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Wù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 《后汉书·南匈奴传》注云: “鲜卑姓。”未道其详。 汉代有勿柯; 北魏有勿地延; 宋代有勿尼。 勿wù❶不,不要。東方朔《答客難》:“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固不得已。” ❷無。見“勿述”。 勿 勿wù不,不要。《召南·甘棠》三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毛《传》:“蔽芾,小貌。甘棠,杜。翦,去。”杜,棠梨。郑《笺》:“拜之言拔也。”《小雅·宾之初筵》五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郑《笺》:“勿,犹 ‘无’也。由,从也。其所陈说,非所当说,无为人说之也,亦无从而行之也,亦无以语人也。”《大雅·行苇》一章:“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毛《传》:“敦,聚貌。行,道也。”郑《笺》:“敦敦然道旁之苇,牧牛羊者毋使躐履折伤之。”朱熹《集传》:“勿,戒止之词也。” ☚ 氏 勿以 ☛ 勿读音·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文弗切,入,物韵。 ❶副词,表示劝阻或禁止。如:请勿入内。 ❷不;不要。 ❸无;没有。 上一条: 遌 下一条: 岉 勿 ☚ 摆布 则个 ☛ 勿〔wu〕 ghad mangs. 勿《集韵》莫勃·没;bbút‖mò由古义搔摩引申为(用鞭子,细长竹条、木棍等)打:共汝~落去gâng li bbút lohki(把你打下去) ❍ ~一下bbút zít’e。 《集韵》:“勿,卹勿,搔摩也。”《礼记·曲礼上》:“國中以策彗卹勿驅,塵不出軌。”郑玄注:“彗,竹帚,卹勿,搔摩也。”孔颖达疏:“云卹勿者,以策微近馬體,不欲令疾也。”(按:古代用雙音節“卹勿”,方言可独用)。 勿ㄨˋwù一0777①动挥手。闽语。福建。1922年《福建新通志》:「挥手曰~。」②动叠被成窝以便于睡觉。东北官话。辽宁沈阳:都(已经都)半夜啦,害不~被!睡吧!‖~啦半天啦!快睡吧!③连要不是。闽语。广东揭阳〖mai213〗。~落雨,伊硬虎有来要不是下雨,他一定来。④副快要。闽语。广东海康〖bue55〗。⑤副本来就不…。广东海康〖bue55〗。天~光亮。⑥副表否定,不;没;没有。⑴吴语。上海〖 〗。晚之去末,~像个‖要比迭对瓶小点个有~有‖侬几时吃个,我~看见。上海宝山、松江。江苏苏州〖 〗。~怕~识货,只怕货比货。《海上花列传》第一回:「耐自家也~小心啘。」又第二回:「俚~搭耐一淘去,耐去寻俚做啥?」江苏无锡、常州、宜兴、吴江、丹阳。浙江。《越谚・警世谚》:「宁可清贫,~可浊富。」浙江宁波、余姚、永康、金华、嘉兴、平阳〖fu54〗、温州。◇ 尤文贵《憨痴传奇》:「~要紧咯!~要紧咯!阿妹,你还是给他,没吃没用来找我!」⑵闽语。广东潮州〖 〗。翁辉东《潮汕方言・释词》:「欲之反对为『~』。如曰:『勿损』(桑,上上声,玩耍也)、『勿嬲』,又曰『欲抑勿』等。」《福建传统喜剧・炼印》:「叫声贤弟~愁眉;明早炼印。」庄群《吕叔寻宝》:「生理生意失败就~命,卖田当厝嫁嬷又卖仔,自己与人做春哥。」广东揭阳〖mai213〗。胶已~个~分别人自己不要的,不要给别人。福建建瓯〖mo22〗、沙县〖bui53〗。   勿wu不,不要。《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思?”(君子:丈夫。于役:服劳役。于,助词,无义。如之何:如何。之,助词,无义。)《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施于人。”(所不欲:不想要的。施:加。于:给。) 勿wù不要;别 △ 请~吸烟|请~打扰。 勿不;不要:~论︱~许︱~谓︱姑置~论︱~谓言之不预。 勿wù副词,不要,表示禁止、劝阻:请勿动手│请勿吸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勿(3次) 莫;不要。望崦嵫而~迫《离》 愿~爱兮《章·怀》 迁逡次而~驱兮《章·思》 勿wù表否定,不、不要。《离骚》:“望崦嵫而勿迫。” 勿wu勿吉 勿勿 勿药 勿忘草 勿为左右袒1 勿谓言之不预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 勿猶 “無”。《詩經·豳風·東山》:“制彼裳衣,勿士枚行。” 鄭玄箋: “勿,猶無也。”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式勿從謂,無俾大怠。” 鄭玄箋: “勿,猶無也。”《儀禮·少牢饋食禮》:“使女受祿于天,宜稼于田,眉壽萬年,勿替引之。” 鄭玄注:“勿,猶無也。” 古代名物 > 旌旗類 > 儀仗旗部 > 九旗 > 物 > 勿 勿 wù 亦作“𣃦”。 同“物”。《説文·勿部》:“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偁勿勿。𣃦,勿或從㫃。”段玉裁注:“州里當作‘大夫士’……經傳多作‘物’。” 务;勿○务wù(副)务必:~记|~请注意|~请准时出席|~使大家明了这一点|~请光临指导|除恶~尽。 ●勿wù(副)不要:~念|请~入内|请~在仓库附近吸烟|请~随便出入|请~攀折花木。 勿wù〖副词〗 一、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否定。可译为“不”(5)。《子鱼论战》: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受了伤而没有死的敌人,为什么不再加上一刀呢? 《子产坏晋馆垣》: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如果不拆毁围墙,就没有地方收藏礼物,这就加重我们的罪过。《驳复仇议》: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凡是杀人而合乎情理的,规定了不准报仇。 二,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7)。《报任安书》: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隔了很久没有给您回信,希望不要责怪。《李陵答苏武书》:愿足下勿复望陵。——希望您不要盼望我回来了。《李陵答苏武书》: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您的儿子很好,不要挂念。 勿wù❶ 不。《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与,即患秦兵之来。”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惮。” ❷ 表禁止或劝阻,相当于“别”“不要”。《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施于人。”《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忘!” ❸ 无,没有。《墨子·兼爱下》:“贵贤罚暴,~有亲戚兄弟之所阿。”(阿ē:偏私。)寒山《三字诗》之三:“我居山,~人识,白云中,常寂寂。” ❹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诗经·小雅·节南山》:“弗问弗仕,~罔君子。”《左传·僖公十五年》:“史苏是占,~从何益?” 勿*wuCEF0 ❶不要:剧场内请~吸烟。 ❷〈文〉表示否定。不:为表不必三让,又~得浮华(《文心雕龙》)。 不是 不是非 勿(~论) 罔(置若~闻) 不(~合;~对;~韪) 匪(~浅) 弗(~成) 未 否(~~) 不是这样:不然(大谬~) 不像是:非是 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疑似 肯定不是:须不是 ☚ 是这样 确实 ☛
制止 制止扈 禁(禁止;禁御) 止(裁止;抑止) 镇(镇止) 遮抑 屏寂 裁抑 裁挫 隔勒 遏制 裁制 表示制止:休(休得) 不(不要;不可;不必;~用) 勿(勿要) 莫(~叫;~怪) 制止洪水的泛滥:防水 防川 制止不正之风:检邪 遏制浮薄的社会风气:激薄停浇 制止贪婪的心:疗贪 制止为非作歹:距恶 制止暴乱:制暴 禁暴 制止暴戾行为:止暴 制止杀戮:遏刘 用战争去制止或消除战争:以战去战 检查制止:检柅 阻止遏制:沮遏 阻挠遏制:沮厄 抗拒,制止:樘柱 抵拒 抵制 抵掎 敌挣 抵讵和辩解:抵辩 下级采取各种办法来抵制上级的指示:软拖硬抗 放纵错误,不加制止:纵逸不禁 (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行动:制止)
另见:压制 强迫 阻挡 阻拦 ︱放任 ☚ 制止 平息 ☛
没有 没有没(~法;~事;~趣) 勿(勿有) 毋 无(无有;~效;~话;~声;互通有~) 冇(冇得) 非(~同小可) 谟 靡(~日不思)蔑(蔑有;~以复加) 罔(置若~闻) 呒(呒有;呒没) 乏(~走狗) 微 懵撒 唐丧(已成~) 莫须有,没有:蔑须 表示没有:不(~期而遇) 末(未曾;未尝;未从;未或;未省) 莫(~不称快) 匪 弗 没有什么:无何 呒啥(~关系) 没有东西:无物(眼空~) 几乎没有了:殆尽(伤亡~) 都是没有的事:兔角龟毛 完全没有:了无(~牵挂) 一点没有:精(精光;赤条精光) 了无 全无 毫无(~人性) 杳无 绝无略无 空空(~如也) 溜光 空竭殚空 殚尽 什么也没有:一无所有 空空如也 空无所有 了无所有 虚无所有 除身体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一无长物别无长物 身无长物 更无长物 橐无长物 他无长物 囊无长物 空无所有:光 赤(~手;~贫;~立;赤尽;~骨;赤白白;赤光光;赤条精光) 空(空空;空洞;穷空;贫空;~荡荡;~洞无物) 虚(虚无;虚亡) 幻 尽 穷罄 悬罄罄悬(家室~) 磬悬 悬磬 垂橐蔑然 阒然 寂绝 零度 稀空 空无所有的样子:跫然 荡荡
另见:数量 缺乏 空 消失 ︱有 ☚ 没有 无余 ☛
否定 否定否定意见或提案:否决 对事情现实的可能性进行否定:不得 无得 表示否定:否 非 不(~是;~能;不然) 莫 没(~有) 罔 勿 无未(未始;未尝) 毋 弗 棐 靡蔑 曼 哪(哪有;哪能;哪里) 断(断乎;断然) 讵 表示对存在的否定:未有 未或 表示统括性的否定:莫不 莫非 莫或 表示禁戒性的否定:无 莫 勿 毋 休 别 甭 表示加强否定:太(~不;~没) 表示特别强调否定:绝对 用反问的语气否定:何尝(~去过) 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话也否定了:因人废言 以人废言 全部否定:百无一是 全盘否定 表示全部否定:了不 略无 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 一笔抹倒 一笔抹 对有缺点错误的人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一棒打死 一棍子打死 一棍打一船 一概否定:抹杀 因小过错而抹杀大功德:以眚掩德 一眚掩德 把已成的事一概否定:抹杀一切 不因厌恶某人而抹杀他的优点:恶不去善 表示坚决否定:决 一定 表示断然否定:不可 不行 (否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否定)
另见:不承认 事物 存在 真实 案件︱肯定 ☚ 否定 推翻1 ☛ 勿wù文弗切,入物。 ❶副词。表否定。弗,不。《论语·颜渊》:“非礼~视,非礼~听,非礼~言,非礼~动。” ❷副词。表禁止。毋,莫。《关尹子·九药》:“~轻小事,小隙沈舟;~轻小物,小虫毒身;~轻小人,小人贼国。” ❸见“勿勿”。 〖勿〗 粵 mat6〔物〕普 wù ❶ 副詞,不。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欲〜予,即患秦兵之來。」 ❷ 副詞,別,不要。《孔子家語.六本》:「孔子聞之而怒,告門弟子曰:『參來〜內。』」(內:讓曾參進入。)
勿wù不要,别。如:请勿喧哗;闲人勿入;勿谓言之不预。 勿wù (表示禁止或劝阻) do not: ~ 放顶上 do not stake on top; ~ 放湿处 do not stow in damp place; ~ 近锅炉 stow away from boiler; 请 ~ 入内! No entry! ◆勿夺农时 do not take away people's time for planting and harvest; 勿河汉斯言 do not regard it as empty high talk; 勿失良机 Don't miss the good [golden] opportunity.;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勿替敬典 do not discontinue ancient institutions; 勿忘草 forget-me- not; 勿谓言之不预也 Don't say that I didn't warn you.; Do not blame us for not having forewarned you.; Don't say that you have not been forewarned.; Let no one say he has not been warned.;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Do not think any vice trivial, and so practise it; do not think any virtue trivial, and so neglect it.; 勿用手钩 no hook 勿wù❶ 勿念旧恶
❸ 穷寇勿追|稍安勿躁|少安勿躁 勿勿,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或體作 。 从刀,“刀” 旁以幾個小點表示滴血,“刎” 的初文。裘錫圭説,在文字發展的過程中,當一個字經常表示假借義或引申義之後,往往就在原字上加一個表意偏旁,即分化出一個以它作聲旁的形聲字來表示本義。這樣加上去的表意偏旁往往與原字的偏旁重復,如 “或” 與 “國”,“益” 與 “溢”,“勿” 與 “刎” 的關係就是這樣。“勿” 的本義是切斷、分割,故孳乳爲 “物”,含有區别、類别等義。卜辭或讀 “刎”,表示殺生以祭。或讀 “物”,指牛毛雜色。或借用作否定副詞。或説甲骨文 “物” 當是由 “勿” “牛”的合文演變而成。銘文或用作否定副詞,或讀 “物”,表示物件、事物。 楚簡帛文作 ,秦簡牘文作 ,後者爲古隸典型。 勿wù (甲) (篆) 甲骨文为会意或指事,主体为“刀”,刀边有几点,像是用刀割下或削去的东西,本义当“不要”讲,引申为否定词,与“毋”音、义都相近,可通。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wù 物(物质) 芴(有机化合物) hu 阴平:忽(忽然) 惚(恍惚) 淴(淴浴) 唿(唿扇) 阳平:囫(囫囵吞枣) 去声:笏(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可用以记事) huō 锪(一种金属加工方法) wěn 吻(吻合) 刎(刎颈之交)
213.趣談“勿”字勿,古代耕地的犁,“物”的本字,借爲否定:勿談、勿論。加“牛”爲“物”,指客觀存在的東西,萬事萬物。
勿 甲骨文; 金文; 篆wù[初文像牛拉的犁。由耒字加土粒構成。”《説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遊。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凡勿之屬皆从勿。 ,勿或從 。”不確。勿,爲“物”本字。周人借爲“否定”。勿勿,有“匆忙”之意。 《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丈夫服役去遠方,叫我怎不把他想!)。勿,周人借爲“否定”。 《論語·顔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所不願意的事,也不施加給别人。) 勿(wù)“ ,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凡勿之属皆从勿。 ,勿或从 。”(文弗切) 甲骨文作 、 、 、 。裘锡圭说,勿从刀,刀刃旁的小点代表所切割的东西,构意应是“分割、切断”,“刎”字初文。卜辞中“勿”被借为否定副词,相当于今天的“不”或“不要”。金文中“勿”作 、 、 ,用为否定词。胡小石《说文部首》中云:“勿实为事物之物本字,而今之物字原意为杂色牛。”[1]许慎说“勿”本为大夫和士所建旗帜,右笔象旗之柄,左边三笔似三条旗游,即飘带,飘带使用杂色的帛。“趣民”是召集百姓的意思,所以急速叫“勿勿”。 勿部只有一个属字“昜”,云:“开也。从日、一、勿。一曰:飞扬。一曰:长也。一曰:强者众皃。” 勿wù(4画)
 *勿wù4画 勹部 〈书〉 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请~吸烟|切~上当。 勿 ☚ 勿部 昜 ☛ 勿wù甲骨文作 。象弓弦散断形。废弛不能用义。用为否定副词别,不要义。甲骨文词句如:勿于祖丁御(即不要给祖丁御祭)|贞(占卜)我(指王自己或我国)勿伐犹(国名)。周代金文误以利的本字(从刀从点状,碎屑,甲骨文常作犁字用)作“不要”解的勿字来用。而没有真正的勿字。小篆把两点连起折笔成勿字,隶楷继承。近现代书面汉语还用。如:请勿吸烟|闻声勿惊。 勿★常◎常
wù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刀,上边的几个斜点表示血滴,隶定为“勿”。本义表示割脖子,是“刎”的本字。(一说甲骨文2象拉动弓弦,使振动发声之形,本义表示拉弓振弦。)假借为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别”;又表示一般的否定,相当于“不”。 【辨析】 ❶以“勿”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wù:物、芴∣hū:忽∣hú:囫∣hù:笏∣wěn:吻、刎。 ❷勿/毋 这两个字都是表示禁止的副词,但“勿”后的动词不带宾语,“毋”后如果是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勿 ; (wù)旗名。《周禮》:“大夫、士建物。”“物”即“𣃦”之譌。 勿 ☚ 火 屯 ☛ 00001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