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师大风潮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女学生反封建奴化教育的斗争。1924年2月,北京政府教育部任命杨荫榆为该校校长。杨任职后推行封建家长式统治,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排挤进步教师,导致北京女师大学生的驱杨运动。1925年1月,学生自治会派4名代表到教育部强烈要求撤换校长,并致函杨荫榆,要求其自行辞职,又在《京报》上二次发表“驱杨宣言”,揭露杨的种种罪状。学生们不许杨主持国耻10周年纪念日,不许她人校,同时发表文章,向社会控诉。在北京女师大任教的鲁迅坚决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中共北方区委派夏之栩到女师大指导斗争。从1月至5月,驱杨风潮持续不断。但杨并未辞职,而且在北京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的蔽护下,对学生采取恶劣的报复手段,开除了6名学生自治会的主要成员,遭到师生的强烈反抗。杨为破坏学生支援五卅惨案后上海人民掀起反帝斗争的运动,7月底借口暑假整修校舍,逼迫学生搬出学校,并派警察封锁学校,与学生发生激烈冲突,致重伤者20多人。这一暴行,受到女师大学生的强烈抗议,他们决心为伸张正义而斗争到底。女师大学生的遭遇,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同情。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段祺瑞政府不得不撤走警察,批准杨荫榆辞职。8月,段祺瑞政府及其教育部悍然下令停办女师大,设立“国立北京女子大学”,并派军警强行解散女师大,女师大学生在反奉倒段运动中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1月30日,女师大师生回到原校址,散发《女师大复校宣言》,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