绿岩有方山口南——花牛山——五峰山中奥陶世蛇绿岩,产于中奥陶统花牛山群中,主要由强烈改造的超镁铁岩和镁铁杂岩组成。石炭纪——早二迭世红柳园——帐房山蛇绿岩带, 产于石炭系干泉组及二迭系双堡塘组和金塔组中, 以发育大量的枕状玄武岩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