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勃克林《死之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勃克林《死之岛》 勃克林《死之岛》在晦明沉寂的大海上,漂浮着一座小岛。它是由露出水面的巨大岩石所形成的小岛。在陡峭的岩壁内侧,开凿着几个墓室。岛中央的峡湾处,载有石狮的门,有一扇朝大海方向开着。从那里通向岛上纵深的小路,消失在黑黢黢的柏树林中。伴着哗啦哗啦的水响声,一叶扁舟正朝着这个入口方向驶近。船头安放着盖着白布的灵柩,其后立着一护送的白衣人。天空中浓云如絮,不断地翻滚,扩展开来。 死之岛 勃克林 在19世纪末的绘画中,睡眠、死和梦等等,都是艺术家们深深关切的主题。由此推断,这幅画表现的就是: 在夜阑人静之时,死者借画托梦于生前的亲人。作者在这里创造了 一种极其神秘的气氛。为何要画成被水环绕的孤岛的风景呢?这是因为水象征着生与死的循环,时间之流逝。在水上漂流着小船,象征人类各种各样的命运。那撑船的人,是以希腊神话中的卡隆为原型的。这老人是冥河的舟子,亡魂均由他接引到地狱去。(勃克林在 《死之岛》的前几年,曾经画过一幅以卡隆为主题的作品。画中,他年老长须,面目丑陋,手执长竿撑船; 船内有几个惶恐不安的人,其他一些亡魂正在岸边等待搭船。)岛边的岩石和松柏,有一种回忆不知在何处又去何方的和回荡着深深的悲痛之情的感觉。白衣人则扮演着纯粹象征性的形象——死神。 勃克林于1827年生于瑞士的巴塞尔。先后在杜塞尔多夫、魏玛、慕尼黑和意大利生活过。1848年他曾在巴黎滞留了约半年时间。其间参观卢佛尔美术馆,在修伊斯美术学院画人体素描。后来听从朋友美术史家雅·布克哈特的劝告去了罗马。在罗马,勃克林 一面学习古代和文艺复兴的传统,一面对意大利的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到罗马郊外画了不少写生。 我们知道,一幅好的风景画的产生,是人的创造活动与自然的造化的结合。风景之对于画家如同它对于任何自然爱好者一样,是 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题目。它呼唤着我们的好奇心和畏惧的念头,也是赋予我们以喜悦的对象。西方风景画的历史,反映了我们对自然的这种关系。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象征的风景、事实的风景、幻想的风景、理想的风景。荷兰17世纪的画家追求的就是事实的风景,透纳和凡·高的风景画,是幻想的风景。勃克林这幅画中的风景,则是在非日常性的幻想的主题中,采用了一种日常性的写实的表现手法,从而给我们一种格外强烈的神秘感觉。 ☚ 修拉《大碗岛上星期日的下午》 土鲁斯·劳特累克《坐在客厅里的妓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