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劳乃宣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劳乃宣1843—1921浙江桐乡人 劳乃宣1843—1921清末官员、封建遗老。字季瑄,号玉初(一说字玉初,号榘斋),晚号韧叟,浙江桐乡人。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历任南皮、完县、吴桥、临榆、清宛、蠡县等地知县和杭州求是书院监院、浙江大学堂监督、江宁提学使,曾参加镇压义和团活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宪政编查馆参议。宣统二年(1910年)被指派为资政院议员,并任学部副大臣及代理大臣,兼任京师大学堂总监。1911年著《共和正解》,1914年著《续共和正解》,合印成《正续共和解》,反对共和,攻击民主政治,主张还政清室。还于1913年主持尊孔学社,为复辟制造舆论。1914年6月任参政院参政,未几离京,往来于上海、青岛间,联络清朝遗老和封建势力,策划清室复辟。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封为法部尚书、学部尚书,未就职而复辟失败。后隐居上海、青岛。其人长期从事古代数学研究,提倡并推广汉语拼音,有一定的学术成就。著有《义和团源流考》、《遗安录》、《古筹算考释》、《约章纂要》、《筹算浅释》、《合声简字谱》、《简字丛录》、《韧叟自订年谱》等。 劳乃宣
劳乃宣
劳乃宣1843~1921年字季瑄, 号玉初, 晚号矩斋, 又号韧叟, 浙江桐乡人。 近代音韵学家。 同治四年 (1865年) 中举人, 同治十年中进士。1905年开始推行官话字母,改称 “合声简字”。劳氏认为在南方推行京音的官话字母有困难,于是,补充方言字母,制订了“宁音谱”、 “吴音谱”、 “闽广音谱” 三个方言方案,连同原官话方案合成《简字全谱》, 1907年于南京出版。 又先后在南京设 “简字半日学堂”、 “简字学堂”和 “简字高等小学堂”,教授宁音和京音。1910年还与赵炳麟、汪荣宝等在北京成立 “简字研究会”,推广简字。 民国初年, 退居涞水、 曲阜、 青岛。 劳氏的其他著作有单行本 《京音简字述略》、 《增订合声简字谱》 (宁音谱)、 《重订合声简字谱》 (吴音谱)、 《简字丛录》、《读音简字通谱》、《等韵一得》3卷和 《等韵一得补编》 1卷。 劳乃宣 劳乃宣(1843-1921年)中国音韵学家。字季瑄,号玉初,又号矩斋,浙江桐乡人。生长于河北。光绪末年,总理南洋公学、浙江大学堂。宣统时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精通等韵学,著《等韵一得》。书中分字母五十八,除去有音无字的二十二个,实有字母三十六个。韵分五十二摄。这是清代最后一部等韵学著作。劳氏晚年主张推行简字拼音,曾奏请清廷设立简字学堂。鉴于王照所制《官话合声字母》只限于京音,在南方不易推行,于是增订写成《宁音谱》《吴音谱》等,以便人们先习方音简字,再习京音简字,最后统一于京音。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时,大多采用了劳氏的说法。 ☚ 俞樾 马建忠 ☛ 劳乃宣公元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矩斋、韧叟。近代浙江桐乡人。同治间进士。先后补南皮、完县、清苑等知县。清末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张勋复辟时召为法部尚书。精等韵字母之学,主张推行简字拼音,并作了努力,在《官话字母》的基础上增订成《宁音谱》、《吴音谱》等。后来“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多所采录。著《简字全谱》、《京音简字述略》、《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读音简字通谱》、《等韵一得》、《等韵一得补编》等书。后两书为我国系统阐述等韵学原理的最早著作。《等韵一得》分内外两篇,内篇专列字母谱、韵摄谱、四声谱等十谱,并以声母、韵母、四声为纲。外篇详论字母、韵摄、四声、反切、射字等问题,把声母分为五十八个,韵母定为三十七个(除去空位)。劳氏具有较强的审音能力,分析音理较为精当,故其著能较为精确地反映当时共同语的语音面貌。 劳乃宣1843—1920清末礼教派的重要人物。字季瑄,号玉初。浙江桐乡人。同治进士。曾任宪政编查馆参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张勋复辟时的法部尚书等职。他坚持法可变“道”不可变的观点,主张以家族主义指导中国的立法。认为家族主义符合中国固有的国情,中国法律必须维护家族制度。中国是农桑之国,风俗、礼教、政体都因家法而生,施政只能“从家法”,而不能用朔方的兵法和商法。要求在《大清新刑律》中列入被删除的全部维护家族制度的条文,与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对清末修律有很大影响。 劳乃宣 175 劳乃宣1843—1921近代音韵学家,拼音文字的早期推行者。字季瑄,号玉初,浙江桐乡人,生于河北广平。同治十年(1871)进士。曾总理上海南洋公学及浙江大学堂。宣统时,被委任过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署学部副大臣。辛亥革命后,主张复辟。曾应德人之聘,主持过青岛尊孔文社。他一生的主要建树,即推行合声简字。1905年,他在王照官话字母基础上,增加声母、韵母及入声符号,创成合声简字,使拼写北方话的官话字母分别成为拼写南京话的宁音谱,拼写苏州话的吴音谱与拼写福建话、广东话的闽广音谱,于1907年出版《简字全谱》,风靡一时。他主张言文一致,先“以土音为简易之阶”,再“以官音为统一之的”,从而引南归北,最后达到国语统一。为推行合声简字,他曾面奏慈禧太后,请求下旨颁行。1910年又与赵炳麟、汪荣宝等在北京成立“简字研究会”,向社会广泛宣传合声简字的意义。他将文字与教育、富国联系起来,认为中国要富强,“非简易其文字不为功”。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注音字母时,深受合声简字的影响,并吸取了劳乃宣的若干意见。在等韵学研究方面,他继承传统,并注重实际语言的分析,著《等韵一得》,审音精细,于音理颇合。所著尚有《京音简字述略》、《简字谱录》等。 ☚ 王先谦 孙诒让 ☛ 劳乃宣 劳乃宣1843—1921字季暄,号玉初,自号矩斋,晚年号韧叟,祖籍山东阳信,生于浙江桐乡。清同治进士。历任南皮、完县、吴桥、临榆、清宛、蠡县等县知县和杭州求是书院监院、浙江大学堂监督、江宁(今南京)提学使、宪政编查馆参议、资政院议员、京师大学堂总监、学部副大臣及代理大臣等职。戊戌变法期间,著《变法论》、《谈瀛漫录》等书,鼓吹“古胜于今”的复古思想,企图抵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义和团运动时期,又作《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称义和团“实系邪教”,力主镇压,并刊刻《查禁义和拳汇录》、《拳案杂存》*等书,广为散发;八国联军入侵后,又致书袁世凯,主张“剿拳和洋”;武昌起义后,又作《共知正解》、《续共和正解》,攻击民主政治,鼓吹君主立宪,主张还政清室;后更往来青岛上海间,积极策划清室复辟,张勋复辟时,被任为法部尚书、学部尚书。失败后,隐匿上海。著有《各国约章汇编》、《韧叟自订年谱》*等书。 ☚ 两汉与西域关系史 抚远纪略 ☛ 劳乃宣1843—1921清末大臣,字季瑄,号玉初。浙江桐乡人。同治进士。初任临榆、南皮等知县。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在吴桥等地镇压义和团。1911年任学部副大臣兼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辛亥革命后隐退。1913年成立尊孔学社,由他主持社务。1917年7月,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时,封他为法部大臣,未到职而复辟告吹。后隐居上海、青岛。1921年病死。著有《遗安录》、《古筹算考释》、《约章纂要》、《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等。 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又字玉初,号榘斋,晚号韧叟。清末民初浙江桐乡人。清同治进士。光绪五年(1879)至二十六年间,历任直隶(今河北)临榆、南皮、完县、蠡县、吴桥、清苑各县知县。二十五年著《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宣称义和团“实系邪教,久奉明禁”。次年初,在吴桥县残酷屠杀义和团。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主持浙江求是大学堂,连续三任两江总督的幕僚,并任宪政编查馆参议。宣统二年(1910)以硕学通儒被指派为资政院议员。三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又兼学部副大臣。武昌起义后著《共和正解》,1914年连续发表《续共和正解》 (与前文合印成《正续共和解》)、《君主民主平议》两文,反对共和,攻击民主政治,主张还政清室。此后,奔走于上海、青岛清朝遗老之间,密谋复辟清室。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任为法部尚书、学部尚书。失败后隐居上海。长期从事古代数学的研究;亦曾致力于汉语拼音的提倡和推广。著作还有《遗安录》、 《筹算浅释》、 《古筹算考释》、《合声简字谱》、《简字丛录》、《简字全谱》、《各国约章汇录》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