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助听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助听器zhù tīng qì辅助听觉的一种器械。1876年,在傅兰雅编辑的《格致汇编·互相问答》一文中,称一种形如喇叭状的助听器为“闻声筒”。“助听器”这词的出现较晚,如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Audiphone,助听器。”1948年12月《医药学》复刊版第二卷第八期:“图二: 最新制成之扩音助听器。” 助听器 助听器能帮助听觉障碍者充分利用其残余听力而达到感知声音目的的扩声装置。一般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各种功能调节钮等部件组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目前助听器已经日益小型化、多功能化、便利化。个人使用的助听器,主要有盒型、耳挂型(亦即耳背型)、眼镜型、插耳型(亦即耳内型)等四种式样,这些都属于便携式助听器,仅供治疗无效但病情稳定的听觉障碍者单独使用。另外还有一类被称作“听觉语言训练器”的个人台式大功率助听器,能与录音机、电唱机联接,适合家庭和学校进行个别训练。集体用助听器可同时对多人进行听觉和语言训练,适用于学校和其他聋人康复机构进行集体教学和训练,包括有线式、开放声场式、调频式等。助听器的选择应按照不同的用途和特点以及各人的听觉障碍状况分别加以考虑。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听觉障碍者都可以因助听器的使用而受益。因此,必须在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听力检查之后,再决定是否配戴以及该配戴何种合适的助听器。另外,助听器作为听觉障碍者在生活与学习上的重要辅助器材,一定要注意正确保养,否则会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 聋人学校 语言训练器 ☛ 助听器audiphone系人造增强听力的一种装置。此装置分3部分组成:助听件、导线、电源。能对声波起增倍扩大作用。生活中需要应进行检查,配备。 助听器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声装置。可将外界声音扩大,由耳机传入耳内来提高听力。正常人语声的功率很小,经助听器可放大几万乃至几百万倍,则可满足耳聋者听声及扩声的需要。参见“工程技术”中的“助听器”。 助听器供听力非常低或部分丧失听力的人使用的声音放大装置。由传声器、放大变换器和受话器组成。声振荡进入传声器,将声能变成电能。它被放大后进入受话器再度换成声振荡,被耳朵接受。 助听器hearing aids是一种个人使用的小型扩声设备,用以补偿聋耳的听力损失,使聋人能够听到各种语言及有用的声音信息。它由传声器、晶体管放大线路、耳机和无线电元器件等组成。目前助听器的发展趋向于低电压、宽频带、高增益、低噪声、多功能、小型化、实用化。戴用助听器者应定期复查听力。 助听器 助听器助听器的发展概况 助听器是一种个人使用的小型扩声装置,用于补偿聋耳的听力不足,从而达到改善聋耳听力困难的目的,使聋人能和正常人一样听到各种语言及有用的声音信息。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掌握了一些原始的助听方法,如手掌集音。手掌集音等于扩大耳郭,许多动物长着大耳朵长耳郭,因而听觉很灵敏。正常人为了听远方的呼唤有时也用手掌集音,因为它非常方便,声学理论可以证明手掌集音大约能提高声强度3dB。有时人们还用较大的植物叶子卷起来成喇叭型来收听声音,更进一步用喇叭型的机械来助听,后来用金属片做成各种收集声音的助听设备。这些助听装置并没有使声音真正放大,只不过是使声音能量集中了一些。相对地显得声音大了一些,最多只能获得20dB增益。现代概念的助听器是把声音放大的设备,人们在电话机发明以后开始了研究助听器。早期的助听器是由碳粒传声器、电池组、衰减器及电话受话器组成。20世纪初出现了真空电子管,人们很快把真空管用到助听器上,用真空管做助听器的放大器,使助听器的性能有很大提高。但是这种助听器体积较大,使用和携带都很不便,而且需要来,助听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用半导体三极管做助听器的放大电路使助听器才能够小型化甚至微型化。五十年代人们开始用半导体三极管设计和制造各种型式的助听器。1953年首先设计和制造出盒式助听器,也叫袖珍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是将传声器、放大器、电源等构成的机体装在一个盒子里,由一条导线把机体与耳机连系起来,耳机连同耳机端的特制耳塞一起塞到外耳道。助听器的机身像香烟盒或火柴盒那么大,使用者把助听器放在上衣口袋里,所以盒式助听器又叫口袋式或体式助听器。 基本原理示意图 传声器把接收到的声音(声信号)变成电信号送到放大器,放大器将电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后的电信号送到耳机,经耳机又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耳机出来的声音已比进入传声器时放大了很多倍,聋人听了放大后的声音就和正常人听到的声音差不多,不再感到困难了。 助听器的传声器(俗称话筒)是接收外界声音的装置,它把接收到的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后,才能送到放大器进行放大,因此传声器是将声变成电的换能器。传声器的种类很多,最原始的助听器用碳粒传声器,后来电磁式传声器又使用了多年,七十年代渐渐用压电传声器和驻极体传声器,八十年代驻极体传声器几乎占了绝对优势。 耳机是一个将电信号变成声信号的换能器,有气导耳机、骨导耳机之分,传声器接收的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又经放大器放大最后通过耳机送入人耳。气导耳机是通过空气把声波经外耳、中耳送到内耳; 骨导耳机是通过耳机的振动经过人的颅骨或乳突骨(不经外耳、中耳)直接把声信号传给内耳。无论是气导耳机还是骨导耳机均以电磁式居多。 放大器是由晶体管电路,或者集成电路,以及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混合的电路组成,它的放大范围是音频,所以助听器的放大器又叫音频放大或低频放大,对放大器的要求是低电压、低电流、高增益、宽频带。 助听器的电声性能和技术指标 助听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但并非简单的放大就能使聋人有效地改善听力,更重要地是助听器的声学特性能够符合聋人聋耳的听力特性。助听器的声学特性由它的一系列技术指标所决定,指标的水平反应了电声性能的优劣。 频率范围 频率范围是指能够放大的频率范围。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在16~20000Hz之间,人的语言频率是80—12000Hz。助听器整机的频率范围受电声器件的制约,很难做到和语言的频率范围或者听觉的频率范围一致,而且这样做也没有必要。人耳只要能听取语言的主要部分300~3000Hz,就可以有足够的清晰度和可懂100~8000Hz的频宽,诚然频带宽语言的传输频率更全一些,可懂度也高一些。 助听器的频率和增益之间的关系曲线叫频率响应曲线,助听器并不是对所有频率都以同样增益放大,它的频率响应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三者频响的综合响应。频率范围的计算方法是以500Hz、1000Hz、2000Hz三点增益的平均值下降15dB做一条水平线,该水平线与频率响应曲线有两个交点,两个交点之间的范围即定义为频率范围。 声增益 助听器的放大能力用声增益分贝(dB)表示。它的定义是助听器耳机输出的声压级(SPL)与传声器输入的声压级 (SPL) 之间的差值。目前助听器增益多在20—80dB之间,较大功率助听器增益可达100dB。通常语言的声压级在50~60dB左右,经过助听器放大后输出的声压级可达80~140dB之间,大功率助听器可达150dB以上。 音调 为了满足不同聋耳的听力要求,助听器应提供多种不同的频率响应,不同的频率响应反应在听觉上就是不同的音调,一台助听器往往有几种不同的音调如高、中、低三种音调,有些助听器音调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是连续可调的。 声输出和最大声输出 助听器的声输出系指在耳机输出声压级的大小,它等于输入声压级与增益的和。 最大声输出就是助听器能输出的最大声压级,也就是输出的上限,不论输入信号多大助听器的声输出也不会超过这一限度。所以又叫饱和声压级。 信噪比 助听器对有用信号进行放大,同时助听器本身也产生噪声。有用信号的声压级和噪声声压级之比叫信噪比。对助听器而言、信噪比越大越好,至少应在20dB以上,通常在30—50dB。 助听器的失真度 通常所说的失真度指谐波失真,助听器的谐波失真度在5%以内就能够保证语言有足够的逼真性,基本上不易为人耳觉察出来。目前的助听器失真度基本上都在10%以内。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失真度会越来越小。 拾音线圈 有些助听器有拾音线圈可听取电话,有拾音线圈者不经助听器的话筒接收电话里的声音,通过拾音线圈接收电话机里的电磁感应来听电话,因为可排除干扰,故听声清晰度高,便于听取电话。 助听器的适用范围 助听器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把助听器做为改善听力困难的重要手段。 以听力损失程度而论,听力损失在35~110dB的聋耳均可带助听器。对于听力损失大于110dB以上的聋人可带触觉助听器,用手指触摸助听器的骨导器,根据骨导器的振动来感知声音。也可使用电子耳蜗,又称耳蜗电极埋植,是在耳蜗的鼓阶中埋植电极以刺激听神经,使极严重耳聋患者获得听觉,目前电子耳蜗离实用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听力损失在0~30dB者不用带助听器,30dB至45dB者可配可不配,45dB至60dB者带助听器效果较好,对于60dB至90dB者配带助听器效果最好,90dB至110dB者配助听器有一定效果,比不配要好得多。 以年龄而论,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学语的儿童,只要有听力障碍均应考虑配助听器,对儿童宜早不宜晚,二、三岁甚至小到一岁均可带助听器尽早接触声音刺激才有可能聋不哑。 就耳聋的性质而论,传导性聋无论是气导型还是骨导型助听器均可适用。对于精神 (功能性)聋更宜带助听器,有时效果极佳。对于感觉神经性耳聋且有重振现象者要选有自动增益控制 (AGC) 电路的助听器或者选有自动重振控制(ARC)的助听器。 有耳鸣的聋耳可选带有耳鸣掩蔽器的助听器。外耳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外耳道闭锁、狭窄不宜用耳塞者,鼓膜糜烂、听骨烂掉者应选用骨导助听器。 如果两耳听力损失程度相同,并且听力的动态范围相似,两耳的不舒适响度(UCL)水平相似,可配双耳助听器,也可配单耳助听器两耳交替使用。 如双耳听力损失不同时,若都不超过50dB,则宜带在 较差的一耳,使另一耳继续听取自然声,以期能起双耳听觉作用。如双耳或其中一耳听力损失已超过50dB则宜带在听力较好一耳。如好耳听力损失小于45dB,坏耳听力损失小于65dB则宜带在坏耳。 助听器的使用方法 带助听器有一个适应与习惯过程,并非带上助听器就万事大吉。有些人长期耳聋,耳朵寂静了很长时间,戴上助听器后各种声音都会听到,从一个无声世界进入到有声世界,耳朵会觉得吵闹,只要进行一段时间习惯和训练就会适应。初次带助听器首先不要把助听器的音量开得太大,音量调到从能听清自己说话为宜。初次带助听器的人不宜到环境嘈杂的地方去,应先在安静处进行自我训练,自己发音自己听,然后练习听收音机、电视机的播音员的讲话,自己能听懂自己的发音后,可与他人对话,对话时结合读话法,注意对方的口形,开始速度慢一点,当能听懂80%左右时,可以用正常速度对话。对于有语言能力的人适应和习惯的时间会短一些。对于耳聋程度较重,失去语言能力的训练时间要长一些,经过上述那样训练和习惯后大多数人都会习惯用助听器的。助听器用一段时间如三个月后要重新调整音调装置、ARC装置、AGC装置后效果还会好一些。 ☚ 导盲器 生物化学 ☛ 助听器 助听器助听器是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简单扩声装置。原始的助听器均用机械原理作成的各种喇叭形的传话筒,将其小头插入外耳道,在对着喇叭口讲话时可减少声能的散失和环境噪声的干扰,借以改善患耳的听觉功能,但这类方法不能得到真正的声增益。本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学的发展,助听器的扩声系统已由电子管过渡到半导体并进一步采用集成电路而日益小型化。因此除常用的盒式或佩戴式助听器外,尚有眼镜式,耳背式和最小的新型耳塞式助听器。 助听器作用原理 一般助听器须具有能适用于多种聋耳的性能: ❶频率范围较宽,高限应达到4,000Hz,使绝大部分语言频率成分都能传输。 ❷整机频率响应曲线的峰谷比应很小,使声音的各种频率成分能均匀地增强。 ❸声增益应达到30~70dB。 ❹有音调调节装置,使助听器能有选择地增强低、中或高频音。 ❺伴随信号发出的噪声越小越好,信噪比应不小于30dB。 ❻在上述技术指标范围内,失真度应不大于8%。比较先进的助听器产品,为便于使用者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音量,不仅有自动增益控制或自动音量控制装置,而且有自动重振控制(automatic re-cruitment control)。近代已发展到可根据使用者的听力类型设计和装配专用的助听器,并同时按患耳的耳道和耳甲的形状和大小直接翻制耳模。目前我国助听器的生产工艺已接近这一水平。 耳聋患者是否需用助听器应先经详细检查。以听力较好的一耳为准,助听器一般适用于语言频率听力损失在35~80dB之间的患者; 损失太少者无需配戴; 损失太多,则戴用时所获得的效益不甚理想。在上述听力损失范围内而双耳损失程度不同时,若都不超过50dB,助听器宜戴在听力较差侧,使另一耳继续听取环境中的自然语声,以期能起双耳听觉作用; 若双耳或其中一耳听力损失已超过50dB,则宜戴在听力较好侧;若双耳听力损失相等,可交替戴用以减少听觉疲劳和损伤。 近年来由于小型助听器可直接戴在耳部,才使双耳使用助听器成为可能,借声音到达两耳助听器的时差,能有助于患者对声源定位,但无助于语言识别力的提高。 对传音性聋,气导型或骨导型助听器均适用; 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通常适用气导型,偶可应用骨导型。患耳阈上功能不良和语言识别力不佳者,戴用助听器常不满意; 但通过练习并结合唇读仍有助益。新近发生耳聋者不宜急于配戴助听器,因耳聋早期病变活动过程尚未结束,应充分治疗,并避免接受强声。 助听器装有拾音线圈者,可用以打电话。在聋哑学校中,对残余听力较好的儿童,可利用多耳机的集体助听器进行听觉训练和口语教学。 ☚ 听觉和语言训练 Dandy综合征 ☛ 助听器acouophone;hearing aid 助听器hearing aid 助听器hearing-aid;audiphone 助听器 助听器hearing aids一种电子收音扩音的助听装置,有残余听力者配带它,有助于提高听觉敏度。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者应选配不同功能的助听器,但须知并非戴上助听器即可恢复听力,使用助听器也需经过专家的指导与专门的训练。 ☚ 重听 资源教室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