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劓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劓刑割鼻子的刑罚,古代五刑之一。通作“劓”。《周易·睽》:“其人天且劓。”释文:“鱼器反,截鼻也。”《史记·商君列传》:“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法,劓之。” 劓刑我国古代残害肢体的酷刑之一,割鼻为劓。相传劓刑源于苗民“五虐之刑”,夏朝列为“五刑”之一。殷墟甲骨文有,即劓也。《周礼·秋官·司刑》称周有“劓罪五百”,注谓:“觸易君命,革舆服制度,奸轨盗攘伤人者,其刑劓”。春秋战国秦至汉初,劓仍为常用的法定刑。汉文帝改革刑制,以笞刑代之,劓刑始告废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