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毒物性眼外伤
动物毒对眼部组织有刺激和毒性作用。有关他们的化学成分尚不详。毒物可来自动物的皮毛,水生动物的甲壳或刺,某些动物的体液及有些昆虫分泌的毒汁。
动物皮毛,甲壳或刺所致的眼伤:动物皮毛能激起相当严重的眼部反应,自急性化脓性以至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偶也引起角膜变性。人体组织对动物毒的反应属于变态反应,留在结膜囊内的粉尘或纤毛还可同时引起机械性损伤或细菌感染。水生物的甲壳碎屑能在结膜囊内导致强烈反应,如蠔、蛤蜊的甲壳可引起结膜溃疡和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甚至穿孔,带刺的水生物如龙虾等的须刺,可引起结膜炎或广泛的过敏性荨麻疹。
某些昆虫的纤毛或刺进入眼内,能穿破组织引起特殊的强烈反应。如纤毛被吹入结膜囊内,由于毛的尖端颇为锐利,毛根部腺体尚可分泌毒素,能引起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并发角膜炎,但在短期内可自愈。毛虫的纤毛穿入组织后能向内游移,导致严重反应。在结膜内形成许多小结,称为结节性结膜炎和角膜炎,甚至发生严重的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称为结节性眼炎。有时蜜蜂螫伤及跳跃昆虫的触须伤也能引起这种变化。在伤后1~2个月后,球结膜及下穹窿结膜出现数目不等的灰黄半透明小结节,可多达数十个。结节呈圆形或卵圆形,略扁平,境界清楚,血管丰富,直径约1~2mm,并可发生溃疡。有时也可见于睑皮肤和前额。角膜和虹膜内的小结和纤毛在裂隙灯检查时很容易发现,角膜深层的纤毛可突入前房或穿过虹膜游移至脉络膜和视网膜,形成色素条束。炎症时发时愈,可绵延多年。常因角膜永久性混浊而丧失视力。虹膜小结可逐渐结瘢萎缩,留下色素脱落区。很少发生顽固性眼内炎或眼球萎缩。结节的结构与结核性者颇相似,早期有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毛,以后出现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巨细胞和类上皮细胞,终于被增厚的纤维膜包围。有些纤毛可自行吸收和消失。有的则形成脓肿。
治疗此种结节性眼炎,除局部采用抗生素,阿托品及皮质类固醇外,应去除带纤毛的结膜结节。在角膜内者,也应尽可能除去,不过常因埋藏很深、不易取出,必要时可采用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纤毛若已穿过角膜后面,部分进入前房时,可试用镊子由前房途径将其挟出。对虹膜结节可连同虹膜一并切除。
动物毒性体液和虫毒所致的眼伤: 有些动物体液有强烈的刺激性,例如蛔虫汁,它可能是一种生物碱毒质,经手感染至眼,经3~4小时潜伏期可引起结膜水肿。鳗、海鳝及某些鱼类的胆汁也有很大毒性并有溶血作用,它与血清蛋白结合能引起免疫反应,也能激起睑和结膜水肿,剧烈的畏光流泪,往往伴有上皮剥脱,形成所谓鱼毒性结膜炎。有些昆虫体液入眼经揉眼后能引起剧烈的刺激症状。
斑蝥素是斑蝥酸酐的结晶体、存在于某些昆虫的软组织及血内,尤其是甲虫类。它可使皮肤产生严重的发疱性反应,在结膜囊内导致坏死性结膜炎,注入眼内则引起急性渗出性化脓性全眼球炎。
动物毒的程度不一,有些颇剧烈,如蜜蜂,黄蜂,土蜂,蝎,某些蚁类,蜘蛛,水蛭,蟾蜍和蛇毒等。有些动物毒则不严重如蚁,虱,沙蚤,蜈蚣和蝶蛹等。毒质如蜂毒内含大量的组织胺及透明质酸酶,具有扩张血管和扩散作用。蝎螫伤引起的反应更为严重。蜂刺偶可断裂于睑板内或损伤结膜引起高度水肿,也可能直接穿入角巩膜导致相应组织的严重反应。只要刺留在角膜内时,便发生线状角膜炎,上皮脱落,基质混浊,甚至坏死。有时伴发渗出性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并发前极白内障。刺也可例外地留在晶体内长期受到皮质的包围。螫伤后也可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大泡性角膜炎和角膜营养不良、暂时性瞳孔散大以至失明。蜂螫可能刺穿角膜进入前房,而长期不发生炎性反应者。
蚁的唾液注入眼睑后引起红而痒的风疹块,睑肿胀或结膜水肿。水蛭咬伤也能引起强烈结膜水肿和角膜混浊。蟾蜍性腺所分泌毒汁溅入眼时可引起严重的结膜角膜炎、上皮糜烂甚或眼肌麻痹、瞳孔散大,数日后多能自行消退。眼镜蛇喷出的毒液射中眼部时立即引起剧烈的睑痉挛、刺痛、结膜水肿充血,甚至发生剥脱性大泡性角膜炎,经数日治疗即愈。某些蚁类通过其上腭的毒质分泌腺将毒质注入组织伤口,可引起剧痛和局部肿胀;蜘蛛咬伤也能引起具有出血斑点的局部水肿,偶或虚脱。节足动物如蜈蚣,毛虫,甲虫爬过睑部或臭虫咬伤睑皮都能引起局部搔痒或疼痛,并出现荨麻疹和风团。
治疗:昆虫螫如果潴留在组织内能继续发挥毒性作用,故必须取出,局部涂弱氨水或碘酊、鱼石脂药膏,毒性反应强烈者须局部和全身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及特异的抗毒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