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农减免中国封建统治者为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而采取的赋税减免措施。中国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男耕女织是基本的生产方式。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因此,历代封建统治者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在赋税征收上采取劝农减免的措施。汉文帝前元二年 (公元前178年)九月,下诏: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为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文帝纪》)前元十二年又下诏日:“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避,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也。吾诏书数下,岁劝农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汉书·文帝纪》)前元十三年再次下诏日: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廑(古勤字)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汉书·文帝纪》)劝农减免历代多有,尤以汉文帝时期为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