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化虫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丸 > 化蟲圓 > 化蟲丸
化蟲丸  huàchóngwán

即化蟲圓。

化虫丸

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炒铅粉、鹤虱、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枯矾十二两半。为末,面糊为丸,麻子大,一岁小儿每服五丸,温浆水加生麻油一至二滴调下;或用温米饮送下。功能杀肠中诸虫。治小儿虫积,发时腹痛,往来上下攻冲难忍,或结聚成团,或呕吐清水涎津,多食而瘦,面色青黄。
❷《医学入门》卷六方。硫黄一两,木香五钱,密陀僧少许。为末,外泡附子一枚,以醋熬成膏和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荆芥茶水送下。治诸虫。
❸《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芜荑、黄连、神曲、炒麦芽各等分。为末,煮糊为丸,黍米大,空腹米饮或猪胆汁送下。治小儿疳热。

化虫丸 《和剂局方》卷十

【组方药物】 胡粉(炒) 鹤虱(去土) 槟榔 苦楝根(去浮皮)各1.5千克 白矾375克(枯)
【制剂用法】 上药5味,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1岁儿服5丸,温浆水入生麻油1~2点,调匀下之;温米饮下亦得,不拘时候,其虫细小者,皆化为水,大者自下。
【主要功效】 杀肠中诸虫。
【适应病证】 小儿虫积,腹痛时作时止,往来上下,或结聚成团,或呕吐清水涎沫,多食而瘦,面色青黄。
【临床验证】 1.蛔虫病:以本方治疗蛔虫病10例,7例有效(《福建中医药》1959,9:39)。2.胆道蛔虫症:治疗23例,效果满意(《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9:16)。3.其他虫病:有报道称本方治疗蛲虫病、绦虫病、血吸虫病均有一定疗效。
【方义分析】 此为临床常用驱虫方,方中鹤虱善驱蛲虫,并能杀诸虫,为驱虫之要药;苦楝根皮杀蛔虫、蛲虫;槟榔杀绦虫、姜片虫;其余枯矾、胡粉亦具杀虫之效。诸药合用,则杀虫之功更优,但方中胡粉毒性较大,不宜多用、久用。又《医方集解》所载化虫丸,较本方多芜荑、使君子,则驱蛔杀虫之功更佳。

化虫丸huàchónɡwán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铅粉、鹤虱、槟榔、苦楝根皮各五十两,枯矾十二两五钱。糊丸, 如麻子大, 小儿每服五丸。治肠中诸虫, 发作时腹中疼痛, 或成虫团, 往来上下, 痛剧时呕吐清水或吐蛔。

化虫丸

化虫丸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由胡粉(炒)、鹤虱(去土)、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枯)十二两半组成。为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入生麻油一、二滴,调匀送下,温米饮下亦可,不拘时候。功能杀肠中诸虫。主治肠中诸虫,发作时腹中疼痛,时或成虫团,肠动增加,痛剧时呕吐清水或吐蛔。方中鹤虱能杀诸虫,为驱虫要药;苦楝根皮能杀蛔虫、蛲虫;槟榔能杀绦虫、姜片虫;其余枯矾、胡粉均具杀虫之效,诸药合用,则杀虫之力更强。但其中胡粉对人体毒性较大,宜慎用,且不宜久用。本方各药单用即能杀虫,合用则效果增强,故各种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绦虫、姜片虫等都可通用。如虫已下尽,即当调理脾胃,扶助正气,以资巩固。
化虫丸(《医方集解》) 鹤虱、胡粉(炒)、苦楝根、槟榔各一两,芜荑、使君子各五钱,枯矾二钱五分。为末,酒煮面糊作丸,量人大小服用,一岁儿可服五分。功能杀肠中诸虫。主治肠胃诸虫为患。此方较《和剂局方》化虫丸多芜荑、使君子二味,芜荑能杀三虫,治寸白虫;使君子能杀蛔虫,故其杀虫作用较上方强。

☚ 安虫散   下虫丸 ☛
000046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