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山移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山移文běi shān yí wén

指有志归隐,思念家乡故地;或形容对官场生涯厌倦。《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遗簪投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北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唐·吕向注:“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顒)隐于此山,后应诏出为海盐令,欲却过此山。孔先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杜甫《覃山人隐居》: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李涉《杪春再游庐山》:无令诮余者,更效北山移。朱湾《假摄池州留别东溪隐居》: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

北山移文

 【出典】 见“移文诮”条。
 【释义】 见“移文诮”条。
 【例句】 ①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杜甫《覃山人隐居》2544)这里反用孔稚圭诮周颙事,谓若老人隐居在山,则“移文”无从讥诮。②如逢北山隐,一为谢移文。(卢纶《送耿拾遗𣲗充括图书使往江淮》3184)北山即钟山,在今南京市郊,这里用北山移文典,点明耿𣲗出使江淮。③暂辞南国隐,莫勒北山文。(朱湾《假摄池州留别东溪隐居》3478)作者赴任代理池州刺史,自谓暂时弃隐出仕,故而说莫以“移文”相讥。④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杜牧《送故人归山》6002)这里用“移文”中的北山喻指故人归隐之山。⑤此别更无闲事嘱,北山高处谢猿啼。(吴融《送弟东归》7887)这里活用《北山移文》文意,以“北山”代指自己入仕前居住之地。⑥北山移去前文在,无复教人叹晓猿。(吴融《秋日经别墅》7891)这里活用《北山移文》文意,以北山衬托所经别墅。⑦犹有北山归意在,少惊佳树近房栊。(吴融《忆猿》7895)这里化用《北山移文》“山人去兮晓猿惊”语意,借以自述对故山猿的思念之情及归隐的思绪。

杂文《北山移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北山移文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晈晈霞外(11),芥千金而不眄(12),屣万乘其如脱(13),闻风(14)吹于洛浦(14),值薪歌于延濑(15),固亦有焉。岂期(16)终始参差,苍黄(17)翻覆;泪翟子之悲(18),恸朱公之哭(19);乍回迹以心染(20),或先贞而后黩(21)。何其谬哉!鸣呼!尚生(22)不存,仲氏(23)既往,山阿(24)寂寥,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25),隽俗(26)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27),习隐南郭(28);偶吹(29)草堂,滥巾(30)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31),乃缨情于好爵(32)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33),拉(34)许由,傲百氏(35),蔑王侯,风情张日(36),霜气横秋(37)。或叹幽人长往(38),或怨王孙不游(39)。谈空空于释部(40),覈玄玄于道流(41)。务光(42)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43),鹤书赴陇(44),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45),袂耸筵上(46);焚芰制(47)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48)。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49)。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50)
 至其纽金章(51),绾墨绶(52),跨属城之雄(53),冠百里(54)之首,张英风于海甸(55),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殡(56),法筵(57)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58),牒诉倥偬(59)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60)无续,常绸缪于结课(61),每纷纶于折狱(62)。笼张、赵于往图(63),架卓、鲁于前箓(64)。希踪三辅豪(65),驰声九州牧(66)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67),白云谁侣。涧户摧绝无与归(68),石径荒凉徒延伫(69)。至于还飙入幕(70),写雾出楹(71),蕙帐(72)空兮夜鹤怨,山人去(73)兮晓猨惊。昔闻投簪逸海岸(74),今见解兰缚尘缨(75)
 于是南岳献嘲,北垄腾笑,列壑(76)争讥,攒峰竦诮(77)。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78)风,春萝(79)罢月,骋西山之逸议(80),驰东皋之素谒(81)
 今又促装下邑(82),浪拽上京(83),虽情投于魏阙(84),或假步于山扃(85)。岂可使芳杜厚颜(86),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87),尘游躅于蕙路(88),汙渌池以洗耳(89)。宜扃岫幌(90),掩云关(91),敛轻雾藏鸣湍(92),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93)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94),叠颖(95)怒魄,或飞柯以折轮(96),乍低枝而扫迹。请回(97)俗士驾,为君谢逋客(98)
 

(《昭明文选》)


 注释 钟山之英——北山的神灵。钟山: 即题中之北山,今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东北。草堂之灵——草堂的神灵。草堂: 指周颙在钟山建的隐舍。驰烟驿路——在驿路上腾云驾雾地驰驱。驰烟: 形容车马急行时尘土飞扬。驿路; 为传递公文而开辟的大道。勒移山庭——刻此移文于山前。耿介拔俗之标——正直脱俗的仪表、风度。潇洒出尘之想——豁脱无拘超出尘世的情怀。度白雪以方洁——品行高洁可与白雪相比。度(duo):量,比。方: 比。干——犯,凌驾。吾方知之矣——谓如上所说的隐者,我很了解仰慕。亭亭物表——独立于世俗之外。物表: 物外,世外。(11)晈晈霞外——光彩超过云霞。晈晈: 洁白明亮的样子。(12)芥千金而不眄——视千金如草芥而不屑一顾。芥: 小草,此作意动词用。(13)屣万乘其如脱——把天子之位看得如同草鞋,可以很容易地脱掉。屣: 草鞋,此为意动用法。万乘(sheng):一万辆兵车,借指皇帝之位。(14)闻凤吹于洛浦——在洛水上听仙人吹笙。凤吹: 《列仙传》: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浦: 水边。(15)值薪歌于延濑——在清流边遇到高士唱歌。薪歌:打柴人唱的歌。延濑:犹言长河。濑:水流沙上叫濑。(16)期——料想。(17)苍黄——青色和黄色。(18)泪翟子之悲——为墨翟所悲泣的事而流泪。(19)恸朱公之哭——为杨朱所哭泣的事而悲恸。《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歧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20)乍回迹以心染——暂时隐居山林而心里忘不掉世俗名利。回迹:避迹隐居:染:为世俗所染。(21)先贞而后黩——先前正洁而后来变得污秽了。(22)尚生——西汉末隐士尚子平。他入山担柴,卖之以供食饮。(23)仲氏——仲长统。《后汉书》本传说他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曾经感叹: “者得背山临水,游览平原,此即足矣,何为区区于帝王之门哉!”(24)山阿——山的隐曲处。(25)周子——周颙。(26)隽俗——超出一般人。隽:卓特。(27)东鲁——指鲁国的颜阖。(28)南郭——指南郭子綦。《庄子·齐物论》说他是一个能够做到精神脱离躯体的隐士。(29)偶吹——附合他人一起吹奏乐器。(30)滥巾——冒充隐士穿戴着隐者的服饰。滥:失实。巾:隐者的头巾,这里用作动词。(31)假容于江皋——假装隐士的样子隐居着。江皋:江边,隐者居处。(32)缨情于好爵——热衷于高官厚禄。缨:系,牵挂。好爵:好的官爵。(33)排巢父——排斥巢父。巢父:尧时隐士。(34)拉——摧败。(35)傲百氏——傲视百家诸子。(36)风情张日——风度情致遮天蔽日。张(zhang):意同障。(37)霜气横秋——气概凛冽比秋霜还威严。霜气:凛严如秋霜的神气。横:充满。(38)幽人长往——隐者长去不归。幽人:隐士。(39)王孙不游——贵族子弟贪富不隐。游:游于山林,即避世隐居。(40)谈空空于释部——习论佛学。空空:佛家语,佛教义理认为一切皆空,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释部;佛经。(41)覈玄玄于道流——研讨老、庄。核:考核。玄玄:道家语,《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流:即道家。(42)务光——夏时隐士。(43)鸣驺入谷——皇帝使者的车马来到山谷。鸣:指官吏喝道。驺:古代达官贵人出行时前后侍从的骑士。(44)鹤书赴陇——征召的诏书送到山中。鹤书:字体名,经书的字体如鹤头,故名。陇:山岗。(45)眉轩席次——眉飞色舞坐不住。轩:扬,举。席次:席间。(46)袂耸筵上——手舞足蹈十分得意。袂:衣袖。耸:高举。筵:古人席地而坐,筵长席短,筵铺地上,席设筵上。(47)芰制——荷衣,指隐士穿的衣服。(48)抗尘容而走俗状——呈现出一副俗态。抗:高举。尘容:世俗的仪容。走:驰骋。(49)怆——怨怒的样子。(50)丧——丧气失望。(51)纽金章——系铜印。(52)绾墨绶——系黑丝印带。汉制,铜印墨绶是县令级官员的佩饰。(53)跨属城之雄——据有一郡之中最大的一县。跨:占据。属城:指一郡所属各县。雄:长,头领。(54)百里——县的代称。古时一县管辖之地约纵横百里。(55)张英风于海甸——声名在滨海地区传扬。张:张大。英风:美声。海甸: 海畔。(56)道帙长殡——道家的经典长久地抛弃。帙:书套,这里指书籍。殡:埋。(57)法筵——讲佛法的座席。(58)敲扑喧嚣犯其虑——鞭打犯人的喧哗声扰乱他的思虑。(59)牒诉倥偬——处理公文及诉讼事务繁忙迫促。(60)酒赋——饮酒赋诗。(61)绸缪于结课——牵缠于应付考核政务。结课: 考核政绩功过,以定升贬。(62)纷纶于折狱——忙于处理案件。纷纶: 众多的样子,这里是繁乱忙碌的意思。(63)笼张、赵于往图——超过张敞和赵广汉的名声。笼: 笼盖,有超过的意思。张敞做过山阳太守,赵广汉做过阳翟令,后来都做过京兆尹,是西汉的能吏。往图,指过去的记载。(64)架卓、鲁于前箓——超越卓茂和鲁恭的功绩。架:同驾,凌驾,超越。卓茂当过密县县令,鲁恭当过中牟县令,都是东汉的循吏。前箓: 同往图。(65)希踪三辅豪——希图赶上三辅的名吏。希踪:仰慕踪迹。三辅豪:三辅中出众的官吏。三辅,汉代将京城长安附近分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以辅卫京城,称为三辅。(66)驰声九州牧——声名远播于九州官吏之间。九州: 古时分天下为九州。牧: 一州之长。(67)落阴——意思是大片松阴堆积在那里,无人相伴。(68)涧户摧绝无与归——涧门毁坏无人与之同。涧户:涧边的路在西山之间犹同门户。归: 实指周颙不归。(69)延伫——久立等候。(70)还飙入幕——回风吹入帐幕。(71)写雾出楹——云雾喷吐堂前。写: 同泻,吐。楹: 堂前柱子。(72)蕙帐——用蕙草做成的帐。(73)山人去——隐士离开。山人: 指周颙。(74)投簪逸海岸——弃官隐遁海边。簪: 做官人连接冠发的用具。(75)解兰缚尘缨——放弃隐居生活而走入官场。兰: 用兰草做的佩饰,为隐士所佩。缚尘缨: 谓出仕做官。缨,系冠的带子。(76)列壑——群山。(77)攒峰竦诮——众峰群起讥笑。攒: 聚集在一起。竦: 动。(78)遣——罢遣。(79)萝——女萝,一种能爬蔓的植物。(80)骋西山之逸议——宣布西山隐士的高论。骋: 传扬,宣布。西山: 一说指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81)驰东皋之素谒——传扬东皋隐者安贫的品德。东皋: 东边近水的田地,隐者耕种的地方。素谒: 贫素之谒。谒,告,谈议。(82)促装下邑——急备行装离开原来作官的县邑。下邑: 对京城而言,县称下邑。(83)浪拽上京——行船赶赴上京。浪拽: 荡桨。拽,同枻,桨。上京: 对县而言,京城称上京,这里指今南京市。(84)魏阙——本指宫门外悬布法令的门楼,这里指朝廷。(85)假步于山扃——借路于山门。山扃: 山的门户,这里指北山。(86)芳杜厚颜——芳草受耻辱。杜: 杜若,香草名。(87)重滓——重新蒙上污浊。(88)尘游躅于蕙路——足迹污染香草路。 尘: 用作动词, 污染。躅: 足迹。(89)汙渌池以洗耳——洗耳而弄脏清池。渌: 水清。洗耳: 用许由事。(90)扃岫幌——关闭山的窗户。岫: 山穴。幌: 帷幔。(91)掩云关——掩蔽云霞为门关的山路。(92)鸣湍——流泉。(93)杜妄辔——堵住乱自闯入的车马。辔:马缰,这里指马。(94)丛条瞋胆——丛林愤怒了。条: 树枝。瞋: 怒。(95)颖——草穗。(96)或飞柯以拆轮——有的扬起树枝去拆毁车轮。(97)回——挡回。(98)为君谢逋客——为北山之神谢绝逃跑了的隐士。
 赏析 移文,古代文体的一种,与檄文相似,是一种声讨揭露性的文字。孔稚珪的这篇《北山移文》,是揭露声讨周颙的。文中的周颙,先在北山立舍隐居,后来应诏出山,做了县令。他隐居时道貌岸然,一旦接到征召文书,便“形驰魄散,志变神动”,是一个彻里彻外的假隐士。文章所写的这个具体事实,于史无证。周颙与孔稚珪同时,据《南齐书·周颙传》: 周一生仕宦不绝,未曾有隐而复仕之事; 其在北山所建隐舍,系供自己在中央任职时假日休憩用的。因而这是一篇戏谑性文字。虽然如此,文章的思想价值仍然是明显的。在封建社会里,确有一种如文中的周颙一样的假隐士,他们本来醉心于利禄功名,却以归隐来猎取清高的声誉,抬高自己的身价,走着一条入仕做官的“终南捷径”。这种人历来为人们特别是士大夫所不齿。本文正是通过描绘周颙 “肩出 ‘隐士’ 的招牌来,挂在 ‘城市山林’里”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的行径,揭露了这种假隐士“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 ,“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的虚伪面目,并给以辛辣的讽刺和嘲笑。这种认识在那个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无疑是深刻有力的。
 本文的艺术成就尤有可观。
 文章构想巧妙。文章是假借“钟山之英,草堂之灵”的口吻对假隐士周颙加以口诛笔伐的。周颙在北山建隐舍,在山神看来,不过是“偶吹草堂,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周颙应诏出山,“南岳献嘲,北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 “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周颙做县令秩满入京,想再访北山,“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轲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总之,对假隐士的种种表现,北山的神灵和一峰一壑、一草一木都感到耻辱和愤恨,都极尽喜笑怒骂之能事。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这种借自然景物发抒情怀的构想,不但使文章获得了极充实的内容,而且形象生动,产生了奇特的艺术效果。
 文章写得别致。文章先从两种真隐士讲起: 他们或者具有耿介不俗的仪表,潇洒出尘的情怀,品行可与白雪相比,志向凌驾于青云之上; 或者屹立于世俗之上,光彩超过云霞,视千金如草芥,视君位如草鞋。然后斥责那种翻覆的假隐士,接着点出周颙的名字。文章用绝大部分笔墨写周颙, 先写他入隐时的道貌岸然: “排巢父, 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继写他闻诏时的原形毕露: “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再写他入仕后的不可一世: “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前后判若两人。这种层层深入,对比鲜明的笔法和大力夸张渲染的笔墨,把假隐士的虚伪和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入骨三分。使人读了,对假隐士顿生鄙视厌恶之情。
 本文是一篇骈文。对仗工稳而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而自然和谐。全文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还有骚体句式。这些句式参差使用,长短协调。骈行之后来一点散文句,如首段的“吾方知之矣”、“固亦有焉”、“何其谬哉”,起到间歇声音和堵住文势的作用。关连词语和领字的使用,使文气上下衔接,前后关连。这使得文章读起来,文意活跃,音节优美。文章极尽衔绘,语言华美,却语句精炼、精辟,显得瑰丽而奇迈,这不仅在六朝拔出流俗,在整个古代骈文中亦不可多得。

古典文学作品《北山移文》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北山移文

 
 钟山之英〔2〕,草堂之灵〔3〕,驰烟驿路〔4〕,勒移山庭〔5〕。夫以耿介拔俗之标〔6〕,潇洒出尘之想〔7〕,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8〕,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9〕,皎皎霞外〔10〕,芥千金而不眄〔11〕,屣万乘其如脱〔12〕,闻凤吹于洛浦〔13〕,值薪歌于延濑〔14〕,固亦有焉〔15〕。岂期终始参差〔16〕,苍皇翻复〔17〕,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18〕,乍回迹以心染〔19〕,或先贞而后黩〔20〕,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21〕,仲氏既往〔22〕,山阿寂寥〔23〕,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24〕,俊俗之士〔25〕,既文既博〔26〕,亦玄亦史〔27〕。然而学遁东鲁〔28〕,习隐南郭〔29〕,偶吹草堂〔30〕,滥巾北岳〔31〕;诱我松桂,欺我云壑〔32〕。虽假容于江皋〔33〕,乃缨情于好爵〔34〕。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35〕,傲百氏〔36〕,蔑王侯,风情张日〔37〕,霜气横秋〔38〕。或叹幽人长往〔39〕,或怨王孙不游〔40〕。谈空空于释部〔41〕,覈玄玄于道流〔42〕。务光何足比〔43〕,涓子不能俦〔44〕。及其鸣驺入谷〔45〕,鹤书赴陇〔46〕,形驰魄散,志变神动〔47〕。尔乃眉轩席次〔48〕,袂耸筵上〔49〕,焚芰制而裂荷衣〔50〕,抗尘容而走俗状〔51〕。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52〕
 至其纽金章〔53〕,绾墨绶〔54〕,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55〕,张英风于海甸〔56〕,驰妙誉于浙右〔57〕。道帙长殡〔58〕,法筵久埋〔59〕。敲扑喧嚣犯其虑〔60〕,牒诉倥偬装其怀〔61〕。琴歌既断,酒赋无续〔62〕。常绸缪于结课〔63〕,每纷纶于折狱〔64〕。笼张、赵于往图〔65〕,架卓、鲁于前箓〔66〕。希踪三辅豪〔67〕,驰声九州牧〔68〕。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69〕?涧户摧绝无与归〔70〕,石径荒凉徒延伫〔71〕。至于还飚入幕〔72〕,写雾出楹〔73〕,蕙帐空兮夜鹤怨〔74〕,山人去兮晓猿惊〔75〕。昔闻投簪逸海岸〔76〕,今见解兰缚尘缨〔77〕
 于是南岳献嘲〔78〕,北陇腾笑〔79〕,列壑争讥,攒峰竦诮〔80〕。慨游子之我欺〔81〕,悲无人以赴吊〔82〕。故其林惭无尽〔83〕,涧愧不歇〔84〕,秋桂遣风,春萝罢月〔85〕,骋西山之逸议〔86〕,驰东皋之素谒〔87〕。今又促装下邑〔88〕,浪枻上京〔89〕。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90〕。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91〕,尘游躅于蕙路〔92〕,污渌池以洗耳〔93〕? 宜扃岫幌〔94〕,掩云关〔95〕,敛轻雾〔96〕,藏鸣湍〔97〕,截来辕于谷口〔98〕,杜妄辔于郊端〔99〕。于是丛条瞋胆〔100〕,叠颖怒魄〔101〕,或飞柯以折轮〔102〕,乍低枝而扫迹〔103〕。请回俗士驾〔104〕,为君谢逋客〔105〕

 〔1〕《北山移文》为南朝骈文代表作。六朝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一些士人不愿同流合污,或为全身远祸,遂安贫乐道,隐居山林。此种隐士在当时社会上很有声望。政治家为树立政府形象,常以高官厚禄礼聘隐士出来做官。而某些热衷仕官者,便以“入山隐居”来抬高自身声望,期待一旦被朝廷发现。便可一步登天。这种假隐士登龙术,后来就演化成“终南捷径”。当时文坛上就有不少以诙谐之笔嘲讽此类假隐士的文章,本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北山”即钟山,又名紫金山;“移文”是与檄相近的一种文体。孔稚珪(公元447~501),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时为州主簿,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中郎。入齐,任记室参军,与江淹同掌辞笔,官至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为人博学好文,嗜酒豪饮,不乐世务,性喜山水,史称其“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
 〔2〕英:精英,指山神。
 〔3〕草堂:南齐周顒隐居钟山时所建草堂寺。灵:神灵。
 〔4〕驰烟驿路:驾烟雾驱驰在驿路上。驿路:古时传递官家文书的大路。
 〔5〕勒:铭,刻。移:移文。
 〔6〕夫(fu):发语词。耿介:耿直有节操。拔俗:超脱流俗。标:仪表,风度。
 〔7〕潇洒:豁脱无拘束的样子。出尘:超出尘世。想:情怀。
 〔8〕“度白雪”二句:意谓他们的人品可与白雪比高洁,他们的志向则凌驾于青云之上。度,量。方,比。洁,洁白。干,犯,凌驾。
 〔9〕若其:至于。亭亭:挺立的样子。物表:物外。
 〔10〕皎皎:洁白明亮的样子。
 〔11〕“芥千金”句:视千金如小草,不屑一顾。芥(jie),小草。意动用法。眄(mian),看。一作“盼”。
 〔12〕“屣万乘”句:把天子之位看得如同草鞋,可以随意脱掉。屣(xi),草鞋。万乘,天子,古代天子有兵车万乘,故称。
 〔13〕凤吹:吹笙作凤鸣。洛浦:洛水边。《列仙传》载: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鸣,常游于伊、洛之间,以后成仙而去。
 〔14〕值:遇。薪歌:采薪者的歌,这里指隐士。延濑(lai):长长的河流。濑:水流沙上叫濑。此句隐括晋孙登故事,见《晋书·隐逸传》。
 〔15〕固亦有焉:本来也是有的。
 〔16〕岂期:哪里想到。参差:不齐,不一。
 〔17〕苍皇翻复:变化无常。
 〔18〕“泪翟子”二句:语出《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歧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泪,流泪,用作动词。翟子,即墨翟。恸(tong),恸哭。朱公:战国时杨朱。
 〔19〕乍:忽。回迹:指隐迹山林。心染:心为世俗利禄所沾染。
 〔20〕贞:贞洁。黩(du):黑。
 〔21〕尚生:尚长,字子平,西汉末隐士。隐居不仕,后游名山,不知所终。
 〔22〕仲氏:仲长统,东汉末年人。不拘小节,性格狂放,性喜山水。既往:成为过去。
 〔23〕阿:山的隐曲处。寂寥:寂寞寥落。
 〔24〕周子:指周颙。据五臣注《文选》吕向解释说:南齐周颙(yong)先前隐居钟山,后应诏为海盐令。他想再经钟山时,孔稚珪作此文,阻止他再至。但据《南齐书·周颙传》,周未当过海盐令,而且一生仕宦,没有隐而复出之事。因此,吕向的说法未必可靠。
 〔25〕俊俗:才智出众。
 〔26〕既文既博:既有文采又博学。
 〔27〕亦玄亦史:也通玄学,也通历史。玄:指老、庄之学。
 〔28〕“然而”句:然而却学颜阖的样子隐遁起来。东鲁,指春秋时的高士颜阖(he)。据《庄子·让王》载:鲁君听说颜阖是得道之人,便派人去聘请他,颜阖却逃走不见。
 〔29〕习隐南郭:学习隐几而坐的南郭子綦的超然物外。南郭子綦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人物,他超然物外,忘情一切。
 〔30〕偶吹:跟人一起吹奏乐器,即滥竽充数的意思。一作“窃吹”。
 〔31〕滥:失实叫滥。巾:隐者的头巾。北岳:北山。
 〔32〕“诱我”二句:欺骗北山的青松、芳桂、白云、深谷。诱,欺骗。壑(he):山谷。
 〔33〕假容:假装隐者的模样。江皋:江边。
 〔34〕缨情:系情。爵:官位。
 〔35〕“其始至”三句:周子初来北山时,想要胜过巢父、许由。巢父、许由,尧时著名隐士。排,排斥。拉,折辱。
 〔36〕傲:傲视。百氏:诸子百家。
 〔37〕风情:风度神情。张日:挡住天日。张:大。引申为遮挡。
 〔38〕霜气横秋:志气凛严如霜,胜过肃杀的秋气。横:盖。
 〔39〕幽人:隐士。长往:长期隐遁不返。
 〔40〕王孙:贵族子弟。游:归隐。
 〔41〕空空:佛家语。佛家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认为万物本身不具有任何质的规定性,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释部:佛家经书。
 〔42〕覈(he):考核。玄玄:道家玄之又玄,故曰玄玄。道流:道家之流。
 〔43〕务光:夏朝隐士。《列仙传》载:汤伐桀,请务光参谋,他说这不是我的事情。后来汤得天下,想让给他,他负石沉水躲避起来。
 〔44〕涓子:《列仙传》载:涓子,齐人,好饵术,隐于宕山。俦:匹敌。
 〔45〕及:等到。鸣驺(zou):皇帝的征车。
 〔46〕鹤书:诏书。因诏书所用的字体像鹤头,故称“鹤书”。陇:山冈。
 〔47〕志变神动:心志改变,神情摇荡。
 〔48〕尔乃:于是就。眉轩席次:在席位上眉飞色舞。轩:举,扬。
 〔49〕袂(mei)耸筵上:在坐席上衣袖飞扬。袂:衣袖。
 〔50〕芰(ji)制、荷衣:用芰荷做成的衣服,以象征隐士修身的芳洁。
 〔51〕抗:显露的意思。走:充分表现的意思。俗状:俗态。
 〔52〕“风云”四句:是说风云泉石等山中的自然景物都因此凄怆带愤,呜咽下泪,若有所失。凄,凄怆,悲痛。顾,看。丧,丧失。
 〔53〕纽:系,挂。金章:铜印。
 〔54〕绾(wan):系。墨绶:黑色的丝带,用来挂官印。
 〔55〕“跨属城”二句:其声名在邻近各县之上。跨,超越。属城,指相连的各县。雄,长。百里,古代一县所辖的地方约百里,因此以百里为县的代称。
 〔56〕张:播扬。英风:好名声。海甸:海边,这里指海盐县。
 〔57〕驰:流传。妙誉:好声誉。浙右:浙江之北一带。
 〔58〕道帙(zhi):道家的经籍。殡:埋。这里是抛弃的意思。
 〔59〕法筵:佛家说经的讲席。
 〔60〕敲扑:敲打,鞭笞。犯:侵扰。虑:思考。
 〔61〕牒:文牍。诉:诉讼。怀:心胸。
 〔62〕“琴歌”二句:弹琴歌咏、饮酒赋诗的雅事从此结束了。
 〔63〕绸缪(chou mou):牵缠,引申为事先准备。结:终结。课:考课,即考核官吏的功绩。
 〔64〕纷纶:繁乱,忙碌。折狱:判断案件。
 〔65〕笼:笼盖,超过。张、赵:指西汉张敝和赵广汉,两人都做过京兆尹,是有名的能吏。往图:指历史图籍上的记载。图:图籍。
 〔66〕架:超越。卓、鲁:指东汉卓茂和鲁恭,两人都曾做过县令,很有政绩。前箓:以往的记载。
 〔67〕希踪:追慕踪迹。三辅:汉代称京城长安附近的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三辅豪:治三辅的显贵官吏。
 〔68〕驰声:声名远播。九州牧:古代分天下为九州,一州之长称牧。
 〔69〕“使我”四句:是说周子任官后,使我北山山间景物冷落寂寥,无人问津。独举,孤独地高挂着。青松落荫,青松积荫。荫,一本作“阴”。侣,伴。
 〔70〕涧户:山间临水小屋。摧绝:破坏。无与归:无人与之同归。
 〔71〕延伫(zhu):久立等候。
 〔72〕还飚(biao):旋风。幕:帐幕。
 〔73〕写:同“泻”,吐。楹:堂前柱子。
 〔74〕蕙帐:用蕙草做成的帷帐。蕙,香草名。
 〔75〕山人:隐士。
 〔76〕投簪:弃官不仕。逸海岸:隐遁于海边。
 〔77〕解兰:指放弃隐居生活。兰,指兰佩,隐士的服饰。尘缨:世俗的冠缨。
 〔78〕献嘲:发出嘲笑。
 〔79〕腾笑:哄笑。
 〔80〕攒峰:密聚在一起的山峰,竦(song):跳动。诮:讥笑。
 〔81〕慨:慨叹。游子:指周子。我欺:欺我。
 〔82〕吊:慰问。
 〔83〕林惭无尽:山林为之惭愧不止。
 〔84〕歇:止。
 〔85〕“秋桂”二句:是说秋桂、春萝因受周子欺骗而惭羞,因而再不需要风月点缀来增其妩媚。遣风,把风打发走。罢月,把月打发回去。
 〔86〕骋:迅速传布的意思。西山:泛指隐者所居之地。逸议:隐者的清议。
 〔87〕驰,迅速传布的意思。东皋:泛指隐者所居之地。素谒:清贫者的议
 论。
 〔88〕促装:急治行装。下邑:指海盐。
 〔89〕浪枻(yi):荡桨,这里指驾舟。上京:京都,指建业(今江苏南京)。
 〔90〕“虽情投”二句:虽然周子情欲向着朝廷,但或许要借路于北山。魏阙,指朝廷。山扃(jiong),山门。
 〔91〕“岂可”四句:是说怎能再使芳草蒙受耻辱,崖岭又被玷污呢? 芳杜,杜若,香草名。厚颜,有愧色。薜荔,香草名。重滓(zi),重新蒙上污垢。
 〔92〕尘:污染的意思,用作动词。躅(zhu):足迹。蕙路:长满蕙草的路。
 〔93〕“污绿池”句:若周子再经北山,听其虚伪的言谈必得洗耳,那就把绿池弄脏了。绿池,清水池。
 〔94〕宜:应该。扃:关闭。岫(xiu)幌:山穴的窗户。
 〔95〕掩云关:掩蔽云流动所经的关口。
 〔96〕敛:收起。
 〔97〕鸣湍:喧哗的流水。
 〔98〕截:堵截。来辕:指周子的车马。
 〔99〕杜:隔绝。妄辔(pei):乱闯的马。辔:缰绳,这里指代马。郊端:山外。
 〔100〕丛条,簇拥的树枝。瞋(chen)胆:肝胆生气的意思。
 〔101〕叠:重叠。颖:草穗。怒魄:魂魄发怒。
 〔102〕“或飞柯”句:有的扬起枝条摧折他的车轮。柯,树枝。
 〔103〕“乍低枝”句:突然低下枝叶扫除他的污迹。乍,突然。扫迹,扫除污
 迹。
 〔104〕回:挡回。
 〔105〕谢:谢绝。逋客:逃客,对周子的蔑称。
 本文虽属南朝谐隐作品,但谐谑的形式下却表达的是一个相当严肃的主题,即对封建时代以隐求官的假隐士的无情揭露和辛辣嘲讽。运用对比描写刻画人物在本文中运用得广泛而娴熟,而妙想天开的拟人化手法则构成了本文的突出特点。另外,文章属对精工,词藻华美,音律和谐,虚字旋转得法,也足以使之成为六朝骈文中的优秀作品。清人于光华引明人评点说:“六朝虽尚雕刻,然属对尚未尽工,下字尚未尽险。至此篇,则无不入髓。句必净,字必巧,真可谓精绝之甚,此唐文所祖。”(《评注昭明文选》)由此又可见本文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古诗文《北山移文》原文|注释|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北山移文

 

[南朝齐] 孔稚珪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11),皎皎霞外(12),芥千金而不盼(13),屣万乘其如脱(14),闻凤吹于洛浦(15),值薪歌于延濑(16),固亦有焉(17)。岂期终始参差(18),苍黄翻覆(19),泪翟子之悲(20),恸朱公之哭(21),乍回迹以心染(22),或先贞而后黩(23),何其谬哉! 呜呼! 尚生不存(24),仲氏既往(25),山阿寂寥(26),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隽俗之士(27);既文既博(28),亦玄亦史(29)。然而学遁东鲁(30),习隐南郭(31)。偶吹草堂(32),滥巾北岳(33)。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34),乃缨情于好爵(35)。其始至也(36),将欲排巢父(37),拉许由(38),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39),霜气横秋(40)。或叹幽人长往(41),或怨王孙不游(42)。谈空空于释部(43),覈玄玄于道流(44)。务光何足比(45),涓子不能俦(46)
 及其鸣驺入谷(47),鹤书赴陇(48);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49),袂耸筵上(50),焚芰制而裂荷衣(51),抗尘容而走俗状(52)。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53)。至其纽金章(54),绾墨绶(55),跨属城之雄(56),冠百里之首(57),张英风于海甸(58),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殡(59),法筵久埋(60)。敲扑喧嚣犯其虑(61),牒诉倥偬装其怀(62)。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63),每纷纶于折狱(64)。笼张赵于往图(65),架卓鲁于前箓(66)。希踪三辅豪(67),驰声九州牧(68)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69),白云谁侣? 涧户摧绝无与归(70),石径荒凉徒延伫(71)。至于还飙入幕(72),写雾出楹(73),蕙帐空兮夜鹄怨(74),山人去兮晓猿惊(75)。昔闻投簪逸海岸(76),今见解兰缚尘缨(77)。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78)。慨游子之我欺(79),悲无人以赴吊(80)。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遗风(81),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82)
 今又促装下邑(83),浪栧上京(84)。虽情投于魏阙(85),或假步于山扃(86)。岂可使芳杜厚颜(87),薜荔无耻(88),碧岭再辱,丹崖重滓(89),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90)。宜扃岫幌(91),掩云关(92),敛轻雾(93),藏鸣湍(94),截来辕于谷口(95),杜妄辔于郊端(96)。于是丛条瞋胆(97),叠颖怒魄(98),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99)。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100)
 
 〔注释〕
 ①本篇选自《文选》。移文,与檄文相似的一种文体,相当于“文告”。②英,精灵,指山神。③草堂,周子隐居钟山时,给自己的居屋命名为“草堂”。灵,神灵。④驰烟驿路,驾着烟雾在驿路上奔驰。⑤勒移山庭,把移文刻在山庭上。勒,刻。⑥耿介,光明正大。拔俗,超越流俗。标,风格。⑦出尘,义同“拔俗”。⑧度,衡量。方,比。⑨干,犯,凌驾。⑩方,仅。(11)亭亭,挺立的样子。物表,俗物之上。(12)皎皎,洁白的样子。(13)芥,小草。盼,视。(14)屣(xi喜),草鞋。万乘,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这里指王位。(15)凤吹,《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善吹箫作凤鸣,游于伊、洛,为浮丘生引往嵩山成了仙。浦,水边。(16)值,遇上。薪,打柴人,指隐士。薪歌,《文选》吕向注:“苏门先生游于延濑,见一人采薪,谓之曰:‘子以终此乎?’采薪人曰:‘吾闻圣人无怀,以道德为心何怪乎而哀也。’遂为歌二章而去。”延濑,长河沙岸。(17)固,诚然。(18)终始参差,前后不一致。(19)苍,青色。翻覆,变来变去。即指下句墨子见丝而泣之事。(20)泪,流泪。翟子,即墨翟。墨子见丝而泣,因为丝可以染成黄的,也可以染成黑的。这典故与下句杨朱事均见《淮南子·说林训》。(21)朱公,即杨朱。杨朱见歧路而哭,因为歧路可以往南走,亦可往北走。(22)乍,暂时。回迹,隐居山林。心染,心想着世俗。(23)贞,正。黩,污浊。(24)尚生,尚长,字子平,西汉末年隐士,以打柴谋生。(25)仲氏,仲长统,字公理,东汉末年人。州郡多次召命他做官,他都推病不去。(26)山阿,山之隐曲处。(27)隽俗,才智出众。(28)文,有文采。博,学识渊博。(29)玄,老子、庄子之道。史,史学。(30)遁,逃。东鲁,指鲁国颜阖。《庄子·让王》说:鲁君派使者以弊去召颜阖,颜对使者说;你弄错了,回去问问清楚。使者回去问了再来时,颜阖已逃走不见了。鲁国在东方,故称东鲁。学遁东鲁,学颜阖逃官。(31)习隐南郭,学习南郭子綦隐几而坐。南郭子綦,是《庄子·齐物论》中的隐士。(32)偶吹,跟别人一起吹奏乐曲,这里借用滥竽充数典故,指周子混充隐士。(33)滥,过分,失实。巾,隐士头巾。此指周子冒充隐士。北岳,北山。(34)假容,装做隐士的样子。江皋,江边,隐士的居处。(35)缨情,系情,留恋。爵,官爵。(36)“其始”句,他刚来北山草堂时。(37)排,排斥。巢父,尧时隐士。(38)拉,折辱。许由,亦尧时隐士。许由、巢父拒不做官,坚持隐居事,见《高士传》。(39)风情,风度情调。张,大。张日,比太阳伟大。(40)“霜气”句,周子凛若严霜的气势横贯寒秋。(41)幽人,隐士。(42)王孙,亦指隐士。(43)空空,佛家语,佛家以为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因谓之“空”。释部,佛家著作。(44)覈,研考。玄玄,道家语。《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流,道家者流。(45)务光,夏代隐士,因不接受天子之位而负石沉于水中。(46)涓子,齐国人,隐居于宕山。俦,匹敌,比得上。(47)鸣,喝道声,驺(zou邹),皇帝的骑士。谷,山谷,指北山。(48)鹤书,皇帝的诏书,因诏书用板,书体如鹤,故称鹤书。陇,山阜。(49)眉轩,眉飞色舞。席次,筵席之间。(50)袂(mei妹),衣袖。耸,高举。(51)芰(ji技)制、荷衣,用菱、荷做成的隐士衣服。芰,菱。(52)抗、走,都是呈现的意思。尘容、俗状,世俗人的样子。(53)“风云凄其”以下四句,说北山的风云、泉石、林峦、草木都因周子离去而若有所失,感到悲怨。(54)纽,系。金章,铜印,官印。(55)绾,亦系。墨绶,黑色系官印的带子。(56)跨,超越。属城,州的下属县城。(57)百里,一县的辖境。(58)英,英名。风,威风。海甸,海边。(59)帙(zhi至),书画的套子。道帙,指道家的书。(60)法筵,佛家讲经说法的坐席。(61)敲扑,鞭打犯人。喧嚣,犯人的叫喊声。其,指代周子。(62)牒,公文。诉,诉讼。倥偬(kong zong恐总),繁忙。(63)绸缪(chou mou愁谋),纠缠。结课,考核官吏政绩。(64)纷纶,忙碌。折狱,断案。(65)笼,笼盖,超过。张,张敞。赵,赵广汉。二人都做过京兆尹,都是西汉名臣。往图,过去的功绩记录。(66)架,同“驾”,超越。卓,卓茂。鲁,鲁恭。二人都是东汉循吏,都做过县令。箓(lu路),功劳簿。(67)希踪,希望赶上。三辅,汉代长安附近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辅。豪,贤能的官吏。(68)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牧,一州之长。(69)落,余下。(70)涧户,水流两山之间的口子。(71)延伫(zhu注),伸长脖子望。(72)还飙(biao标),旋风。(73)写,同“泻”。写雾,飘流的雾。楹,庭堂间的柱子。(74)蕙帐,用香草做的帐子。(75)山人,隐士。(76)簪,官吏用来别住头发的条状器物。投簪,弃官。逸,隐遁。(77)兰,香草,为隐士所佩带。解兰,放弃隐居。尘缨,世俗的官带。(78)“于是”四句,说周子变节入仕,钟山的南岳、宇陇、列壑、众峰都讥笑北山当初容纳了周子。(79)游子,周子。(80)吊,慰问。(81)“秋桂”二句,是说秋桂、春萝都因惭愧而不要风传其香,月衬其美了。(82)骋、驰,李善《文选》注作“宣布”解。逸议,隐逸之士的清议。素谒,一般百姓的言论。(83)促装,急促打点行装。下邑,周子为官所在县。(84)浪栧,摇桨。栧,同“枻”,桨。上京,即京城建业。(85)魏,同“巍”,高大的样子。魏阙,宫门两边高大的角楼。(86)假步,路过。山扃,山门,即北门。(87)芳杜,香草。厚颜,羞愧。(88)薜荔,香草。无耻,忘掉耻辱。(89)重滓(zi子),重新被污秽。(90)尘、污,都是污染的意思。游躅,游迹。蕙路,长满蕙草的山路。渌,清水。(91)扃,门,这里作闭门解。岫(xiu袖),山洞。幌,帷幔,这里指山洞口的雾气。(92)云关,云生处。(93)敛,收起。(94)鸣湍,急流有声的山水。(95)来辕,周子的车。(96)杜,拒绝。辔,马缰,这里代指马。(97)丛条,聚集在一起的树枝。瞋(chen琛),怒目相视。胆,肝胆气怀。(98)颖,谷穗的末端,此指草本植物的穗子。(99)“或飞柯”二句,说沿路的树木,有的扬起枝条去折毁周子的车轮;有的低下枝条去扫除周走后留在路上的污迹。柯,粗枝条。(100)君,指首句的“钟山之英,草堂之灵”。谢,辞绝。逋,逃。逋客,指周子。
 
 〔分析〕
 “北山”,即钟山,今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东北。“移文”,是常被用作批评、声讨他人的一种文体,与檄文相似,故《文心雕龙》合称其为“檄移”。
 本文假托北山草堂的神灵,谴责嘲弄“假容江皋,投情魏阙”,先隐后仕的假隐士周子。
 封建社会的隐士,多数是因仕途失意,或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士子,为求得全身远祸,或看穿恨透混浊的官场,而隐居山林,甘贫乐道。然而,这样的人又往往因此而赢得人们对他们的崇敬和景仰,从而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于是聪明而狡猾的统治者,便用高官厚禄诱其弃隐入仕,借此以笼络人心。因此,某些热衷仕宦的文人,为了谋求大官,便以“入山隐居”来抬高自己的声望,好让皇帝知道后召他出山入仕就能一步登天,飞黄腾达。后来的所谓“终南捷径”说的就是这回事。本文中的周子,先是隐遁北山,洁身自好,自鸣清高,把自己打扮成绝顶圣洁的隐士。然而,一旦朝廷召他入朝做官的消息传到北山时,他立刻眉飞色舞,迫不及待地卸去伪装,下山去充当皇帝的命官了。后称这样的假隐士为“充隐”。
 关于周子其人,《文选》李善注说:周子即南朝齐的周颙。吕向注更说:“钟山在都北。其先,周彦伦(周颙字)隐于此。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欲却过此山。孔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后来注家多依此说。然而,比孔稚珪晚死三十六年的萧子显写的《南齐书·周颙传》所载:周颙并没有任过海盐令,也无先隐后仕事迹。他确实“于钟山西立隐舍,休沐则归之”。但“休沐”并非隐居,而是官吏的例假。此外,作者孔稚珪本人也一生做官,并不轻视仕宦。由此可知,李善、吕向所说并非史实。明人张溥说此文是“调笑之言,无关纪录”,当是言之有理的。
 全文可分五段。第一段开头四句破空而起,语似奇诞而意在现实,意思是说:钟山草堂的神灵对周子的隐而复仕不但亲目所睹,而且身受其骗,所以他要“驰烟驿路”,把周子的劣迹刻勒于山庭以示万世之众。这样开头,设想奇特,看是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而实是以假烘真以开拓下文。下面十二句写的是真隐士,他们身处俗世,一尘不染,鄙薄功名利禄而甘贫乐道,向往神仙。“吾方知之矣”,“固亦有焉”两句,语极冷峻,意思是说:即使世上有这样的隐士,也是凤毛麟角,而且已是往事了。接着便写先隐后仕的假隐士。“何其谬哉!”把假隐士一语骂倒。再写真隐士与前文呼应,意在感慨今无真隐士。
 第二段,点名假隐士周子。前四句先为周子唱“赞歌”:称他是俊俗之士,不但有文才,学问渊博,而且还精通老庄的玄学。并且博古通今,深通史学。在这“赞歌”的背后隐含着这样的意思:像他周子这样的人,本可稳取官爵,安富尊荣的。“然而”,他偏要欺世盗名,作假充隐。接着,作者紧扣一个“假”字写开去:周子对古往著名的隐士,既“排”又“拉”。对王侯百官既“傲”又“蔑”。他只知佛家的“空”和道家的“玄”,其他世俗杂念,似乎已不知其为何物了。他实在是清高极了。倘无下文,他真是空前绝后的大隐士了。
 第三段,“鸣驺入谷,鹤书赴陇”两句,点“金”成石,使这位“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的周子一下子现了原形。原来他前面的“排”、“拉”、“傲”、“蔑”,纯属装腔作势,全是在作假。这里的“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才是他生平追求中的真。为了突出他求仕之真,而先着力写他充隐之假,以其假来对比衬托他的真,就更能显示他作假的可鄙可憎可恶。他听了“鸣驺”,见到“鹤书”后,立刻“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或者是没有必要继续作假了。因为他苦苦作假的目的此刻已经达到。于是他赶紧丢掉伪装,离开此山,入朝受官任职,欺压百姓去了。这里,读者清楚地看到:周子是怎样由一名空前绝后的隐士而“变”为一名朝廷皇帝的命官的。
 第四段写北山景物,对周子面目大暴露后所取的态度。首句“我”,代表全山景物,给景物赋予人的品格。高霞、明月、青松、白云、涧户、石径、还飙、写雾、蕙帐、夜鹄、晓猿、岳、陇、壑、峰、林、秋桂、春萝等。它们既是各景物中的自身,又具有人的品格情感。对周子的离去,它们有的嘲笑,有的慨叹,有的悲伤,有的惭愧,有的怨,有的议。因是周子离去,它们虽已受骗,但感情还是能自我克制的。
 下文第五段,写周子去而复来,并且是做了官之后再来的,因此,众景物的感情再也不能克制了。它们不仅“怒”而“瞋”,而且采用各种行动,以阻止、驱逐路过北山的周子。随着周子由第一次来行骗到第二次来扬威,众景物也由感情上的怨、议,而发展为行动上的抵制。周子终于由一名清高无比,深受北山敬仰的隐士,而成了被北山景物所驱赶的逃客。
 本文运用了拟人、对比、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叙事写景酣畅生动。作者赋予山泉草木云雾等景物以隐者的形象,由众景物来嘲弄驱赶周子,就更显得周子其人的可憎亦复可鄙。文章语言精炼生动,脱离了一般骈文的华靡平庸、板滞的积习。

 〔评说〕
 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假山灵作檄,设想已奇,而篇中无语不新,有字必隽。层层敲入,愈入愈精。真觉泉石蒙羞,林壑增秽。读之令人赏心留盼,不能已也。”
 许梿《六朝文絜》:“此六朝中极雕绘之作。炼格炼词,语语精辟。其妙处尤在数虚字旋转得法,当与徐孝穆《玉台新咏序》,并为唐人轨范。”
 于光华《评注昭明文选》引孙鑛曰:“六朝虽尚雕刻,然属对尚未尽工,下字尚未尽险。至此篇,则无不入髓。句必诤,字必巧,真可谓精绝之甚,此唐文所祖。”

《北山移文》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北山移文》

孔稚珪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1)。驰烟驿路,勒移山庭(2)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3),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4),干青云而直上(5),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6),皎皎霞外(7),芥千金而不眄(8),屣万乘其如脱(9),闻凤吹于洛浦(10),值薪歌于延濑(11),固亦有焉(12)。岂期终始参差(13),苍黄翻覆(14),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15),乍回迹以心染(16),或先贞而后黩(17),何其谬哉!

呜呼! 尚生不存(18),仲氏既往(19),山阿寂寥,千载谁赏(20)?世有周子(21),隽俗之士(22),既文既博,亦玄亦史(23)。然而学遁东鲁(24),习隐南郭(25);偶吹草堂(26),滥巾北岳(27); 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28),乃缨情于好爵(29)。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30),风情张日(31),霜气横秋(32)。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33)。谈空空于释部(34),覈玄玄于道流(35)。务光何足比(36),涓子不能俦(37)

及其鸣驺入谷(38),鹤书赴陇(39),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40),袂耸筵上(41),焚芰制而裂荷衣(42),抗尘容而走俗状(43)。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纽金章,绾墨绶(44),跨属城之雄(45),冠百里之首(46),张英风于海甸(47),驰妙誉于浙右(48)。道帙长殡(49),法筵久埋(50)。敲扑喧嚣犯其虑(51),牒诉倥偬装其怀(52)。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53),每纷纶于折狱(54)。笼张赵于往图(55),架卓鲁于前箓(56)。希踪三辅豪(57),驰声九州牧(58)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59),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60),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飙入幕(61),写雾出楹(62),蕙帐空兮夜鹄怨(63),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投簪逸海岸(64),今见解兰缚尘缨(65)

于是南岳献嘲,北垄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66)。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67)。故其林惭无尽,磵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68),骋西山之逸议(69),驰东皋之素谒(70)

今又促装下邑(71),浪拽上京(72),虽情投于魏阙(73),或假步于山扃(74)。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无耻(75),碧岭再辱,丹崖重滓(76),尘游躅于蕙路(77),汙渌池以洗耳(78)。宜扃岫幌(79),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80)。于是丛条瞋胆(81),叠颖怒魄(82),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83)

〔注释〕(1)钟山: 即北山,在今南京市东北。英、灵:都指山神。草堂: 周顒在钟山所建茅舍。(2)驰烟: 山神腾云驾雾。驿路: 大路、马路。勒移山庭: 把移文刻在北山上周顒隐舍的院子里。勒: 刻。移文:文告。(3)耿介: 耿直有节操。拔俗: 超出流俗。标: 风度。(4)潇洒:豁达无拘。出尘: 超越尘世。度(duo): 衡量。方:比。絜:同“洁”。(5)干: 凌驾。(6)亭亭: 耸立貌。物表: 万物之上。表: 外。(7)皎皎: 洁白貌。霞外: 云霞之外。(8)芥千金: 视千金如小草。(9)屣万乘: 视万乘如敝屣。屣(xi): 草鞋。万乘: 天子。周制,天子出兵车万乘。(10)凤吹: 指笙。洛浦: 洛水之滨。《列仙传》: “周灵王太子晋,吹笙作凤鸣,游于伊、洛之间。”意谓耳听天外之音。(11)值: 遇。薪歌: 采薪者之歌。延濑: 长河之滨。水流沙上曰濑。(12)固亦有焉:本来就有的。(13)终始参差: 前后行为不一致。(14)苍:深青色。苍黄翻覆: 白色的丝可染成青的,也可染成黄的,比喻变化无常。(15)泪翟子之悲二句: 《淮南子·说林训》载,“杨子见歧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这二句是说,那种“终始参差,苍黄翻覆”的假隐士使得墨翟、杨朱悲泣恸哭。泪: 这里用作动词,掉泪。翟子: 即墨子,名翟。(16)乍: 暂时。回迹:避迹山林。心染: 内心为利禄所染。(17)贞: 正直,高洁。黩: 污垢。(18)尚生: 尚子平,西汉末隐士,卖柴以供饮食,终身不仕。(19)仲氏: 仲长统,东汉末人,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20)山阿: 山隅。赏: 游赏。(21)周子: 指周顒。(22)隽俗之士:超出世俗的英俊之士。(23)文: 文采。博: 博学。玄: 老、庄之学。史:史学。(24)东鲁: 指春秋时鲁国隐士颜阖。《庄子·让王》说鲁君使人聘他,他逃走了。鲁在东方,故称东鲁。(25)南郭: 南郭子綦。《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偶。”(26)偶吹:混在吹奏乐器的人当中,即滥竽充数。事见《韩非子·内储说》。偶吹草堂: 指周顒住在草堂冒充隐士。(27)滥: 过分,不得当。巾: 隐士所戴的头巾。北岳: 北山。(28)假容: 装出一副隐士模样。江皋: 江边,指草野。(29)缨情于好爵: 心情萦系在猎取高官厚禄上。(30)排: 排斥。巢父、许由:唐尧时隐士,都曾拒绝唐尧让天下的要求。见《高士传》。拉:摧折。百氏: 指诸子百家。(31)风情: 气度情致。张日: 张大过日,指傲气之盛。(32)霜气: 秋天肃杀之气。横: 盖,胜过。(33)幽人: 隐士。长往: 隐居不出。王孙:贵族子弟。不游: 不来山中隐居。(34)空空: 佛经义理。佛家认为万物皆空,这“空”是假名,假名亦空,故称“空空”。释部: 佛典。(35)覈(he): 研究考核。玄玄: 道家义理。《老子》: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流: 道家。(36)务光: 夏时隐士,汤得天下,让光,光潜水而逃。见《列仙传》。(37)涓子: 齐人,隐于岩山。见《列仙传》。俦:匹敌,相等。(38)鸣: 官吏出行时侍卫的喝道声。驺(zou): 皇帝的骑侍。(39)鹤书: 指诏书。古代写诏书常用鹤头字体,故称诏书为鹤书。陇:山。(40)尔乃: 于是。眉轩: 眉飞色舞。轩: 高扬。席次: 座上。(41)袂: 衣袖。(42)芰(ji)制、荷衣:《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此指隐士的衣服,以比修身芳洁。(43)抗尘容:显露出庸俗的神气。抗:扬。走俗状: 奔向名利场中。走: 奔逐。(44)纽: 系。金章: 县令的铜印。绾(wan):系。墨绶:黑色的系印带子。(45)跨: 超越。属城: 郡下所属各县。雄: 豪长。(46)百里: 指一县之地。(47)张: 张扬。英风: 英名。海甸: 海边。(48)驰: 播散。妙誉: 荣誉。浙右: 钱塘江之南。这里指今浙江绍兴一带。(49)道帙(zhi): 道家书典。帙: 书套。殡: 弃。(50)法筵: 佛家讲经的席位。埋: 埋没,引申为抛弃。(51)敲扑喧嚣: 拷打审问犯人。犯其虑: 扰犯其思虑。(52)牒诉倥偬(kong zong): 应办的文书诉讼事务十分繁杂、紧张。倥偬:紧迫的样子。(53) 绸缪: 纠缠。结课: 考核官吏政绩。(54)纷纶:繁忙。折狱: 断案。(55)笼: 盖过。张、赵:张敞和赵广汉。两人都做过京兆尹,是西汉名臣。往图:从前的吏治资料。(56)架: 超越。卓、鲁: 卓茂和鲁恭。两人都做过县令,是东汉循吏。前箓(lu): 前人的记载。(57)希踪:希图追迹,引申为学习,仿效。三辅: 汉代称京兆尹、左冯(ping)翊、右扶风为三辅。豪:治理三辅的能吏。(58)驰声: 传扬名声。九州牧:天下各处的地方长官。牧: 一州之长。(59)落阴:空余阴影。落:余下。(60)磵户:水涧和庐舍(指周顒在山中的草堂)。磵: 通“涧”。摧绝: 破坏。无与归: 没有人回来,意即无人来游憩了。(61)还飙(biao): 旋风。(62)写: 通“泻”。写雾即吐雾。楹: 屋柱。(63)蕙帐: 用蕙草制成的帐幔。(64)投簪: 弃官。簪: 官吏连冠于发的饰物。(65)解兰:解下隐士的兰佩,指放弃隐居生活。缚尘缨: 被世俗的冠带所束缚。缨: 系冠的带子。(66)攒(cuan): 聚。竦(song): 耸动。诮: 嘲弄。(67)游子: 指周顒。我:北山山神自指。(68)遣: 遣逐。(69)骋: 宣布。西山: 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处。逸议:隐士的评议。(70)东皋: 泛指隐士的居处。阮籍《奏记诣蒋公》: “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素谒: 清议。(71)促装: 急忙整治行装。下邑: 指周顒原来任职的山阴县。(72)浪拽: 荡桨。拽: 同“枻(yi)” ,桨。上京: 指当时京城建康。(73)魏阙: 同“巍阙”,高大的宫门,指朝廷。(74)假步: 到。山扃(jiong): 山门,指北山。(75)芳杜: 香草名。厚颜:羞惭。薜荔: 香草名。(76)滓: 污辱。(77)尘:污染。游躅(zhuo):隐士的游踪。(78)渌池: 清池。洗耳: 《高士传》载,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不肯,听到这消息后即洗耳于颍水之滨。巢父牵牛来饮,问知其故,以为“污我犊口”,即牵牛于上游饮之。(79)扃:关闭。岫(xiu)幌:山穴。(80)来辕: 指周顒的车乘。杜: 阻塞。妄辔: 乱闯的车马。(81)丛条: 杂多的树枝。瞋胆:意为肝胆也气坏了。(82)叠颖: 重叠的草穗。怒魄:使魂魄发怒。(83)君:是指丛条、叠颖对北山山神的敬称。谢:拒绝。逋客: 逃客,指周顒。

〔鉴赏〕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普遍希企和崇尚隐逸,他们或啸傲林泉,或游迹江湖,以此来逃避社会现实,寄托洁身自好的情志。这种风气对南北朝时的士人也颇有影响,不同的是,他们已不象前人那么超脱。一些社会名流往往一边在朝廷或地方供职,一边却结庐山林,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是名利场中的热心之辈,为了待价而沽,取得高官厚禄,又往往在一段时间内隐居山野,闭门谢客,以此来赢得隐士的美名。一旦目的达到,便轩车驷马,衣朱着紫,再也不想光顾昔日的茅屋柴扉了。南朝齐孔稚珪的传世名篇《北山移文》,即对这类人和现象,作了戏谑性的绝妙嘲诮。

《北山移文》给人的第一个感觉,便是它的诙谐。关于这一点,作品题目的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北山即钟山,因在齐代都城建康(南京)之北而名。移文则原是古代官府的一种公文,被用来颁布政府的命令、晓喻民众。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曰: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在此之前,汉代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刘歆的《移书让太常博士》等,都是这类文章的典范。现在,作者以北山的名义,郑重其事地运用移文这种公文形式,来宣布自己受欺被骗的情况和拒绝周子再次经过的意愿,事情的本身就很诙谐和幽默,使人感到这是一篇戏谑文字。作品除开头“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以第三者身分,作客观叙述外,全篇都以山灵的口吻行文,大致可分三段。从“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至“何其谬哉” ,为第一段。在这一段中,作者以简洁的文笔先总写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隐士: 第一种出尘拔俗,飘然高举,他们“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有超然方外之志; 第二种脱却名利,笑傲王侯,他们“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有放浪山水之情; 第三种则是利禄之辈,他们“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一旦时过境迁,便判若两人。对于前二种隐士,山灵表示了自己的欢迎和赞赏; 对于后者,山灵则以“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表示了它的意外和愤慨。这一段以真假隐士的志向和行为的鲜明对照,为后文直接提出和谴责周顒的负心背叛作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段从“呜呼! 尚生不存”至“驰东皋之素谒”,为全文重点。其开始即慨叹: “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言语间充满了世无知者的孤寂之感,并为后面的逐层铺述奠定了谴责、讥讽的基调。在先从正面对周子的“既文既博,亦玄亦史”和“诱我松桂,欺我云壑”的情况作了概括介绍之后,文章分层描写了他的“先贞”和“后黩”。你看,“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志趣是何等的高洁,情操又是何等的坚贞! 他或者赞叹逸士的隐而不返,埋怨王孙的贪恋富贵; 或者侈谈佛家的色空,高论道家的玄冥,似乎古代所有的名人高士,巢父许由、务光涓子都不能与之相比了。山灵在此对周顒初至时的自命不凡,竭尽夸张和形容之能事,其意在反衬其变节后的卑劣和粗俗。果然,当皇帝的征车载着诏书来到北山时,周顒不仅立刻“形驰魄散,志变神动” ,而且“眉轩席次,袂耸筵上” ,洋洋得意,甚至“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完全背叛了往日的言行。作者象一位漫画高手,寥寥数笔,即将周顒应召时那种急不可待、志得意满的丑态勾勒了出来,这和上文对其“风情张日,霜气横秋”的夸张恰恰形成尖锐的对比。而作品辛辣的讽刺之意也因此力透纸背,令人读后悠然心会,哑然失笑。正是这种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激怒了山灵。一时间风云凄怆,石泉呜咽,林峦失望,草木沮丧。

夸张和对比是讽刺艺术的基本特征。在刻画了周顒初至北山和应召出山的两种情形后,文章又进一步描写了周顒的热衷名利和北山的空寂荒漠。一方面,周顒纽章绾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为了取得比汉代名吏张敞、赵广、卓茂和鲁恭更显著的治绩,使声誉超越权贵、远播九州,他一心操治公务,整天忙于诉讼责讯和应付考课,将旧日钻研的道佛学业以及追寻的琴赋闲情,完全抛在一边。另一方面,北山自周顒去后,一片荒寂冷落: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 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蕙帐空兮夜鹄怨,山人去兮晓猨惊”,真是人去山空,万籁孤旷。更使北山难堪的是,它的被骗,招来了南岳北垄群峰众壑的讥讽和嘲笑,令其“林惭无尽,磵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为了雪耻排辱,它恨不得驰骋东西,将周顒负心的丑行公布远近,告示天下。这种通过夸张的描写形成的强烈对比,既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周颙“苍黄翻覆”的丑恶灵魂,又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北山受欺蒙辱的无比义愤,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今又促装下邑”至结尾是第三段。此段承前写来,山灵听说在县邑做官的周颙在赴京途中要假道北山,不禁勃然大怒。为了不使山崖芳草再次蒙受昔日的耻辱,不让幽径绿池再遭践踏和污染,整座北山都行动起来了: “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就连草木也不例外,它们纷纷扬起枝条,阻挡车轮;垂下尖梢,扫去污迹。这一切,似乎都在义正辞严地宣告周颙的不受欢迎,都在对他下逐客令。“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文章结语明快、坚决,下笔如有千钧之力。

孔稚珪的《北山移文》是骈体文的典范作品,它在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六朝骈文“气韵幽闲,风神散荡”,“其气转于潜,骨植于秀,振采则清绮,陵节则纡徐。缉类新奇,会比兴之义,穷形抒写,极绚染之能”(孙德谦《六朝丽指》)的典型特点。具体地说,作品在夸张对比、拟人抒情和语言精美等方面尤为突出。

首先,在全文三个段落中,有两段采取了三种不同情况的对比,层层逼进,愈转愈深。第一段对比了真假隐士的志向和行为,虽然没有点出本文所要嘲诮的周颙,但从“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的语气中,已透出将要对此作出谴责的消息。第二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世有周子”,先对其初隐时的自命清高与应召时的趋之若鹜作了夸张描写,从前后态度的尖锐对比中揭露出他的欺世盗名和利欲熏心;接着又竭力渲染了周颙为官的繁忙和北山的空寂,由两厢处境的悬殊进一步突出了他的热衷仕宦和背信弃义。正是在这种步步深入的对比中,周颙的灵魂被一层层地揭露出来,作品的嘲诮力量也因此不断增强。

其次,与通过对比揭露周颙“先贞而后黩”的同时,作品还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写了北山凄怆、孤寂和愤怒的感情。如其写周颙应召出山,“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周颙走后,又使北山“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 等到周颙欲假道北山的消息传来,“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在这里,北山的一泉一石、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富有感情,那么富有正义感,这使作品不仅具有漫画的讽刺力量,而且也具有诗歌的抒情韵味。

另外,无论是对比还是抒情,都借助于语言的形象和精美。前人曾谓“六朝虽尚雕刻,然属对尚未尽工,下字尚未尽险,至此篇则无不入髓,句必净,字必巧,真可谓精绝之甚”(于光华《文选集评》引孙月峰语),对作品的语言特色作了较为全面和中肯的评价。所谓“入髓”,即指其形象传神。如以“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来形容周颙初隐的意气,以“眉轩席次,袂耸筵上”来刻画其应召时的神态,无不惟妙惟肖,宛然纸上。所谓“净”、“巧”,即谓其清丽新巧。如写北山蒙耻含辱,谓“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 相传为王安石激赏的“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等,均构想新颖,用语明净,有戛戛独造之妙。而作品的虚字运用,也备受前人称道。许梿的《六朝文絜》曾称其为“六朝中极雕绘之作,炼格炼词,语语精辟,其妙处尤在数虚字旋转得法” ,可见其语言成就也是很高的。

作者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史书谓其“风韵清疏,好文咏”,曾为齐太祖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他写这篇作品,旧说以为系阻止曾隐钟山、后出为海盐县令的周颙再次途经那里而作(《文选》吕向注)。然据近人考证,此说与《南齐书》中的有关记载不符;而且从其与作者生活道路基本相似、结交朋友和为人风趣擅文相类等情况来看,这篇作品很可能出于孔稚珪将庭内鸣蛙当作两部鼓吹一类的谐趣。孔稚珪本人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隐士。《南齐书》本传谓其自青年时解褐至最终病死,一直做官未曾间断,不过他性爱隐逸生活,“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从这一点来看,他对一面热衷于做官、一面却在钟山“立隐舍”、并任其荒芜的周颙有所嘲诮和揶揄,也是很可能的。

字数:7349
曹明纲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597-604页.
北山移文

北山移文

辞赋名篇。南朝齐孔稚珪作。《文选》见载。文章开篇叙述真假两种隐士的不同面貌,提出辨别真假的标准。接着写周颙由弃官隐居到弃隐入仕的过程,以一隐一仕的前后对比,作了有力的揭露批判。最后写北山因此而遭受的屈辱和愤慨。本文以山灵口吻,对周颙假隐士的虚伪面貌进行辛辣讥讽和无情鞭挞。赋作基本上是四、六言句错综成篇,对偶工整,用典精切,词采华美,已是成熟的骈体赋。尤为精巧的是文章后三段拟人状物,神采飞动,成为千古绝笔。写愤恨则云“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写羞愧则曰“林惭无尽,磵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写逐客则云“丛条瞋目,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声情怒貌,逼真维妙。王安石对之称美曰“奇绝”;许梿《六朝文絜》评注曰:“此六朝中极雕绘之作,炼格炼词,语语精辟。”又云:“骨劲气完,刻镂尽态。”

☚ 北征赋   叩头虫赋 ☛

北山移文

借指讽刺隐士出仕的檄文。唐杜甫《覃山人隐居》诗: “南极老人自有星,北山移文谁勒铭。”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周颙〕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钟山: 即北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勒移: 刻移文。移文,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宣示旨意,晓谕对方。魏阙: 指朝廷。逋客: 逃客。扃(jiong): 门户。南朝齐周颙和孔稚珪,初同隐于钟山。颙后出仕,当其再过钟山时,孔稚珪作《北山移文》,以北山神灵的口吻,讽刺颙热中利禄,拒绝周颙入山。

北山移文

《北山移文》

南朝·齐孔稚圭撰。由于受“天下有道则仕,天下无道则隐”传统的行为方式的影响,便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一个特殊的阶层,即隐士阶层,其中有的是洁身自好、抱朴守真的“真隐”,如陶渊明,但也有“身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的“伪隐”,如本文的抨击对象周颙。本文以“移文”(古代文书的一种,旨在宣述自身的意图,使对方明白)的形式,深刻地嘲讽了周颙隐居时的道貌岸然和征召后色变神动的虚伪面目。文章采用拟人化写法,对北山的一草一木,无不投之以情,报之以意,具有动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如写大自然的惭愧:“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通过草木的羞愧之心反衬人的无耻之状,比寻常的直接描述更有力量。

☚ 月赋   辞隋王子隆笺 ☛

《北山移文》bei shan yi wen

Text Moved from the Northern Mountain→孔稚圭 (Kong Zhigui)

北山移文běi shān yí wén

南朝齐时周颙曾与孔稚珪一起隐居北山,后周颙应诏出仕。任期满时进京准备再过北山,孔稚珪即借神灵之意撰《北山移文》以讽。后因以指用文字讥讽热衷于仕途利禄的人。北山: 南京的钟山。

北山移文

南齊孔稚圭文,傳唐孫過庭書。體勢為草,品韵甚似〈書譜〉,然乏 〈書譜〉 縱横豪邁之氣概。刻石今存湖北襄陽米氏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