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劳动价值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劳动价值论láo dòng jià zhí lùnтеóрия трудовóй стóимости劳动价值论论述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理论。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英国的W·配第和法国的P·布阿吉尔贝尔所草创,后经英国的A·斯密和D·李嘉图等人发展的。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创造了完整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从研究商品开始,阐明了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同时存在于商品之中,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第一次把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他首创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指出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同时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实现了原有物化劳动(包括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的价值向新产品的转移,抽象劳动则创造新的价值。这就彻底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资本看作与劳动一起创造价值的论点。他从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二者关系的研究中导引出必要劳动的决定性问题,提出私人劳动要表现为社会劳动,首先要表现为社会必要劳动;社会必要劳动不是最劣条件下的必要劳动,而是在现有社会生产技术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生产的商品所需要的劳动。在商品交换中,私人劳动必须与社会必要劳动量做比较,以此作为衡量的尺度,取得社会的承认。这一理论揭示了在商品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掩盖着。他还阐明了价值形式和货币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就是以价值转化的理论完成了他的劳动价值论,又用这一理论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武装了世界上几代工人阶级,为实现自己的解放而英勇奋斗。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经济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研究商品成本、利润和价格等经济范畴和实际工作的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论证商品价值由劳动创造的科学理论。由英国配第和法国布阿吉尔贝尔始创,英国斯密和李嘉图加以发展,马克思予以完成。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入手,发现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及与之相应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证明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由此论证了支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第一次揭示了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阐明了价值形式和货币的全部历史发展过程,为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及完成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奠定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Axiology of Labor论证商品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科学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法国经济学家布阿吉尔贝尔创始,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加以发展,马克思批判地吸收前人的观点,更加科学全面地予以完成。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入手发现了商品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证明: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科学理论论证了支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第一次揭示了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阐明了价值形式和货币的全部历史发展过程,为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及完成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最早提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配第(Petty, William,1623—1687)。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Smith,Adam,1723—1790)和李嘉图(Ricardo,David,1772—1823)也对劳动价值论的形成作出过贡献。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由马克思(Marx, Karl,1818—1883)创立并完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不可比较的;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2)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的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价值。(3)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由于生产条件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决定商品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 价值规律。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On the Value of Labour阐明商品价值决定于人类无差别的一般劳动的科学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首先提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的是威廉·配第 (William Petty),他把价格区分为“自然价格” (价值) 和 “政治价格”(市场价格),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亚当·斯密 (Adam Smith) 和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对劳动价值论都作过研究。斯密指出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有时指物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 有时又指一种物品购买另一种物品的能力,即交换价值。他论述了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起初尺度,劳动是价值的真实源泉。但是,斯密混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李嘉图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未能对价值的本质进行研究。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由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内容十分丰富。 ☚ 萨伊定律 剩余价值理论 ☛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labour theory of value认为商品价值决定于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理论。劳动价值论,作为对商品交换关系的基础的认识早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家著作中已有若干萌芽和粗浅看法。但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重商主义思想居支配地位时期,由于这些看法只注意流通领域中的商品价格差价,忽略对价格基础的探讨而遭到湮没。17世纪中叶以后,当英法古典经济学随工业资本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时,才又使长期湮没的劳动价值论得以发扬光大,构成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在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就,克服了其中的缺陷和矛盾,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剩余价值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理论。由英、法两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W·配第和P·布阿吉尔贝尔首创,他们分别在《赋税论》、《法国详情》等著述中论述了自己的见解。后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从分工引出交换,再从交换引出价值,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概念,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以劳动价值学说贯穿其全部理论体系,作为一切经济范畴的基础,探讨各经济范畴在什么程度上与之矛盾或一致。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成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私有制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重性质,即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另一方面同时又是具体劳动; 劳动两重性又决定了商品具有两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抽象劳动创造新的价值,具体劳动则实现包含在生产资料和原料中原有价值到新商品的转移;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科学理论,揭示了被物品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的关系,阐明了价值形式及货币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根据劳动价值论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而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理解全部政治经济学问题的一把钥匙。 ☚ 边沁的功利主义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