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前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前赵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南匈奴贵族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晋永安元年(304),刘渊如则自称大单于,后又改称皇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至永嘉三年(309),刘曜战败被杀,前赵灭亡。共历经三代,存在24年。 前赵十六国之一。匈奴刘氏所建。西晋建武元年(304),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自称汉王、大单于,年号元熙。元熙五年(308)称帝,改元永凤。次年徙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河瑞二年(310)渊死, 子刘聪继位。麟嘉元年(316)灭西晋。三年后,渊侄刘曜乘刘氏家族内乱之机攫取政权,旋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辖境以今陕西关中为中心,包括河北、山西、河南一部分。境内除汉族与匈奴族外,还有羌、氐、巴、羯等族。刘曜用分而治之的办法, 亲自统辖汉族人;另以子刘胤为大单于,统辖各少数民族。与东部羯族人石勒的后赵政权连年交战。光初十二年(329)为后赵所灭。共历四主,凡十一年。 前赵 前赵十六国之一。西晋建武元年(304),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王,永嘉二年(308)称帝,次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史称北汉。永嘉四年,刘聪即位,建兴四年(316)灭西晋。东晋大兴元年(318 ),刘曜即位,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有今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地方。咸和四年(329)为后赵所灭。 ☚ 十六国 前秦 ☛ 前赵 前赵十六国割据政权名。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 称汉王,308年称帝,次年徙都平阳 (今山西临汾西北)。310年刘渊第四子刘聪继位,316年攻陷长安灭西晋。318年渊侄刘曜称帝,次年又迁都长安,改国号赵,史称前赵。统治区域有今陕西渭水流域及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分。329年为后赵所灭。共4主,历26年。 ☚ 十六国 成汉 ☛ 前赵十六国之一。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刘氏所建。前期(304—319)称“汉”,后期(319—329)称“赵”,史作“前赵”。一说刘氏为匈奴单于后裔,单于尚汉室女,后裔遂以刘为姓;一说族属匈奴一支屠各(又称休屠、休屠各)。西晋建武元年(304),※刘渊于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起兵反晋,自称汉王、大单于,国号“汉”,年号元熙。元熙五年,徙都蒲子(今山西隰县)。十月,称帝,改元永凤。次年,以蒲子崎岖,难于久安,徙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河瑞二年(310),渊死,子※刘和嗣位。不久,为弟楚王※刘聪所杀,聪继位。光兴二年(311),破洛阳,执晋怀帝。建元二年(316),陷长安,俘晋愍帝,灭西晋。麟嘉三年(318),卒,子※刘粲袭位。耽于酒色,委政于大司空靳准,不久为准所杀。刘渊族子相国※刘曜起兵杀准,自立。次年,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改国号为“赵”。行“抚剿兼施”之策,招降氐、羌等族。连年与羯族石勒所建后赵政权交兵。辖境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分。境内除匈奴、汉族外,有氐、羌、羯、乌桓、鲜卑等族,实行“胡汉分治”,在皇帝兼大单于的最高权力之下,设左、右司隶及四十三内史,按户统治汉人;置单于左、右辅及都尉,按部落统治六夷胡人。光初十一年底(329年初),为后赵所灭。共历5帝,凡26年。附前赵帝王世系: 前赵十六国之一。公元318年,汉国内讧,据有关中的匈奴贵族刘曜改“汉”国号为“赵”,都长安(陕西西安)。为区别于石勒建立的赵国及历史上其它以“赵”为号的政权,史称前赵。《十六国疆域志》载其全盛时“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逾陇坻,北不出汾晋”。据有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各一部分。推行胡汉分治政策,笼络各内迁少数族上层分子,民族矛盾尖锐。设置学校,传习封建文化,使用了一些汉族地主。329年为后赵所灭。历十二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