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勘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勘合kān hé因古时信符一分为二,当事双方以对验符合为信,后以借指凭证。《明史·食货志》:“编置~~及底簿,发各布政司及都司卫所。” 勘合又称“勘契”。文书制度,适用于印信。首用于汉代的军事调遣。凡军队调遣,川竹木符契上加盖印信,剖作两半,当事双方各执其一,勘验之后,始为凭证,故称勘契。同时也用于出使使节方面。据《大学衍义补·尔节之制》载:“今世藩国朝贡者,皆给以勘合。”为严肃手续,《唐律疏议·擅兴律》又规定:“执兵之司,得左符皆用右符勘合,始从发兵之事。若不合符即从事……各徒二年。”又规定:“依令:差兵十人以上,并须铜鱼、书勘同,始合差发。”此处勘合勘同等义。明代各衙门收支钱粮也有勘合制度,《大明律·户律》规定:“收支钱粮等物,已有文案勘合。”《大清会典·兵部》也规定:官吏因公务而出时,上方即给予证明书,到各驿站,“皆验以邮符,曰勘合。”这项制度在中国行用二千年之久,并逐步构成一套文书勘验制度。 勘合 勘合发兵行时,对照行令信物。行军令用符牌,1符牌1分为2,1给统兵官,1留内府。用兵行令时,传令人须持诏令及内府符牌,送于统兵官,统兵官接诏令,验符牌,勘合无误后方发兵。《明史·舆服志四》: “凡公差,以军情重务及奉旨差遣给驿者,兵部既给勘合,即赴内府,关领符验,给驿而去,事竣则缴。” 《辽史·仪卫志》: “金鱼符7枚,黄金铸,长6寸,各有字号,每鱼右左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将,使者执右半,大小、长短、字号合同,然后发兵。事讫,归于内府。” ☚ 开门符 辽国宝印 ☛ 勘合kān hé验对符契。又作“勘契”。古时调遣军队以符契为凭,上盖印信,剖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持一半。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相符者始可调遣军队。引申指官府的勘合文簿。《本草纲目·疏》:“臣伏读礼部仪制司勘合一款。恭请圣明敕儒臣开书局,纂修正史,移文中外。” 勘合旧时文书加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查验骑缝半印,作为凭证。明代有调军勘合、军籍勘合。清代官吏使用驿站马匹,须查验邮符,称勘合。又官府文簿,编立字号,由上官用关防盖半印,称勘文簿。明清对少数民族头人、首领封授官职后,给予勘合,以为凭证。 勘合(~儿)〈名〉凭照;符信。文书骑缝盖印并分为两半,当事者双方各执一半以供勘对验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